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庐山近代别墅建筑的本土化研究

2022-03-21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摘要:庐山别墅具有浓郁的欧美文化情调,同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庐山别墅的发展呈现出本土演化的特征,表现出中西不同的建筑方式和审美趣味。庐山别墅建筑展示出在西方众多国家传入后产生的变异和发展的建筑历史轨迹,人们可以从精美的建筑材料与结构、平面空间布局、建筑元素和园林空间上品味出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历史韵味。

关键词:庐山别墅;发展历程;本土化

▲ 图1 庐山如琴湖畔的建筑

庐山东谷山明水秀,风景优美,汇集着来自18个国家的人修建的636幢别墅,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尽管庐山近代别墅的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来自欧洲,但经过与本土化的融入,中西合璧,产生出独特的庐山别墅建筑艺术。如图1所示,庐山别墅建筑的本土化是中西方文化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1 庐山近代别墅建筑的发展历程

庐山的近代变迁自1863年至1949年,从一个无人居住的寂静山林,变成国际知名的避暑胜地,别墅散布于青山翠谷之中。庐山别墅本土化经历了前期外国人对别墅建设的强势输入阶段和后期中国人随之学习将庐山别墅本土化的过程,本文将近代庐山别墅的本土化发展历程划分为:早期阶段(1863—1905)、繁荣期阶段(1905—1938)、停滞期阶段(1938—1949)。

1.1 早期阶段(1863—1905)

庐山近代建筑始于法国天主教士在莲花洞的活动,他们在庐山北麓莲花洞建造避暑别墅、教堂和医院。1861年,江西政使与英国领事订立《九江租地约》,九江英租界出现。庐山沦为殖民地,各国纷纷于此兴建别墅。1894年在甲午战争期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李德立与九江领事馆领事签订《牯牛岭协议条款》。此后李德立聘用英国工程师甘约翰设计别墅,逐渐在庐山营建出一个新兴山城——牯岭[1]。李德立在此地售出96个地段,兴建别墅141栋。牯岭的东谷别墅群规划设计,在开发与规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建筑别墅群散落在溪水两岸,通过严格的方格道路网相联系;

(2)庐山别墅的游览道路在河谷间宽阔的平地上曲折蜿蜒;

(3)商店、宾馆、艺术中心等公共建筑穿插在庐山别墅中,疏落有致;

(4)河谷相连区域形成多元共存的别墅聚落;

(5)充分利用自然景色,创造空灵、宜人的环境。

在这一时期,庐山别墅在牯岭范围内开始全面建设,英、美、德、法等22个欧美国家的居住者建设了具有不同风格的别墅1000余幢,庐山成为国际著名的避暑胜地。由此可见,根植于中国土壤下的庐山别墅设计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西方建筑思维为内核[2]。

1.2 繁荣期(1905—1939)

面对西方建筑风潮蔓延而传统建筑纷纷消逝的现象,触发了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重新认识,引发了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以下三个历史因素是促使庐山别墅本土化进入繁荣阶段的政治和社会动因。

其一,庐山地近九江,从19世纪70年代起,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开行的客轮成为到九江、庐山的主要交通工具,方便的交通条件使庐山在中国的声名日益剧增。

其二,据《庐山续志》记载,从20世纪30年代起庐山就被称为“夏都”、“暑都”、“夏京”,我党领导人毛泽东、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爱国人士宋庆龄同上庐山举行中央政治会议。一时间,庐山成为“全国军事政治之中心”。

其三,192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开展了《首都计划》,在这次计划中明确指出“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集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

因此,20世纪30年代庐山建筑业一片繁荣,不仅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从事建造工作,还有一批中国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另外,在“中国固有形式”的设计思潮引导下,至1938年,牯岭的建筑约1500幢,其中外国人的建筑为660幢,中国人的建筑为830余幢,中国人的建筑数量超过了外国人的建筑数量。这使得庐山中西别墅建筑文化交融到达历史的顶峰,庐山别墅的本土化探索进入繁荣期[3]。

1.3 停滞期(1939-1949)

1939年4月,虽经庐山军民英勇奋战,日本军国主义还是占领了庐山,侵略者给庐山造成了极大破坏,400多幢别墅和房屋受到破坏,在收复之后虽有所恢复,但终究没有走出衰落的阴影。所谓“安之则来,万国视之乐土;不安则去,一旦可为邱墟。”庐山经济受到全面破坏,商业一片萧条。抗战胜利后商业与经济有所恢复,但已大不如前,庐山别墅的近代化进程从此中断。

2 庐山别墅中的本土化元素

在1905年以前,庐山别墅建筑类型以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为主,随后受到中方文化的影响,无论在别墅聚落的群体布局还是别墅主体建筑上都同西方建筑有所差异,大多体现在添加了中国本土建筑元素上。庐山别墅建筑的本土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朝向、平面型制、立面装饰构件以及材料与结构等方面[4]。

