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交友,为何难觅真爱?

2022-03-21 17: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Karla Starr 利维坦

© Vladimir Vladimirov via Getty

利维坦按:

人的独特性使每一个社交软件用户都成为文中所说的“体验性商品”而非定制化对象——我们基于各自的经验来筛选潜在约会对象。这的确能解释为什么软件基于算法给你推荐的用户也未必靠谱,毕竟这还是一种定制化的逻辑。

而作为用户你需要警惕的是,软件不仅会“猜你喜欢”,还会让你觉得“猜你喜欢”是你真的会喜欢。在这一过程中,对方可能出现的“扣分项”也会伴随着你的期望而被放大,长此以往你便会感觉找对象这件事越来越难。

虽然这也是软件不希望发生的事(除非他们为了日活量真能如此反人类),但这确实正在发生。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旁观者清,这一切看起来都并不复杂。对于一个结婚三十年的男人为何会在网上诉约会的苦,这也是我唯一可能给出的答案。亚瑟·布鲁克斯(Arthur Brooks)在其作品《常见谬误约会策略合集》(The Common Dating Strategy That’s Totally Wrong)中表示,如今人们之所以会对约会或是情侣关系感觉苦恼,是因为人们过度强调相似性。

显而易见的是,聚焦于在寻找我们的另一半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忽略两人间的协调性与互补性(警告:这是错的)。

已成历史的同质偏好

研究表明,人们更偏向于寻找和自己相似的另一半,这包括政治理念,受教育水平等等。事实上,早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选择性婚配”(assortative mating)与“同质偏好”(homophily)两词便频繁出现在有关吸引力的文学作品中。正如一本人际关系的标准范文所说,“人际吸引中最重要原则之一,就是相似性原则:同质偏好。”

我们很容易看到关于此类互联网灾难的主流文化叙事——选择性过滤真相,捏造虚假泡沫,篡改战争史实等的行径已不足为奇,他们绞尽脑汁的设计各种算法,意图使单身人士都被卷入回声室效应中(回声室效应: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相似的意见会不断重复、夸张且趋于同质化)。“现今人们的约会,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把自己潜在伴侣与自身的相似性看得太重了,”他说。

你和你的另一半终归要进行双向选择。© The Boston Globe

Tinder背后的数学原理:算法何为?

算法究竟能作什么?它可以为我们解决网上约会时的中心问题:打造双向市场。

我们在网上挑选另一半的方式就如同在逛亚马逊,每个人都想要同样的一件商品(一场约会)。算法已经预先将可供选择的对象分拣到你的主页,并且通常一页只展示一个。然而,在网购的过程中,你可以调节商品的展览顺序(“价格:由高到低”,全新上市;评价最高)。算法会精准的算出该向你推送何物,以及何时向你推送。

有些应用会允许用户预先筛选他们所将看到的潜在匹配对象,提前过滤掉那些年龄不符或彼此相距较远的人。当然,你也可以手动过滤,点击 “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并且可以循环这个过程,以获得更精准的匹配结果。

网上约会是一个双边市场,你在挑选别人的同时别人同样也在选择你,二者不可缺一。否则, 你将无法收到任何匹配信息。你将会以个人简介的形式出现在别人的应用主页,希望那些你真正感兴趣的人也会选择你。

© FIZZY MAG

实际上,Tinder的底层是基于ELO评分机制——一种常用于国际象棋评分机制。每有受欢迎的优质对象选择你时,你的分数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如果其对你表示丝毫不感兴趣,那么你的分数也会随之降低。如果你经常被别人所选择,那么算法就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选,你便有机会出现再更多人的主页,犹如众星拱辰。

算法会计算用户的期望值,并将优秀的用户与世界上同样优秀的用户匹配到一起,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使用户得到满足,并尽最大努力减少用户的烦恼。

因为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与自身相似的约会对象,布鲁克斯总结道,在网上寻找约会对象时,人们过度地把重心放在个体相似性上:“算法使得人们可以很轻易的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心仪对象”......这导致很多情况下,人们匹配到的人都千篇一律。他提到的研究表示,网上交友普遍使用“Hinge”——一款使用盖尔·沙普利算法(Gale-Shapley algorithm)的应用程序。

盖尔·沙普利算法(Gale-Shapley algorithm)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面世,它利用博弈论(game theory)设计了一种方法,将没有客观的“最佳”设定为前提,仅以个人的各种偏好与特性作为条件,从而选出十组最佳男女组合(结果基于数据库中大量的异性恋者样本)。

此后,该算法也被广泛用于提高住院医师与其心仪派遣医院之间的匹配成功率。既要将纽约的学生分配到自己首选的学校,又要同时向这些学校提供他们想要的学生,算法便在这其中起到平衡两者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似性的缺乏使得该问题复杂程度超乎想象,而算法却又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似乎合理的平衡点,沙普利也由此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economics-nobel-honors-perfect-match)

© SHEmazing!

