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2小时的马拉松戏剧来了,《2666》下周末在天津上演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7-07-06 14:13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2666》预告片。(03:03)
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2666》是最近十年在文学界被讨论最多小说。去年的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上,小说被29岁的年轻导演朱利安·戈瑟兰搬上舞台,并以惊世骇俗的面貌,成为了当年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7月15日、16日,这部鸿篇巨制将首次登上亚洲舞台,从早上十点半演出到晚上十点半结束,在天津大剧院演出两场。

12个小时的马拉松观剧体验,四次中场休息,这在国内戏剧舞台可以算是“前无古人”。舞台剧按照小说的五卷本的结构,把这部砖头一样厚、近1000页约合80万字中文的超级长篇小说,以五幕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大量喜爱《2666》的文艺青年们正相约赶去天津,参与这个需要一整天的、近似于“行为艺术”的观剧活动。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 资料图

小说《2666》是什么?

很难用几句话形容,《2666》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这部小说是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no)的遗作,作家逝世一年后的2004年才出版。它被认为是继拉美先锋派及“爆炸文学”之后最重要的西语文学作品,甚至有赞誉认为其“超越了《百年孤独》”。

2008年,《2666》在美国出版了英译本,很快登上了畅销书榜,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图书批评家奖”,而《时代周刊》则将此书评为“2008年度最佳小说”。《纽约时报》曾评论:“它为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立下了新的里程碑”。在此之后,《2666》很快就风靡了世界文学圈。小说很快也在中国出版了中文版。

《2666》书封

《2666》的小说由五个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串联的部分组成。众多人物及故事围绕着神秘的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作者虚构的墨西哥边境城市圣特莱莎(Santa Teresa)以及在当地发生的一系列妇女谋杀案展开。

在这部小说中,前后有上百个人物登场,其中有文学评论家、作家、教授、出版家、拳击手、杀人犯、军官、士兵、贩毒分子、警察、乞丐、贫民、妓女等等。时间跨度则覆盖了20世纪百年及21世纪初。涉及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墨西哥、智利。

波拉尼奥把社会、文学、哲学、历史、人类学熔于一炉,从古希腊一直写到21世纪的2002年。如此的宽度与广度, 再加上不断外溢的故事线、庞杂繁多的分支,以及详尽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爱情、凶杀、战争、文学研究以及悬疑等所有元素都能自然统一地出现在作品中,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可算“奇观”。

但对于“2666”到底什么意思,小说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波拉尼奥本人也从没说过。中文版译者,著名西语翻译家赵德明说,“‘2666’意味深长。人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看完以后你不得不想这个问题,那就是,疯狂地发展,疯狂地消费,疯狂急躁地享受生活,这些让人类最后走向自我毁灭。”

《2666》剧照。

舞台剧《2666》会是什么样?

对于所有读过小说的人来说,很难想象,这部小说如此庞杂磅礴的内容该如何搬上舞台。

而对于没有读过小说的人而言,最好奇的事情是,一部需要一整天才能看完的作品,究竟会是什么样?

这一版的《2666》舞台剧应该算是一部新锐之作。因为法国导演朱利安·戈瑟兰今年不过29岁,实在是非常年轻。但就在去年,这部作品入选了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成为当年的耀眼之作。今年,这部作品受邀参加第四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第七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也是该剧首次来到亚洲。

朱利安·戈瑟兰

在执导《2666》之前,曾经把小说《基本粒子》搬上舞台。《基本粒子》是法国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的小说,与《2666》颇有相似性。两部作品都有极强的文学性,在叙述方式上也呈现出一种交织的网状叙事。

这位自称“总是以文学为创作起始“的年轻导演说:“在《基本粒子》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一部文本更庞大,维度更复杂、更具力度的文学作品,当我读了《2666》之后。我知道就是它了。“

“当你读完这部一千余页的小说时,你会切实地感受到这本书的重量以及情感的密度。我想将这种感觉在剧场中呈现。我希望这出剧带给观众的体验犹如原著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宏大、跌宕。时而充满痛楚。我试图将观众投入真空之中。让他们得以安驻在那儿——我觉得这样的剧场体验是不多见的。”戈瑟兰说道。

整部剧作遵循了原著小说的叙事线索。分为五部上演,包含场间休息全长12小时,这也就意味着:观众将在剧院中度过一天。

《2666》剧照。

舞台上的一切都发生在一个玻璃立方体装置中,场景情节变幻穿梭、人物或身处伦敦、巴塞罗那、圣特雷莎,或置身监狱、旅馆,或在波罗的海海岸、罗马尼亚一座浴血的城堡中……

在这出剧场版《2666》中,导演以无处不在的音乐、声效、光线以及巨幅直播投影等手段,通过强烈的感官冲击的方式,将在原著中经由漫长阅读成形的情感,转化为剧场中直接而即刻的情绪感受。

小说读者颇为好奇的是如何将小说中部分情节舞台化,比如占据了原著大量篇幅的第四部分《罪行》,几乎全部由两百多桩凶狠的奸杀案犯罪记录构成。波拉尼奥在这部分用了冰冷的笔墨,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着从最初的胆寒、惊惧,进而随着文本的堆叠,直至麻木的情感过程。

《2666》剧照。

《2666》剧照。截屏图
而在剧场版《2666》中,凶猛的电子声浪、由遇害人姓名及地点构成的文本投影,在长达五十多分钟里强烈刺激着观众的视听,然而在临近尾声时,所有冲突与张力则在一个急刹车般的息止中归于沉寂。

戈瑟兰说:“这不是一场完美的改编,它是我个人对这部小说的解读,我忠于我对这本书的所感所解,而这出戏展示了我所读到的《2666》”。

在戈瑟兰的解读中,《2666》是一个关于暴力的故事,“它牵引出了如今这个时代的暴力与那段墨西哥妇女被害的历史间的关系,它揭示了二战时屠杀犹太人等这些暴行的内在源头。同时,还有文学面对这种暴力时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的失败。”

附录:《2666》五卷本的内容

小说共分五卷,既独立成章,也有内在联系。

第一卷《文学评论家》,讲述有四位文学评论家先后都在研究同一位德国作家的故事。这四位评论家分别生活和工作在英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都在研究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四人在国际研讨会上先后相识,由于学术观点一致而成为朋友和情人。最后,他们在墨西哥开会时听说了杀害妇女的事情。

第二卷《阿玛尔菲塔诺》,讲述智利教授阿玛尔菲塔诺携带全家来到墨西哥避难的故事。最后,也听说了杀害妇女的罪行,而且黑社会的手也伸向了他的女儿。

第三卷《法特》,讲述美国记者法特去墨西哥采访拳击赛的遭遇。他也听说了连续发生的妇女被杀案件。

第四卷《罪行》是全书的高潮,集中描写了墨西哥北方妇女连续惨遭杀害的罪行,具体讲述了近二百个案例。

第五卷《阿琴波尔迪》,讲述这位德国作家复杂曲折的人生道路。其中最为惨烈的是目睹和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屠杀战俘和犹太人的活动。战后他开始写小说的主要动因与表达内疚和忏悔罪孽有关。听说墨西哥有杀害妇女等恶性事件,他秘密去墨西哥调查。但他在那里的行踪十分神秘,让许多人无法找到他的下落,这成为全书最大的悬念。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