2.1 平面布局中的本土元素

▲ 图2 朱德别墅(庐山河东路251号)

2.1.1 宋体汉字影响

朱德住所位于庐山别墅河东路251号,如图2所示,其建筑面积190m2,坐东朝西,海拔1038m。别墅平面图不仅布局上是汉字宋体的一横,甚至在北端有意旋转45°建造双檐式的亭子。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既受宋体汉字的影响,也吸取了中国江南园林中方亭的意蕴。这样的设计会使每个步入这栋建筑的人产生不同的思考,或揣摩这种奇特的中式平面布局,或解析老建筑所具备的园林审美价值,真正做到了“整旧如旧,以存其真”。

上中路233号别墅的平面是矩形,在主立面朝北建起开放式外廊,受宋体汉字结构影响,在西南布置45°倾斜一角方亭,因此衍生出别具一格的平面布局,这也是追求个性风尚的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与回应[5]。

▲ 图3 美庐别墅(庐山河东路180号)

2.1.2 中国风水影响

美庐别墅庭园共占地4928m2,建筑面积996m2。美庐别墅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一眼看去是两座楼房,而在平面上则融为一体,如图3所示。主楼为两层石木结构,附楼为一层石木结构。构建时,建筑师采用传统风水宅居中最好的风水地形“太师椅”,这是启用了中国风水里最为推崇的模式“背山面水”。别墅同时结合地形特点进行平面设计,附楼位于地势较低处,如同太师椅的扶手。就高处设计为两层主楼,形成高低对比,如同太师椅的椅背。中央主楼附楼之间有一条1.8m宽的封闭式走廊,将两栋楼连成一体的宅居,如同椅子的座位。美庐别墅坐东朝西,南北短,东有城墙山,面朝长冲河。在中国古老哲学里,东方为阳,这栋别墅恰恰位于“太师椅”的垫座之中。

1934年建筑师对美庐西面进行扩建,也严格遵照了风水观念。为了方位吉利,在平面的入口处,向北新增出步道与台阶,形成开敞式外廊,使美庐别墅入口一面的“前气”自然又顺畅。由此看来,建筑师对《风水易经》方面的知识积累对美庐别墅的空间设计与细节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6]。

▲ 图4 原九江领事馆别墅(庐山中三路2号)

2.2 材料的本土化

2.2.1 石砌

庐山别墅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外墙材料大量用石,少量用木。欧洲风格的建筑特点之一就是石材的使用,如图4所示。庐山的每幢房屋都用山中的石块砌筑而成,石墙、石柱、石窗台、石栏杆、石瓦、石驳岸以及石头铺成的路,都是由石工们精工制作而成,每一块都是用石头创造的艺术品。石墙有毛石的,有一面镜的,有两面镜的。粗糙的富有质感的岩石,显得朴实、厚重且富有力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被石工有机地组合成石墙,显得自然质朴又有抽象美,加工精细的石柱、石窗台、石栏杆富有装饰意味。

文艺复兴后,外墙用石逐渐形成一套规律:台基用粗石,墙身打整磨光,靠近檐部则要精雕细琢。而庐山别墅则不同,除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中国人盖的别墅采用打磨石料外,绝大多数外墙都采用未经打磨的甚至大小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砌筑。有的地洞为半地下结构,可以作为储冰窖使用,冬冰夏用。厚厚的石墙,有的外廊改成了暖廓,玻璃窗改成推拉式窗。另外,庐山别墅室内通过壁炉从地面至顶部都用这种粗石砌筑,水泥勾缝,上下浑然一体,厚重朴实,质感和光影感极强。土石墙体外贴鱼鳞木板条,涂刷油漆,不加任何装饰,类似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风格,柱廊檐下和栏杆则饰以简洁的雕花纹样或线脚,朴实无华,淡雅隽秀。

2.2.2 青石板瓦

庐山中六路24号别墅是现在仅存十余栋使用青石板瓦的别墅之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庐山所处的南麓星子县本地多出产青石板;二是庐山特殊的气候条件,春季、冬季尤大的北风,青石板瓦有抗风吹和抗冰雪的实用性。建筑师将很多大小、形状不一的青石瓦设计成正方形或“黄金分割”(长与宽之比为5:3)的矩形,形成良好的防潮结构与较好的保温结构。这些多样化的建筑技术措施和设计方法,形成建筑内部良好的、有益健康的生活环境,为应对庐山的高山气候,设计师考虑得十分周到[7]。

▲ 图5 原英租别墅(庐山河南路62号)

