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影手册》评新蝙蝠侠:青少年与成年人从此分席而坐

2022-03-22 08: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耐观影 耐观影

《新蝙蝠侠》海报

近些年来,漫威不断的想让观众停留在青少年时代,而DC却在努力地把这些观众推向成熟。从诺兰到扎克施耐德,DC电影通过严肃深沉的表达,描绘英雄的兴衰变迁史,从而焕发出一种独特的魔力。富丽堂皇的场面、复杂的心理学、暗黑的布景、阴郁的气象,描绘着成年人的生活,但最终还是青少年眼中的成人世界。

而DC电影最近几年的出品,也没有背离他们一直力求和漫威有所区别而所做的努力。《小丑》和《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两部带有作者性的电影几乎无法吸引年轻群体,尽管施奈德痴迷于把他的人物魔化为怪物,并且用以此为基础的激进电影美学去给粉丝在电影里提供更多的彩蛋。更加离经叛道的《小丑》,通过对于《出租车司机》与《喜剧之王》的借鉴,将二者带入到一个漫画世界(或者恰恰相反)。

《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剧照

在2019年所获得的惊人成功证明了一件事,那便是,处于社会边缘的成年人能和精神上和孤苦无依的斯科塞斯式超级反派产生共鸣。《小丑》于是确认了一条新的规则:在超英这场盛宴里,青少年与成年人从此分席而坐。

《新蝙蝠侠》也许能开启一条新的发展方向,它的视野使它不需要回应当代的迫切需求,但也没有因此沉溺于对逝去青春的缅怀。这部大片有点类似《小丑》,具有迷影倾向,但致敬却是以一种几乎潜意识的隐秘方式。里夫斯找到了一种建立一个宇宙,但首先是一个城市的有效方法,使得当他在借鉴其他电影的时候,不会让人觉得这只是阿谀奉承的致敬,或者是陶醉在低级趣味里的闹剧。

《小丑》剧照

这也许是由于里夫斯拒绝在风格上和那些模板做较量(举个简单的例子,诺兰《黑暗骑士》那热血的开场,就是对于《盗火线》拙劣的模仿),从而能够以一种谦和的方式,去适应当今超英电影的规则,一种建立在夸张特技、嘉年华式品味、夹杂真实细节的幻想之上的规则。

身着战袍的蝙蝠侠游走在以纽约警局为原型的警察之间是如此的自然,这种自然状态是我们在之前几部蝙蝠侠里很少能看见的:现实主义的沉重与狂欢节式的场面和谐地共存着。剪辑方式也很契合这个世界:紧紧贴着人物的感觉,在一些场景的开头(尤其是谜语人那几场)安排人物潜藏于暗处观察,使得我们能够以人类的眼睛去凝视整个哥谭市。

里夫斯从不仅仅满足于天马行空式的空想。《新蝙蝠侠》是扎根于地上的电影,它致力于在这个狭窄的城市里探索丰富的材质。也正是在这个城市里,施奈德的人物不停的涌入无尽且可相互交替的平行空间。同《小丑》一样,《新蝙蝠侠》的布景明确地展现了哥谭市与纽约之间相似性,尤其是70年代电影里的纽约,比如流氓团伙场景里出现的地铁,以及那些柏油大马路,路面上不知从哪来的污渍还泛着光。

《新蝙蝠侠》剧照

在《猛龙怪客》(这部电影的英文原名叫《Death Wish》,在电影中与猫女的对白里被巧妙地提及:“what's your problem, you got a death wish?”),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许多八十年代惊悚片里,纽约一切的表面,都习惯性的被阴影笼罩。这部《新蝙蝠侠》所参与的,正是一场纽约与暗夜的盛大婚礼。这种城市性让影片的动作戏都更坚实稳固,类似沥青地面的质感,让蝙蝠侠与企鹅人之间的追逐画面具有轰鸣的力量,如同《法国贩毒网》那场经典追车戏。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城市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大都市删枝去叶的乐趣,就像一层层的剥开一颗巨大的法国百合花,一探它的胚蕊。对于这座城市,我们不再仅仅是去检阅那些隐秘的角落,而是去窥探它的整个网络、它的丑闻、它的地下势力以及它的腐败。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在《火线》或者西德尼·吕美特的电影里看到这些。(当黑帮老大将布鲁斯韦恩称作“城市王子”时,影迷们在这里一定会会心一笑)。

