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月语言学联合书单|什么是会话分析

语言学联合书单
2022-03-24 14:41
翻书党 >
字号

《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修订本)

徐晶凝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理论性强、涉及多种语言的材料和数亿字的汉语语料库的研究专著,遵照“形式-意义”关联原则,将“话语情态”限定在“说话人在语句中留下的、由语法化的形式(也即封闭类成员或有限对立的形式)表达的自我印记(也即语句中表达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的部分)”,分别对句类、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和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话语情态分系统进行了构建与描述。

《语法、语义与语用的习得:基于论元结构与量化逻辑的研究》

范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自然语料库语言与语言测试结果,从语言共性与差异、语言习得的“先天”与“后天”、语言研究中的柏拉图问题等开启讨论,聚焦到动词与动词论元结构的习得研究,着重关注在汉语中具有显著特征的结构、非语序等,后联系到与论元特征和语序特点相关的量化词语的逻辑意义与语用意义的习得。

《语用寓义推理形式化研究》

毛眺源著,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人脑在处理语言信息时善用关联性等认知特征为基础,深入推进人类生活中语用寓义推理的智能化研究。一方面,着力仿真会话者在纯思维层面和实际语用交际中解读语用寓义时人脑的心智推理过程,刻画人脑进行溯因推理的认知算法与机制。另一方面,以新设溯因算法为发轫,以重构的认知语境为依托,整合其他逻辑手段建构语用寓义推理的完整认知机制与算法,探索自动识别语用意义的智能化方式。

《什么是会话分析》

于国栋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本书收集了50个有关会话分析研究的问题,全面覆盖了会话分析的学科起源、基本概念和应用研究等重要内容,并着重介绍了会话分析的研究目的、方法论基础和具体方法等基础概念,客观总结了国际会话分析研究前沿和国内会话分析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勾画了我国会话分析研究的前景。

《句子加工研究》

吴芙芸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言作为高级的认知活动,其知识体系、组织方式及认知加工过程等话题始终吸引着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本书聚焦句子层面的表征与实时理解,系统梳理、阐述句子加工研究的核心议题、理论模型的发展演变,并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如何以言行事(第二版)》

J.L.Austin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提出的“述谓句”与“施事句”区分学说和言语行为理论极具建设性,是奥斯汀对法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和永久性贡献。前者对法哲学和语言伦理学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后者经过一些语言学家的发扬光大,成为语言哲学的重要理论,在文学研究、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理论等领域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认知语言学入门(第二版)》

F.Ungerer,H.-J.Schmid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系统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并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构式语法理论、概念合成理论、关联理论等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凸显观、注意观、合成与关联观等,还包含了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在线认知处理的分析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内容。作者在每章后针对性地设计了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练习和活动,以便读者理解每个部分的概念和观点。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升级版):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教学》

Randal Holme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进入21世纪后,认知语言学研究表现出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研究视角。本书的最大亮点是作者并没有空泛地倡导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二语课堂教学,而是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少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练习和活动,其中既有词汇学习方面的活动,也有语法学习方面的活动。

《多语种语料库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嘉珊、田嵩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语料库(Corpus)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的融入,现代意义上的语料库已经成为智能语言服务的重要资源。多语种语料库应用价值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在推进多领域智能化与国际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语言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书梳理了语料库技术的衍生发展进程,提炼了多语种语料库应用的典型案例,阐释了多语种语料库建设的关键技术,深入挖掘语料库在商业服务、翻译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的应用价值,系统分析了多语种语料库在数字时代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研究》

曹向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汉语词汇的主要音节形式是双音节,但进入21世纪后,三音节新词语大量增多,三音节逐渐成为汉语新词语的主流音节形式。本书选择《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汉语新词语》(2006—2018)中收录的三音节词语为研究对象,以结构分析理论和语义学理论为核心,借鉴语法化及词汇化等相关理论,运用计量研究、共时比较的方法,对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的结构方式、语法特征、造词方式、语义构成等方面的特征展开研究。本书在三音节词的仿拟造词、语素变异、语义结构、释义模式及三音节惯用语的引申义生成机制等方面有颇多新见。

《声学与听觉语音学(第三版)》

[美]基思·约翰逊(Keith Johnson)著

王韫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读者对象定位为语音学、言语听力科学、电子工程和认知心理学的导论课学生。本教材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全书内容分为两个板块:基础知识和语音分析。全书用浅显的语言介绍声学、听觉、感知的基础知识和经典研究,辅以实际实验和操作中的技巧,使读者能迅速把握学科大致情况;书中尽量避免数学推导和计算,在解释原理和现象时,常援引生活化的例子,或通过图示来辅助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

《方音词记:〈西番译语〉校雠》

彭学云编著,民族出版社

本书以国家图书馆藏晒蓝本《西番译语》九册为底本,按《西番译语》统一的义类编次20门为类别设置,增加现代藏语为题头词,打乱九种译语原有的行政区划为方言单位的固有排序,在原有义类编次的框架下,将九种译语中相同词汇集在一起,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出各方言相同词间的异同,同时与现代藏语进行比较。重组后的译语,已不是原来单一的方言词汇,而是九种方言间的差异变化、各方言与现代藏语的远近疏离概貌。本书不仅为深化藏语各方言语言特点的认识提供支持,而且对不同方言的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满语词汇语义及文化研究》

