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们天天催的《猎罪图鉴》,我就直说吧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后台都在催Sir一部剧。
一开播,热度仅次于今年爆款《人世间》。
刑侦剧,我们是多久没见过了——
猎罪图鉴
观众得到了一点点补偿。
今年上线爱奇艺的《猎罪图鉴》不挂迷雾剧场的招牌,倒是比去年的迷雾剧场都靠谱。
典型的双男主设定——
一个是刑警队长,一个是来协助破案的天才。
前者是《爱情公寓》的“展博”金世佳,最近几年靠《摩天大楼》《扫黑·决战》尝试拓宽戏路。
后者檀健次,《大军师司马懿》里饰演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鬓边不是海棠红》里和商细蕊打擂台的陈纫香,这次终于来到男主的位置。
编剧团队的贾东岩,是剧版《风声》的主要编剧。
题材新,剧情紧凑,原创故事。
都算《猎罪图鉴》的亮点。
有人熬夜刷完。
也有人说坚持了三集……弃。
到底怎样?别绕弯子了,今天开整。
01
整部剧主要的设定——模拟画像师。
如果你还感到陌生,不妨从一个故事开始认识。
女子在公寓中被杀,没有监控录像,只有外卖小哥和嫌疑人打过一个照面。
怎么查?
剧里的两个男主,代表了两种思路。
刑警队长杜城(金世佳 饰)率队出动,实地调查。
另一边,正在警校讲模拟画像课的沈翊(檀健次 饰)接到协助画像的请求。
和外卖小哥激情连麦,黑板画像。
技能不止于按照描述画像。
还有各种开了天眼般的操作。
嫌疑人戴了口罩,像素高糊,能画出相貌吗?
能。
根据三庭五眼十五格的划分,反推五官的位置和基本大小。
人脸有三十六个骨点
骨点之间有必然的关联
就像星座一样 这三十六个骨点就像星星
把它们连起来 就能推算出 人脸的结构了
挖出10年前的头骨,还原出被害者的容貌吗?
能。
接着,标记骨点。
通过软组织厚度测量法,来确定肌肉的走势和厚薄。
想象,测量,标记,重塑,再绘图。
最后与十年来失踪人口的照片对比——
还有,“三岁看老”。
通过女孩的长相,减去她母亲的五官特征,推测她亲生父亲的真实面目。
一支神笔在手,画里啥都有。
听着玄乎,画像师却不是没有现实依据。
真实的例子,刑侦界的“神笔马良”,张欣警官。
1995年,山西太原,5名歹徒持枪抢劫运钞车。
这是重大刑事案件,可在那个年代监控视频还没有被普及,现场只有5位目击者。
张欣根据他们的描述,一一还原出了劫匪的面目。
更惊人的是,其中有一位的长相酷似警队防爆科的徐科长。
对主犯一审问,果不其然。
识骨追踪,张欣同样也能做到。
2008年的上海,警方接到报案,在辖区铁路线旁的草丛里发现了一个头骨。
经过连续两个昼夜的努力,张欣终于画好了被害人的模拟画像。
告示一发布,很快就有一安徽男子说,这是自己失踪了7天的哥哥。
再来看以下视频。
你辨认出多少信息——
黑暗中,一个模糊到不能更模糊的人影。
张欣反复观察着画面中的每一帧、每一处细节,通过分析步态,判断疑人应该在60岁左右。
在监控录像中出现的轿车作为参照物,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大概在165厘米左右。
根据嫌疑人录像里凸出的颧骨这一线索,他推断嫌疑人体型偏瘦,是个瓜子脸。
最后——
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侦察能力,画功,一项不少。
看似超神的沈翊,其实是张欣警官等众多模拟画像师的荧幕投射。
02
从画像师视角切入的国产刑侦剧,还是头一部。
那么故事呢?
很多案子,能看到现实的影子。
比如第一个故事,整容医疗事故、偷拍、性犯罪。
某天,大雨,学校翻建操场。
现场挖出一具骸骨,让人联想到2019年曝光的操场埋尸案。
不仅和现实联动。
既然是画像师,剧情就引入了更多“画”的元素。
沈翊在大学讲课,用名画《马拉之死》讲解其中刑侦知识点。
一个因为上大学被人冒名顶替,引发的复仇故事。
沈翊用画突破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扑克牌中的红桃Q代表的以色列女英雄朱迪斯,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她带着女仆进入敌营,诱惑主帅,砍下了主帅的头。
男画家笔下只是在观看等待的女仆,在女画家笔下成为了两个女性合力制敌。
《珍珠耳环的少女》。
沈翊根据画作推断出,密室开关就在珍珠耳环的位置。
引入这些画作,让剧情看起来“高大上”了一点。
也引出人物前史——
沈翊七年前因为无意帮助一个女人用照片“三岁画老”,害死了一个刑警。
那个刑警,正好是杜城的入门师傅,老雷。
能力超群的沈翊,因为一场溺水,偏偏画不出那个神秘女人的样貌。
为了回忆自己落水前后的心境,进而画出要老雷画像的女人的脸。
他孤独作画,这成为他寻找丢失记忆的疗愈方法。
猫系天才画师×犬系热血警探。
从格格不入。
到相互依靠……
靠得有点近了吧???
