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湖高研院首批学生入学在即,西湖大学相当于国内外哪些大学

严粒粒/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7-07-04 13:52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7月4日报道:近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第四次全球学术人才招聘面试在杭州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等地的30位申请者参加了面试。目前,西湖高研院首批学术人才已经到位,首批博士研究生将于9月入学。西湖大学(筹)申办报告预计今年将提交教育部。

成立于2016年12月的西湖高研院,是西湖大学(筹)的前身及筹建依托主体,由著名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担任首任院长。作为一所新型非营利高端科研机构,西湖高研院将为新型民办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筹)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的西湖高研院,与未来的西湖大学在办学理念、科研领域,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当于国内外的哪些大学?本文试图以国内外不同时期的不同大学为切口,探讨西湖大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西湖大学的“昨天”:“教授治校”的西南联合大学

“教授治校”,是西湖高研院的关键词之一。从这点看过去,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研院与过去的西南联合大学有种不谋而合的相似。

易社強(John Israel)(西南联大荣誉校友,师从费正清教授,现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所著的台版繁体字的《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2012年九州出版了简体字版本),详解了西南联大校史。

●“教授治校”是什么?

“教授治校”,在中国不是新生事物。中国近代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成型于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普遍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不断修正一直持续到40年代末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授治校”在我国有过长期的中断。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许多大学开始了新一轮尝试,西湖高研院就是其中之一。

●“教授治校”怎么做?

作为极典型的“教授治校”代表之一,西南联合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毋庸置疑的里程碑意义。它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及私立南开大学共同组成,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三位校长组成的常委会主持工作。在校教授既要教书,也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比如,1940年教育部(重庆)曾颁布训令,要求全国高校统一科目、统一教材,激起联大教师的不满。联大就此召开校务会议,由教务长主持,全体教授参加,商定抵制策略,通过一份《西南联合大学教务会议就教育部课程设置诸问题呈常委会函》,再由联大常委会抄呈教育部。教育部最后默认联大对相关训令可以变通执行。

联大办学历史不到十年(1937—1946),和抗日战争时间(1937-1945)基本重合。在艰苦卓绝的特殊条件下,联大用卓越的师资,在不同学科领域培养出了大批国家栋梁。据校史记载,西南联大师生中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72人,其中联大学生90人,联大教师82人,这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西湖高研院来说,用“教授治校”来定义也似乎恰如其分。其首任院长是教授施一公,其中主要的四个研究所——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分别由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力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

●“教授治校”能带来什么?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光明日报所发“高校去行政化”评论(部分)。

近年来,教授治校的呼声频起,主要原因来源于不少专家学者对我国大学衙门化、行政化情况表示担忧。早前,在光明日报有评论者指出: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管理运行理应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术的规律。然而,在当下的高校制度设计下,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处理学术事务。无论是教学效果评价、科研项目评审还是职称评定,都可以看到行政权力干预的影子。高校各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的遴选也是如此。院长、系主任在被行政任命的同时,还会被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角色不仅是该专业的学术召集人,而且也成为了“领导干部”——这个行政体系中的一个层级。

陈寅恪曾在纪念王国维的碑文里强调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学者表示,“教授治校”所体现出来的核心,是一种“大学独立的精神”。而师生在探求知识与思想时,则应该拥有充分独立与自由的空间,而且,这空间一定要大到足以让师生在研究与教学中能够完全免于权力和金钱的束缚与恐惧。

由此可见,西湖大学的意义,或者说是当我们在把西湖大学与西南联大并提时所寄予的厚望,不仅在于学术,更关键的是它所释放出来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氛围吸引人才,教导人才,督导人才勤于思考,以报效国家为己任,最终成为国家栋梁。

西湖大学的“今天”:民办,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

民办,是西湖高研院的关键词之二。用施一公的话说,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含理工生医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小型、综合性、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

●办学资金哪里来?

西湖大学创建理念的提出,开创了民间资本支持高端民办研究型机构筹办及发展的先河。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千人教育基金会通过募集获取的社会和民间资金,是大学运营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此前,西湖大学发起人之一张辉曾表示,西湖大学(筹)的总资金投入“大概是十年200亿”。

年初,马化腾现身西湖高研院园区正式启用仪式。

具体落实到捐赠人,个个名头极大。西湖大学暨西湖高研院创始捐赠人包括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等6位;西湖大学暨西湖高研院千人创始捐赠人共14位,包括IDG亚洲区总裁、全球副总裁熊晓鸽,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等。

●国内外民办高校实力多强?

民办高校对国家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刚落幕的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施一公说:“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公平主要依靠公立大学实现,而科技的卓越则是由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共同保障,其中私立大学的贡献更大一些……”他表示,西湖大学(筹)所有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对子女教育的支持计划均来自基金会。

在世界范围内,民办大学由于其灵活多样和财力雄厚而展示出强大的实力。以美国为例,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私立高校数量占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日本,包括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在内的私立大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近80%。

●民办高校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施一公认为,1949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中国的持续发展也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基础研究总体水平仍然大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他看来,“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但目前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还未曾在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尝试。这个空白需要一代人携手迈出第一步去填补”。

西湖高研院的民办,意味着中国有一大批有情怀、有理想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愿意慷慨解囊,一圆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强国梦。在众多有志之士的努力下,施一公所说的“我们共同倡议建立一所能够代表中国的民办大学……也许15年之后这个大学就将比肩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的目标并不遥远。

西湖大学的“明天”:加州理工+斯坦福大学,绝非第二个南科大

据早前报道,根据协议,西湖大学(筹)将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从这两所大学身上,或许可以一窥西湖大学的明天。

●西湖大学的3个办学关键词?