如果要说Tinder和Hinge在匹配模式上有何相似之处,那就只能是人们对于理想匹配结果的渴求——将兴趣相投的人配对到一起,不吸烟的人配对到一起——如此一来,这些因素便很难成为人们约会泡汤的理由。

Hinge的研究表明,“尽管网上约会的感觉与其他类型的约会有着天壤之别(例如亲自会面,或者相亲),但好在最终结果都一样的尽如人意。”其实,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遵循着“择偶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 of mate selection),并以此不断缩小我们择偶对象的范围。

人类择偶过程模型。© Günaydin,Selcuk and Hazan

这个过程向我们阐述了在各种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挑选理想人才的,甚至像是在职场这样的环境中是如何作招聘决议的:

我们观察那些可供选择的人才

我们向心仪的目标(那些由于自身显著特性而引起我们兴趣的人)抛出橄榄枝

我们会和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开启对话

我们与其聊天为的是了解这个人将来会如何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寻找 彼此身上的共同点。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9781118540190.wbeic144)

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我们正孤注一掷的追求相似性,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种现象的程度在步步加深。你无从得知人们究竟是追求爱还是追求相似性,或者说,你无从得知,人们如今约会不顺的苦果,是不是过度追求相似性酿成的。

实际上,发表于去年的一篇基于“网上约会”的大范围社会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上求偶者的偏好已经沧海桑田:“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无论性别,人们择偶的标准在不断降低,对方的收入,宗教信仰,受教育水平等方面都变得不足介怀。该现象标志着人们似乎变得更加宽以待人,即使对是那些与自己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 此项研究还发现两个不可调和的问题:“网络个人资料上两人之间各方面的相似性并不是保证约会成功是试金石,因为它不会告诉你他或她有几个孩子,或者是否会吸烟。”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001-021-00132-w#Abs1)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001-021-00132-w)

配对成功一般是这样的

如果有一款应用可以将你和你的另一半匹配到一起,那它一定是OkCupid。这款应用会向你展示你与其他人资料相匹配的百分比。他们会回答你认为重要的那些问题,同时系统会向你展示他们对于你的问题的解答程度(回首我在OkCupid较为活跃的那几年里,你可以通过年龄,住址等等条件来筛选你的匹配对象,并根据符合要求的百分比数对其进行排序)。

为了给这个故事增加一点真实的色彩,白驹过隙间我已对此研究调查了七年有余。七年前的一次分手后,我搬到了纽约,安常处顺并不是我的风格,故而迅速把尽可能多的约会当作我的首要使命。

© Juan Ordonez on Unsplash

我同三个男人约会过,我与他们的资料契合度达到了惊人的99%。他们是和我最搭的——至少算法是这么认为。算法会基于我们回答过的那些千篇一律的问题(你喜欢看恐怖电影吗?如果你的另一半和前任出去吃饭,你会因此吃醋吗?),来给我们准确推送理想的匹配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先生C、D和J被算法推荐为最佳人选。假如人与人之有一种羡煞旁人的相似性,那指的就是我和那三个男人。

据我所知,即使程序认定某个人是你求偶的最佳人选,你们彼此之间仍有很多未知的鸿沟与分歧,但这与计算失误并无关联。人的品性从来都是屈指可数的——古怪的癖好,性格以及政治立场——但这些只是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必需的。现实中人们的各种特点或许与网络上的他们天差地别。算法便受限于此,从而无法向你展示一个人的全貌。

当在网络上寻求约会时,你的匹配之旅一定会以匹配度99%作为开端,并且会以弹窗的形式在你的主页上闪烁。(这是电脑在提示你,你这次的匹配十分完美!)但事实上,这只是算法给你吃的一颗定心丸。研究表明,“人们似乎并不在意算法究竟是如何运行的,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首次契合度匹配能否使自己快心遂意。”

(hdsr.mitpress.mit.edu/pub/i4eb4e8b/release/1#n2ay5rr12bt)

在某些方面,他们与我可谓是毫无二致,但在一些别的方面可能就截然相反,我想这也是太了解一个人的弊端吧。

对与同一问题的阐述,我们所给出的答案在不断地更迭(对于几年前就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我现在有了不同的见解),并且现在我们只会给出那些我们想要给出的答案。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之间的相似之处都不会使我们痛苦或不快,同样,我也没有找到任何的研究指出如今求偶者苦恼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彼此的相似性。事实上,把自己的情侣看作是与自己相似之人这种现象,是一段满意的关系所衍生出来的副产物:因为我们不由自主地关注我们之间的共同点。

(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265407505054524)

难道那些未知的用户潜藏在剩余1%里?

