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试验田⑦|百年矿城黄石:“光灰”到“绿色”的生态涅槃

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实习生 高亮 发自湖北黄石
2017-07-06 10:00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编者按】

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如此强调。

6月13日起,澎湃新闻推出“中国试验田”专栏报道,就十八大以来的部分改革试点进行调研与分析,以展现各方对改革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的探索之路。

今天介绍的是湖北省黄石市从老工矿城市向生态产业转型的攻坚之战

这是李明华(化名)时隔三十年后,再次来到大冶铁矿。在李明华的记忆里,大冶铁矿是一个巨大的矿坑,马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

而如今,大冶铁矿依托这巨大的矿坑,变成了一个地质公园,马路上也不再泥泞。

老工矿城市的繁荣,曾让黄石这个湖北第二大城市市民们骄傲。

这里曾是全国六大铜矿基地、十大铁矿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黄石是我国“一五”、“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地区,大冶有色、大冶铁矿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被称为武钢“工业粮仓”,在过去的60多年里,黄石累计向国家提供铁矿石近2亿吨、铜精矿近100万吨、各种非金属矿近6亿吨。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采矿、冶炼,也给黄石造成了千疮百孔的生态创伤。

2009年,黄石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脱离“唯矿思维”、“恋矿情结”,黄石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

“就是壮士断腕的决心”,6月底,黄石市发改委工业办主任杨志飞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曾经大家叫我们‘光灰’的城市,现在你在黄石已经看不到一家‘五小’企业,看不到一个非法码头。”

2014年,黄石关停367家五小企业。这个急刹车,让一直高位运行的黄石工业增速下跌3.7个百分点,第一次落到全省倒数第二。

湖北省统计局2017年1月发布统计月报,月报中公布了2016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和各市、州主要经济指标。黄石在湖北的17个市、州中排名第九。

4月22日,黄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市获批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这次全国共有12个城市获批,黄石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矿山公园矿冶大峡谷。

矿坑上建起地质公园

5月4日,黄石市东方山景区对面,大山上仍留着几个巨大的开山塘口,上面竖着的宣传牌显示,黄石市正准备对这几个遭到采石破坏的山体进行修复。

东方山景区不远处就是大冶铁矿,这里是我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这是李明华时隔三十年后再次到大冶铁矿,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时候,街道上满是矿渣。”李明华站在巨大的矿坑面前,思绪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一次他跟着父亲驾驶的货车到矿坑里拖矿石,当时就被巨大的矿坑惊呆了。

李明华偶尔也会路过铁山区,铁山区在他的记忆里,就是街道上络绎不绝的大货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如今,走进大冶铁矿,已经听不见机器的轰鸣声。厂区里绿荫环绕,巨大的采矿机械,成为记忆的蒸汽机车,安静地停放在公园里,“诉说”着矿冶文化。

围绕着东西长2.2公里,宽900米,截面108万平方米,最大垂直高达444米,被誉为亚洲第一采坑,游客们纷纷拍照合影。

这里已经变身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2010年2月22日,这里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矿山公园日出。

曾经的风钻工,如今的园长

“当风钻工太辛苦了。”许士强从19岁那年开始当风钻工,一干就是5年。

如今,许士强已经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办公室里满是盆景和摆件,整天想的是如何把矿山公园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来玩。

“谁不想身边的环境好一些呢?我们曾经为了建设牺牲了环境,现在要为自己创造好一些的环境。”许士强说。

从上世纪80年代,大冶铁矿就在谋求改变。大冶铁矿从三国时期开采冶炼,迄今已有近1800年开采历史。根据大冶铁矿提供的资料,从1890年到21世纪初,大冶铁矿共开采出铁矿石1.4亿多吨。每采出一吨铁矿石,要排除3吨废石,采出1.4亿吨铁矿石,所排弃的废石则多达4亿多吨。日积月累,铁山的废石场自西向东延绵十余公里,占地面积则多达400万平方米。天下大雨时则形成泥石流,刮大风时飞沙走石,让人睁不开眼睛。

怎么在石头上种树?经过大冶铁矿职工不断尝试,发现种植刺槐成活率比较高。大冶铁矿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到2010年,先后在铁山从东到西的硬岩废石场上植刺槐120多万株,复垦面积达397万多平方米。

如今,每年4月,这里还要举办“槐花节”。

“天时地利人和”,讲到矿山公园的建立,许士强说,当时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可以将这个矿坑当垃圾场,供武汉填埋垃圾。这一提议遭到了矿山人的强烈反对,“这是历史奇迹,怎么能一填了之?”