蝙蝠侠这部神话的本质即可佐证以上的那些影射,因为没有哪一个超级英雄,比蝙蝠侠更能触及私刑主义这个棘手的问题(由个人引导的审判有着法西斯倾向的风险)。蝙蝠侠的道德原则不断地被漫画或电影诘问。然而复仇与正义的混淆,这个古老的西部式问题在七十年代又重新复苏。

但里夫斯不仅仅是将七十年代的一系列议题放入影片,他还巧妙又精准地重新运用了一些当时电影的动机以及手法,比如执法者与罪犯之间的精神上的一致性。为了表现这样的一致性,其场面调度一遍又一遍去贴合两位偏执守望者的视角:在谜语人窥窃他的猎物时归还其主观性,而在蝙蝠侠监视猫女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式,二人的眼里射出的是相同的目光。

《新蝙蝠侠》剧照

唐·席格在《肮脏的哈利》之中便肯定了这种安排。而《新蝙蝠侠》对于唐·席格的借鉴还不止如此,凶手喜欢散播待解的密码和谜语,这同样也是十二宫杀手的游戏规则。正是因为这样的难以解读,这部电影得以区别于其他像灭霸和别西卜式过于直白的反派。

影片里这位疯狂、难以预测、不可捉摸的可怕人物重塑了罪恶之名,让恶更加符合当代的特性。尤其是这个令人深恶痛绝的反派,他在各个层面都符合一个非自愿独身者(incel)的超现代原型,他藏匿在网络丛林里,密谋着暴乱(这一点,《小丑》也很类似)。

《小丑》剧照

七十年代就像是当今处于想象力危机的好莱坞所能抓住的最后一块救生板。但即便如此,好莱坞仍想要吸引年轻观众,对此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不过回归七十年代,对于像塔伦蒂诺或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这样的作者导演来说又有另一番意义。他们重回这个年代,并非出于一种怀旧的思愁,而是在于通过重拾过去那些或美丽,或忧愁的片段,借古喻今,使得当下美好与焦虑得以涌现。就像《甘草披萨》里的男主在愉悦地奔跑,而石油危机却悄悄到来。这也回应了当今全球范围内所遭遇的灾难威胁。

《新蝙蝠侠》以更大的规模,更低调的方式做了与上述二人同样的事情,它让我们在电影里看见了由二十世纪末传承给千禧一代的阴霾,将其化身于罗伯特·帕丁森,使我们产生一种他刚从《暮光之城》里走出来的错觉。当布鲁斯·韦恩带着浓妆,在他的高科技山洞里听着涅槃乐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他身上摇滚青年(emo kid)式的哥特气质。这位年轻的布鲁斯韦恩身上,似乎仍在演绎婴儿潮一代的青春所残留下来的疯狂。

《新蝙蝠侠》剧照

近期,华纳出品的另一部电影宣告了大众科幻的临床死亡。《黑客帝国:矩阵重启》思索了好莱坞的未来。这部电影灵感来源于让·鲍德里亚——拉娜·沃卓斯基的精神导师——而对于鲍德里亚来说“我们已经无法再创造出更多的宇宙”。

里夫斯则更为乐观,他让时间线巧妙的消失,并将希望寄托于这个时间轴上的别辟蹊径,似乎这是撰写这个时代唯一的方式:让过去那些紊乱且敏锐的回声,重构当代青年的灵魂,以及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从这方面看,《新蝙蝠侠》有别于它同时代的任何大片。这让人想到另外一部作品,虽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它却同时面向了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亢奋》第一季里,一群中学生前往一个派对狂欢,他们乔装打扮成一些复仇电影里的角色(比如《出租车司机》里的妓女,阿贝尔·费拉拉的《复仇天使》里的修女杀手),这些装扮几乎是不可能出现在这群年轻人身上,因为他们这代人早已不看这类电影。

这种时代上的矛盾带来了和《新蝙蝠侠》相似的恍惚:想象中的青少年与正在老去的影迷,他们似乎穿着由同一块想象布料编织出来的衣装。

《新蝙蝠侠》剧照

原文来自《电影手册》N 785

原文标题:The Batman, Prince de la cité

作者:Yal Sadat

翻译:留白

校对:权龙娥

排版:Alva

审稿:Xavier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原标题:《《电影手册》评新蝙蝠侠:青少年与成年人从此分席而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