J先生并不是单身,就在我们第四次约会的时候,真相付出了水面,因为他无意中提了一嘴他的女友。D先生刚从一段持续三年的感情中走出来,对他来说,和谁约会都已经无所谓了。C先生刚从医学院毕业,每月大概只有两个小时的闲暇时间。(我们在他的实习时约过一次会。)

你无法预测彼此间是否会产生吸引

数不胜数的基于网上约会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人们口中想要的与我们最终在选择伴侣时所做出的决定可能不尽相同。不必惊讶:在很大程度上,人们都会倾向于考虑彼此的一些抽象特征(例如一个人的抱负和身体状况),而不会去过多的关注那些他们所真正需要的东西(例如是否常坐办公室以及饮食是否自律)。

即便我们可以量化出两人之间发生所谓“吸引”的500种情形,我们也难判定两人究竟是否能够产生吸引。相似性——即“对共性的感知”——在化学反应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能找到一个与你互补的伴侣通常是基于沟通诉求的一种非典型特质,这是另一种无法预知的特质。)

(sonjalyubomirsky.com/files/2021/08/Reis-Regan-Lyubomirsky-2021.pdf)

这种发展趋势如同紧急突发事件,一点微小的变动都会产生令人惊掉下巴的下跌式效应(downhill effects):用鼻子吭气几次可能会使对方下意识地想起对自己进行诽谤的前男友。你可能会因对方不喜欢《善地》(The Good Place)而对他人的性格做出大胆的假设;你也可能因为过于激动而打断别人的讲话,从而导致对话不能愉快且顺利的进行,这就是问题本源的复杂性。

© RichVintage via Getty Images

在某种意义上,人只是一种可流动的体验商品(约会者根据经验筛选约会对象),但人并不是一种定制化的商品,因为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经历以及性格。我们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吸引我们的人,而不是那些在纸面上看起来还不错的人,这恰恰解释和为什么我们想要的东西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一同化为泡影。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4996808700069)

网络交友,我们的关注点总是本末倒置

关于这个问题,至少布鲁克斯说对了一点。OkCupid的共创者克里斯汀·鲁德尔(Christian Rudder)多年前就在他的作品《数据分析》(Dataclysm)写道:“似乎,人们在网上择偶时候,会很看重对方的某些方面,然而,当他们与择偶对象面对面坐在一起时,这些方面就变得无足轻重。”

事实上,当提及网上约会,不受控制地变肤浅是人们的一种特性,这并非是我们大脑的漏洞:而是我们更想不劳而获,或者说,少劳多获。即使是在人才市场,即使我们是在做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依旧想偷懒,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过滤掉很多非必要选项。

那些最优质的人选在网上通常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篇基于Tinder数据的分析发现,最优质(例如,最具有吸引力)的男性会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如此趋势造成了Tinder用户受欢迎程度的差距甚至远超世界上95%的经济体贫富差距。

2013年1月15号,OkCupid发布公告“爱是盲目的一天”并在短短数小时内移除所有人简历上的照片。人们疯狂到不知约会对象的相貌就与之进行约会,约会的过程其乐融融,结果也都尽如人意,即便是“他一定很有钱(他这般模样都能找到这样好的对象,那他一定很有钱吧!)”类型的情侣也是如此。

欲解决这个难题无需大费周折——不要在网上展示你的照片!勇敢地去奔赴盲目的爱!——就像是对服务员说,“点什么菜你自己看着办吧!” 在五星级酒店这种用餐方式着实会让人心旷神怡。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并没有很差劲,那这个风险完全可以不冒。

只有时间能使你真正的了解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当我们都需要卸下伪装,将我们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的时候,彼此才会真正的相互了解。

大多数长期的情侣关系都始于友情。当我们了解并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衡量他们的标准更多的来源于其外貌,当然,作为朋友,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这个人的全貌。(在约会之前两人彼此了解的越多,他们就越可能会陷入“他到底能赚多少钱”的泥潭,这也是吸引力不相匹配的一种表现)

真正有效的约会策略恰恰是我们所忽略的:从朋友开始,戒骄戒躁,保持谦逊。

我经常开玩笑说,网上的约会总是本末倒置,最终以一种相反的顺序使我们了解什么才是重要的:

外表

浅显的相似之处

吸引力

抱负,价值观(深层次的品质)

应对变故和分歧的方式

这就是为何我提出“一个不寻常的约会策略,跑题并且满分”:每个人的第一次约会都应该选在周六的宜家,用非常有限的预算购买一些起居必需品,同时,你可以借此良机深入和对方探讨其在感情中最担忧的点。如果在目睹了她们和单身妈妈抢被套场景,看见过她们粘在嘴上的果酱,你还觉得她可爱的话,那恭喜你,我想你找到了你的另一半。

文/Karla Starr

译/Zhao Hang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onezero.medium.com/why-online-dating-cant-find-a-us-good-match-be66f8e92ab5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Zhao Hang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原标题:《网络交友,为何难觅真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