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城市策略|寻找避难所(序):草芥之民的容身之地
人类生存不易,总在面对挑战。
19世纪难以想象。1842年,伦敦绅士平均死亡年龄是45岁,而穷苦劳动阶层平均寿命为26岁。
而20世纪余音尚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远。正如《联合国宪章》序言开篇: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20年之前的数十年,世界波折不断,但大部分地区呈和平向好态势。人口数量和寿命数据是明证。按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9年全球人口男女平均寿命均超过70岁。正呼应了联合国宪章中的“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
2020年,上海。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今日大部分人都未曾亲历过战争、灾荒与其他突发事件,有幸在和平富足的状态中生活。即便21世纪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近十年来的“欧洲难民危机”在不同媒体中以不同话语呈现,也可视为局部状况。到了2020年3月,新冠疫情最早的煎熬稍为平息之后,我在一篇书评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新冠是突然插队的,是泼向人群的一锅热油。虽然惨烈,却足以让人们躲避自保。人类要面对的共同风险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中的人类,是温水煮着的青蛙。因之导致的连串危机真的到来时,我们毫无经验,不可能有一两个英雄拯救全人类。无论是眼下的新冠危机,还是更庞大沉重的气候变化危机,每个人都是拯救自己和同类的英雄。”
然而眼下,俄乌战争袭来。
面对战争的蛮力,普通人是惊奇和错愕的。战争国一边交战一边谈判,即便双方都在陈述和展示,但与遭受打击的城市、流离失所如同草芥的难民实时境况对照,都显得虚伪;其他以正义之名摇旗呐喊乃至输送枪炮弹药的国家,更呈现出杀人递刀的用心。此时此刻,唯有寻求和平。
原本IPCC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出台,“全球城市策略”栏目的关注重点应是城市气候韧性提升。由于“战争”突然插队,我们的主题改为“难民”,每周推出一篇文章,会涵盖难民营、贫民窟、集中营等不同形式避难所和栖居地,这些难民的来源包括战争、饥荒乃至气候变化等。
俄乌战争之后,全球难民人数极可能超过9000万;而愈演愈烈的气候不确定境况,虑及可能因之导致的气候难民,难民人数超过1亿指日可待。接近76亿人口的地球,已有超过百分之一的人是难民。将近一个月,欧洲各国面对数百万乌克兰难民涌入,态度已由双手拥抱变为无力和推拒。
所以,这个世界,做好准备了吗?
2020年,上海。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