在Sir看来,《猎罪图鉴》刑侦剧该有的格式都有,甚至不明觉厉的名画,和相爱相杀的CP感也都管够。
然而它的缺点也很直观——
刑侦剧的根本。
除了细节,还是细节。
03
对于罪案剧的粉丝来说,最期待的永远是硬桥硬马的探案过程。
细节是否生动。
逻辑是否严谨。
真相是否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
而这些恰恰都是《猎罪图鉴》还薄弱的地方。
就拿主角沈翊来说,他的主技能树应该是画像,而编剧似乎不太清楚怎么给他点技能。
每次画像的过程,都是比较笼统和模糊的。
那怎么展现这个人物的“神”呢?
通过画像以外的方式。
比如心思细腻,留心到某个调查对象的指甲剪短了。
看到女受害者的手都比较漂亮,于是推断录下性爱视频的整容医生是个手控。
这些特长,可以放到任何一个警察身上,和画像师并不完全对口。
对于画像师这一职业特点的挖掘,仍然是点到为止。
更关键的是,很多推理的依据,并不能使人完全信服。
比如第一个故事。
沈翊率先发现了整容医院的密室,以此体现他对空间布局敏感,有美术特长。
可问题是,密室通常会设置在边缘角落,书柜的背后,或者不为人知的地下室。
而这个“密室”,在大平层5楼,布局在正中间,面积还巨大。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难发现吧。
更不要说沈翊看到女人的手漂亮,就推断死者是手控,在推断出凶手在指甲上下毒。
这样的理由,充分吗?
最后看凶手身份揭晓。
整容医生给了她漂亮的脸蛋,让她事业起飞。
她反过来被他利用,将自己接触的不少女客户介绍给他,让她们落入魔爪。
而她良心发现,也不再敢于被他控制,于是要杀死他,夺回自己的自由。
那么,请听题:
凶手的职业是什么 ?
答案:建筑师。
这……为什么整容可以提升建筑师的事业?为什么建筑师需要接触大量女性客户?这些女性客户又为什么有这么普遍的整容需求?
一定是有什么误解。
建筑师的确是一个需要审美的职业,但审的不是脸啊……
△ 整容前vs整容后?
还有一个Bug在于:如果许多受害者都是经同一人介绍的客户,那么警察在排查社会关系时,很快就会发现她们的共同点。
为什么最后还是要通过“手很美”这样飘忽的理由来探案呢?
案件的可信度,通常是和巧合成反比的。
巧合多了,逻辑就少了。
而剧中很多情节,Sir都感觉难以解释,只能说一句“巧了”。
学校里挖出的白骨头骨是被写生道具替掉的,那真的头骨去哪儿了?
随便闯入一个学生教室,学生们围着写生的颅骨,正好就没捐赠编码。
带回去一查,又正好是多年前失踪的受害人。
警方重审六年前的骗婚案,沈翊单独去郊区审一个入狱多年的骗婚女人。
女人终于交代了情人的真容,沈翊刚画好像传回警局,出门打车。
正好,司机就是女人不久前供出的情人,准备杀沈翊灭口……
作为《猎罪图鉴》,图鉴是重要方法和手段,但沈翊和警方配合下的“猎”也是核心看点。
可“猎”的过程,却难以仔细推敲。
第四个案子,就用女孩散文诗化的日记,试图查她的暗恋对象。
小作文如下:
清风拂过他的脸,吹起他的头发,露出他高挑的鼻峰,浓密的长长的睫毛,阳光般的笑容。
英厉分明的眉毛,浓密又帅气,映衬他的脸庞是那么的温柔。
十部言情小说,八部都这么写。
你猜猜是以下的哪一位?
这种为了推进剧情不合逻辑的荒谬和粗糙,比比皆是。
嫌疑人集体降智。
警方没说几句,嫌疑人立马钻套,或化身自爆卡车——
我认了&你猜的吧&你怎么知道的&你有证据吗?
能看出相对于精妙的本格,《猎罪图鉴》走的是洞察人心的“社会派”。
案件够多,节奏够快不假,但似乎都浅尝辄止,让人很难信服。
我们刚沉浸于沈翊精彩绝伦的破案神迹,又马上被潦草敷衍又马上承认的犯罪整下头。
沈翊曾用水中硬币和真实的硬币,来比喻画像和真相的关系。
画像和真相之间的距离
就像一枚真实的硬币和水中硬币的区别
从水中捞出来之前
我们看到的
永远是它折射出来的幻影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幻影依旧是幻影,水底的真相无从打捞起来。
这可能就是观众对于《猎罪图鉴》的分歧所在。
称赞还是叹息,取决于——
你是期待一部刑侦剧。
还是期待有一部刑侦剧,推起新一波国产罪案的狂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西贝偏北
原标题:《你们天天催的国剧,我就直说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