赵阿平、尹鹏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是对满语词汇语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首部专著。本书在收集整理清代典籍满语书面语词汇与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满文文献、历史文化资料及大量现存满语材料,运用词汇语义学、人类文化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从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对满语词汇语义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全书系统、科学地描写满语词汇语义全貌,在理论上对满语词汇语义现象进行科学分类和归纳,揭示出满语词汇语义特点,为建构满语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完善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近代汉语官话方言韵书韵图文献集成》

乔全生主编,李子君编著,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汉语音韵学史上第一部较大篇幅的丛书式官话文献集成,可为汉语语音史研究、汉语韵书史、汉语方音史研究提供较为充足的研究资料。攟选、整理反映近代汉语官话方言音系的韵书、韵图文献,对全面揭示官话方音发展的逻辑线索与历史事实,清晰展现近代官话韵书、韵图的演进原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楚辞笺注》

曹锦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经过整理,共发现五篇楚辞类作品:《凡物流形》《李赋》《兰赋》《有皇将起》《鶹鷅》,已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八册公布,整理者即是曹锦炎先生。这五篇作品均不见于今本《楚辞》,从体裁和句式看,也比今本各篇显得更具原始性,这对研究楚辞这种诗体的形成很有帮助。本书将五篇楚辞集中在一起,结合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心得,对释文与注释做了细致的修订与增补。书中还附有简文摹本,可和释文注释对照阅读。

《类篇》

[宋]司马光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据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钞本影印,末附潘景郑先生跋文,介绍本书的源流情况。本书的分部以及各部首间的排列次序都依照《说文解字》,而各部所收之字则依韵排列。该书着力探讨字源、古音、古训,阐明古今字形的演变,并把文字的异义和异读附于字义解释之后,补充了《说文解字》和《玉篇》之所无,是一部研究语言文字的重要参考字书和工具书。

《秦封泥集释》

刘瑞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为自封泥发现一百多年来出土秦封泥资料及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汇集。书中搜集散见于各处的秦封泥,根据学界秦职官、郡县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记载,参照《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地理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等体例,分部编排,收录包括部分战国秦在内的秦官印、私印封泥超过1800种(其中官印1400余种,私印吉语400余种),精选封泥图版超过2000幅,分为“中央职官”“地方职官”“私名吉语”三部分,全面搜集编排历年来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加按语略陈己见,书后附秦封泥索引以便检索,并可作为秦封泥总目使用。本书将相关资料汇为一编,免除读者翻检之劳,可为秦封泥的著录和研究,秦汉文字研究,秦职官郡县构成、变化与历史以及秦史、秦汉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上博竹书孔子语录文献研究》

[美]顾史考著,中西书局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为二十余年前发现的一批珍贵先秦竹本文献,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即孔子语录类文本,记载了孔子与弟子、时人及鲁国执政人物的问答与对话,绝大多数为两千年来已失传的逸书,文献价值非凡。本书以文本整理为主,以义理分析、思想史和文献学探讨为辅,对《从政》《君子为礼》《弟子问》《仲弓》《颜渊问于孔子》《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相邦之道》《孔子见季桓子》《史蒥问于夫子》及《季康子问于孔子》等十二篇孔子语录类文献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诸篇与《论语》《礼记》等传世古籍中的相类文献加以对读,不仅为先秦儒家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可靠的释读文本,也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揭示了更多可能的方向。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三十一辑)》

俞理明、雷汉卿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刊为语言学·汉语类CSSCI来源集刊。本辑收录汉语史领域研究论文二十三篇,涵盖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音韵、训诂,以及外来语词、比较语言学、俗语言研究等方面。

《燕京语言学》(第四辑)

洪波主编,陈英杰执行主编,中西书局

本辑为古文字专号,共收录古文字研究论文二十一篇,包括甲骨钻凿形态研究、甲骨文语法研究、甲骨缀合与文字考释、甲骨材料整理、人工智能在甲骨文识别上的应用、金文考释、战国文字释读及古史研究等,不仅涉及甲骨、青铜器和战国楚简等出土材料,还采用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前瞻性成果,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励耘语言学刊》(总第35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中华书局

本辑收论文凡二十篇,分为四个栏目:文字学研究、音韵和方言研究、训诂和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涵盖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等领域。《励耘语言学刊》已纳入CSSCI集刊收录名单。

《汉语语言学(第二辑)》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语言学》编委会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刊是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的语言学研究集刊,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设计栏目有汉语本体研究、汉语数字化研究、南方汉语研究、语言学交叉研究等。本辑为第二辑,共收录十二篇文章,内容涵盖语法研究、方言研究、研究综述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汉语语言学一些具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南方语言学(第十八辑)》

刘新中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本书主要是关于广东汉语方言的研究,兼顾了少数民族语言及其他南方方言研究,共收录了28篇文章。其中有18篇是“暨南大学首届詹伯慧语言学奖”获奖作品的专家评论。詹伯慧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为我国的语言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奖由多位在语言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组成评审团,对所有的参评作品进行审议后选出。专家评审团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作品的获奖理由。另外10篇文章,主要是对南方汉语方言、语音学、方言语法、语言文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

《中国语言学研究(第一辑)》

王启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语言学研究》(第一辑)设语言史研究、语言学史研究、汉语史研究、字典辞书研究、方言与共同语研究、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语言传播与应用研究七个栏目,共收入十八篇文章。

    责任编辑:方晓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