2.3 建筑元素的本土化

2.3.1 斗拱

庐山246号别墅的屋檐板下的红柱子飞檐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参照了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斗拱”中的“拱”的意念。上下层的东西立面均为敞开式外廊,廊柱的石拱券精心点缀、刻画生动,优雅整齐的像连续图案。此别墅设计师推陈出新,吸收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内涵。庐山中三路2号九江领事馆别墅座东朝西,如图4所示,也明显受到了中国宫殿式的大门影响,这栋别墅门廊宽2m,长5m,有两根红色木柱半嵌入石墙,4根红柱子立于外侧。门廊的屋面为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式,高仅及第二层的窗下,有飞檐,檐下有两层木椽,乃中国传统的“斗拱”的“拱”的符号,如图5所示。这些斗拱的结构丰富、色彩单纯、建造工艺完美[8]。

2.3.2 抱鼓石

抱鼓石是民居宅门构件的功能产物,是依托功能施以装饰的石制构件,起着围护大门、壮主人威势以撑门面的作用。徐锴《说文》小徐本有:“宅,鼓石所托居也”,这段话中古人道出抱鼓石在传统民宅大门前很常见,如北京四合院、徽州祠堂等。庐山静庐别墅大门设有左右两侧规整的石头,驳坎高3m。进大门后,是桥栏杆在桥的两头,朝外“八”字开,终端石块的造型似乎是中国宅第大门口常见的“抱鼓石”。另外,台阶两侧的水沟上端有石刻的龙头,泉水自龙嘴流出。庐山的威廉斯别墅的抱鼓石、传统龙头、石鼓都带有中国建筑精致、巧妙的元素符号。

▲ 图6 林岳军别墅(庐山慧远路48号)

2.3.3 亭

庐山慧远路48号林岳军别墅大而陡峭的屋顶上开了3个老虎窗,正中的老虎窗上冠一硕大的中式六角形亭盖,六角起翘,顶部宝顶收口,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古典角亭形象,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体量上都是在西式的建筑上加一个中式的角亭,如图6所示。另外,庐山胭红路333号别墅建于1905年,建筑面积约为270m2。这栋单层公寓式别墅背朝长冲河,面朝东方主立面,像“山”字南北两端,也借鉴了中国独特的六角亭,并以中间伸出门廊。这两端的亭子及中间的门廊,原为一长排敞开式外廊。英国传统的“班库卢”虽然中间也挑出个敞开式门廊,但左右没有亭子。庐山英国式“班卢库”在左右两端建了中式六角亭子,反映19世纪世界建筑思潮对古典建筑传统的继承。

2.3.4 屋脊“吻兽”

庐山火莲路2号是庐山东谷第一个由中国人设计、中国的建筑公司兴建的大型建筑。它高约12m,其中国宫殿式的“大屋顶”的高度就占了三分之一。中间的门廊由6根红柱支撑,其上也有琉璃瓦的屋面、飞檐。屋脊的两端关键仿照的是中国古建筑置,两端的L形屋脊上均有“吻兽”相呼应。由于它3栋对称联立屋面的组合似纵横磅礴的丛山,其屋面的绿色琉璃瓦似箭矢飞驶的飞檐,既与后山丛林、门前乔木的芳菲世界相融合,又有波涛般的流动感。由此可以看出屋脊“吻兽”与图案的古朴反复地强调了庐山别墅中国古典主义的气筑。

3 结语

庐山别墅建筑具有时代感的本土化特征是当时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等创造的实物见证,是彼时社会文化形态在别墅建筑上的反应,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实证体现。庐山别墅建筑展示出在西方众多国家传入后产生变异和发展的建筑历史轨迹,人们可以从那些精美的建筑材料与结构、平面空间布局、建筑元素和园林空间上品味出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历史韵味。

庐山近现代别墅建筑后期的发展并不是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简单移植,不是对突如其来的强势文化的内部消化,是在被迫接受与主动拿来之间的妥协,最终结果体现在庐山别墅建筑上本土化特征的产生。这是一系列因素作用的产物,比如社会变迁、生活方式、建造材料、建造方式、技术手段以及宗教文化等。

回顾近代庐山别墅建筑发展及本土化的过程,表现出中西不同的建筑方式和审美趣味。庐山别墅具有浓郁的欧美文化情调,又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一处风光旖旎的“世界村”,寄托着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庐山建筑文化。庐山别墅建筑文化是中国固有形式和西方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文化,具备许多新的特质,是世界文化景观中的珍贵艺术品。

【基金资助】本文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长城学者培养计划资助项目“中国传统地域性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项目编号:CIT&TCD20190321)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欧阳怀龙.从桃花源到夏都:庐山近代建筑文化景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2]罗时叙.庐山别墅大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李明彦.世界建筑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藤森照信,王炳麟.日本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历程[J].世界建筑,1986(6):76-81.

[5]刘红婴.世界遗产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6]周銮书.庐山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7]B•M•费尔顿,陈志华.欧洲关于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J].世界建筑,1986(3):8-10.

[8]周銮书.庐山史话[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作 者:

余冯琪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李瑞君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原标题:《庐山近代别墅建筑的本土化研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