正当大冶铁矿的决策者们为此感到困惑之时,一个历史机遇出现了:2005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对矿业遗迹保护完整、环境条件优越、开发条件成熟和总体规划合理的矿山进行矿山公园申报。

“大冶铁矿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2005年6月16日,该矿申报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顺利通过省级评审;随后于7月23日,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组织的国家矿山公园评审,成为全国首批、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矿山公园。

今年正好是矿山公园建立十年。许士强说,去年矿山公园游客达10万人次,公园的游客、收入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递增,收入能够保证景区的运转。如今,和隔壁的熊家境、东方山景区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的景区。除了环境得到改变,旅游也给周围的老百姓带来了收益。

开发新区。

老工业城市的“壮士断腕”

大冶铁矿变身为公园,只是黄石转型的一个缩影。

“记得我们小时候,黄石就有动物园。”

“那时候父母在钢厂上班,是值得别人羡慕的事。”

车牌上“鄂B”号段,也记录了黄石市曾经湖北老二的地位。这里曾经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厂矿企业——华新水泥、大冶钢厂、大冶铁矿、大冶有色……作为传统的工业基地,黄石重工业鼎盛时期占比达到90%。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黄石遭遇始料不及的巨大打击:因为开采量逐年递减,矿冶产业日渐萎缩;另一方面,由于结构单一,体制僵化,大量企业“关停并转”,黄石全面衰败。

2009年,因矿建市,因矿兴市的黄石,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采矿经济在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生态赤字”。

“那时候,大家都叫黄石‘光灰的城市’。”杨志飞说。

“小时候大家都对门口的烟囱感到骄傲,到后来是满目疮痍。”张路(化名)的父亲曾是一名钢厂技术员,90年代自己开了家小炼钢厂,是最早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这样的小炼钢厂遍布黄石,张路说,身边很多靠钢材吃饭的人。杨志飞说,黄石的模具钢产业曾经占国内市场份额65%以上。

2013年9月,黄石市委出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决策。黄石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县两级环保警察队伍。2013年9月至11月,黄石一次性派出120名县(市)区乡镇主职、市直部门主职,赴浙江丽水挂职,学习生态建设、发展生态产业的经验。

但靠牺牲环境换来的发展,终究会付出代价。就在浙江丽水考察期间,2013年10月,黄石市大王镇发生重大砷污染事件,导致多名村民砷中毒。

当很多黄石人对“生态立市”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一场颇具悲壮色彩的“壮士断腕”的攻坚行动,在黄石打响。

2014年,黄石关停367家五小企业。这个急刹车,让一直高位运行的黄石工业增速下跌3.7个百分点,第一次落到全省倒数第二。

2015年,黄石又关停了120多座非法矿山和100多家无序发展的模具钢企业。这一年,黄石工业增速,直跌8个百分点,降到1%。

2016年5月中旬全部拆除黄石市长江岸线123个非法码头泊位。

同时,黄石投入近百亿元资金,修复治理辖区内327个开山塘口、5万多公顷石漠化荒地,重点实施重大节能减排项目320个,抚平生态伤痕。数据显示,近年来,黄石全市还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完成造林绿化49.6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09%,水岸、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4平方米。

2016年9月26日,首届湖北(黄石)园林博览会暨矿博会在大冶湖边盛大开幕。如今,行走大冶湖畔,花如海、人如潮。

“这些落后产能终究是要被淘汰的。”张路说,他现在正在做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产业。

转型路还很长

“我们这次为什么能够评上?是靠成绩说话的,现在你在黄石看不到一家五小企业。”杨志飞介绍,120个老工业基地,6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此次共有19个城市(经济区)申报,只有12个获批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这和黄石刮骨疗伤的决心分不开。

杨志飞说,黄石的转型可以总结为“五大转型”:由“唯矿恋矿”向生态立市的理念转型,由资源型向生态型的产业转型,由沿江布局向全域布局的城市转型,由“光灰城市”向“绿色新城”转变的生态转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型。

杨志飞说,黄石在这五个转型上有一些经验,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评审会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黄石市发改委书记、主任胡敏介绍,黄石市也得到了国家五部委的大力支持,累计获得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42.61亿元,争取资源转型产业发展转型资金累计达30多亿元。

当然,这也需要城市形成新的“造血功能”。

胡敏说,黄石市将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力培育4个千亿元(黑色金属延伸、有色金属深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2个500亿元(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和4个200亿(新型建材、新能源、纺织服装、精细加工)产业集群。

杨志飞告诉澎湃新闻,黄石还将着力建设两个示范园区,一个是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示范园,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打造鄂东区域会展产业中心,做好武汉的下游产业。

还有一个就是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示范园,“水路和铁路对接,这是我们的优势”,杨志飞说,黄石将重点打造这个多式联运的“亿吨大港”,建成长江中游现代物流中心、外贸中转枢纽港和长江重要的新兴产业走廊。这样,才能够建立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

胡敏介绍,虽然黄石市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产业结构不优、民生保障压力大、生态治理繁重等困难。

“下一步的发展任务依然艰巨。”胡敏说。

磁湖美景。
    校对:王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