西湖大学的办学关键词或许可以概括为:小而精、学术自由、创新创业。

小而精,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限于综合大学,也不受制于办学规模,世界上一些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同样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这方面,加州理工学院无疑最具有典型性。作为一所名次位列全球各大大学排行榜前十名的著名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占地面积仅50万平方米,学生2000余名。但截至目前,加州理工大学一共拥有34名诺贝尔奖得主(含校友)、58名国家科学奖得主(含校友)、13名全国技术与创新奖得主(含校董事会董事)、128名全国学会会员(仅教职员)。

从办学理念来看,斯坦福大学的校训就是“让自由之风吹拂”。与此同时,它与硅谷相伴相生的关系,与探索产学研结合,鼓励创新创业的思想也被世人称道。斯坦福大学是众多伟大创新的起源地,它培养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这其中就包括谷歌、惠普、雅虎、耐克、罗技、特斯拉、Firefox、艺电、Sun、NVIDIA、思科、及eBay等公司的创始人。

西湖大学官网上所描述的使命与愿景。

反观西湖大学。近日,西湖高研院10万平方米园区启用,只占加州理工大学面积的五分之一。与普通大学不同,西湖高研院的“精”在培养“高精尖”人才。根据官方主页,它的愿景与使命是“致力于建立一所高起点、非营利、新型民办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产学研方面,施一公曾表示,在西湖大学(筹)成立后,西湖高研院则会从小型高等基础科学研究院,转型为推动尖端基础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转型及促进基础科研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同时,从大批捐赠人都是已是成功的创业者来看,也意味着无论西湖高研院还是西湖大学,都在“产学研”方面有着先天优势。

科研和创新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高校人才济济,与学术圈交流频繁,创造性气氛浓厚,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课题方面具有工业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西湖高研院与西湖大学因此肩负“代表中国实力、影响国家未来、推动民族进步”的科技强国使命。

●会成为第二个“南方科技大学”吗?

西湖高研院成立后,不少人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南科大为广东省主管的公办大学,2011年成立后,即以“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理念,备受舆论关注。但在2014,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在离任前曾坦言,“自主权太少了,因为政府持钱,政府抑制钱,南科大按照自己的教学规律来办的自主权不大”。

西湖大学创办目的与南科大当初大同小异,但西湖大学定位于“新型民办”,而南科大为广东省主管的公办大学。但即便如此,未来或许仍有问题需要考量。

施一公曾公开表示,西湖大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校董会,核心机制是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那么校董会的成员是谁,是否囊括商业、政治、科研等多个领域?如果是,他们在治校时的身份更偏向于政治家、商人、教育家、学者,还是“兼备之”……等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西湖大学的未来走向。

无论西湖高研院还是西湖大学,在计划中都是民办性质,其成立已经得到了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推进西湖大学的筹建,杭州市专门组建了建设指挥部,推进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并结合云栖小镇的整体规划建设,统筹做好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提升等各项保障工作。

西湖高研院的工作进度。

根据工作进度,西湖高研院一个月选址,一个月规划公示,一个月招生,效率实在快得惊人。目前,西湖高研院已完成的三次面向全球的学术人才招聘中,有21名杰出的科学家已从1500余位申请者中选拔聘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预计今年年底将有15-20位世界水平的专家正式入职西湖高研院,建立各自的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到2018年底,预计西湖高研院将拥有50-60个尖端实验室和数百名研究团队成员。首批博士研究生将在2017年9月入学,首笔由杭州市及西湖区支持的科研经费4亿元人民币陆续到位。

公立和私立大学只是在社会中资助和管理的方式不同,在现代社会中它们事实上是相互补充和支持的重要的社会机构。找寻民办私立大学在中国未来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合适道路,需要集合各方“大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科技大学现任校长陈十一担任西湖高研院前沿技术研究所负责人。由此来看,西湖大学的未来走向,或许能够从南方科技大学“掌门人”陈十一处获得宝贵经验。

西湖高研院前沿技术研究所负责人陈十一。

●对浙江高等教育格局的影响?

西湖高研院的建立,对改变浙江省高等教育格局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浙江省内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这一现状和浙江经济发展与科技力量的需求不甚相配。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由于是东海的前哨地带,国家的高研院所乃至有研究机构的大型国企都没有在此布局。目前,浙江仅有浙江大学一所211高校,在高等教育上,跟部分省份有很大差距。同是经济大省的江苏目前拥有11所211高校。有专家表示:一来好学校选择少,优秀的生源都出省读书了,毕业后回来的难度增大,人才就流失了;二来浙江是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地方,没有几家不错的大学,影响文化传承。

受制于本地高研院所资源的匮乏,这几年杭州一直在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并在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西湖大学的筹建,正是浙江在省会杭州“集聚高端要素”、解决智能制造关键因素的重要举措。

(原题为《西湖高研院首批学生入学在即 解析西湖大学的“前世今生”》)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