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艺热搜榜》好书推荐:这套古典音乐必备读物,带你走过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

2022-03-22 12: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第83期

《揭榜时刻》

947|文|艺|热|搜|榜

近期疫情卷土重来,许多演出都被陆续取消或延期。在此期间,我们将会陆续推荐音乐书籍和唱片,希望大家在家也可以有充沛的精神食粮,好好享受生活。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是美国诺顿出版公司于二十世纪后期策划的一套音乐史系列丛书,由六部专著组成,分别是《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即将出版)、《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二十世纪音乐》,由各个断代史领域的著名学者执笔,反映了当今音乐研究的新成果,堪称西方音乐断代史论的优秀文本。

这六部音乐断代史以周密详实的史实论述、深入地道的音乐剖析、视野广阔的文化诠释和条分缕析的清晰体例赢得了学界的普遍赞誉,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深入了解音乐的必备读物。

《中世纪音乐》

作者:理查德·霍平

美国音乐学家。1936年他在巴黎高等音乐学院获得了卡尔顿学院的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后于芒特联合学院任教,并获得博士学位。理查德·霍平是享誉全球的中世纪学者,他的主要成就涉及中世纪音乐,他著述的《中世纪音乐》成为了该领域的标准英语著作。

译者:伍维曦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中世纪音乐史和音乐思想史领域的权威专家。

本书论述了中世纪音乐的发展背景及音乐特征,长期以来都是西方音乐学界有关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标准论著。

第一章对从罗马帝国结束至公元1000年的一段充满趣味的历史导论;第二章则是关于同时期基督教礼拜仪式的描述;后续章节依次对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进行详细地论述,是一部进行学术研究和扩展阅读不可或缺的学术专著。

《巴洛克音乐》

作者:约翰·沃尔特·希尔

194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1972年在哈佛大学获音乐学博士学位,师从尼诺·皮罗塔和约翰·M·沃德。自1984年至今任伊利诺大学音乐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

译者:贾抒冰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余志刚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巴洛克时期(约1600-1750年)在西方音乐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时期,它上承文艺复兴时期,下接古典主义时期,它出现在欧洲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转型的阶段。

巴洛克也代表一种音乐风格,西方古典音乐很多重要的、为我们所熟知的体裁,如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协奏曲、奏鸣曲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它的开端一般以歌剧的诞生(1600年)为起点,而它的终结则是以巴赫的逝世(1750年)为标志。在它之后,西方音乐史便从古代进入了近现代。因此,巴洛克时期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时期。

在巴洛克音乐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有三个因素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因素是人文主义,这种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思潮在巴洛克早期继续发展,并在音乐领域结出了硕果,那就是歌剧的诞生。

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力图复兴古希腊的戏剧。他们认为古希腊的戏剧始终有音乐伴随,这种音乐不是文艺复兴的复调音乐,而是单音音乐。这导致了单声歌曲风格的诞生。

这是一种主调音乐的风格,是对古希腊戏剧朗诵的模仿,代表了巴洛克早期的新的音乐风格。它的具体构成是主旋律(独唱)加通奏低音的伴奏。实际上,这种风格在蒙特威尔第的后期牧歌中已经出现(通奏低音伴奏的独唱牧歌),而在歌剧这种新体裁中则被更大量地运用。

蒙特威尔第

第二个因素是实验科学的发展,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出自巴洛克时期,如伽利略、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和牛顿等人。他们带来的新的观念和成就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发展。人们离开了神秘的数字迷信去发现音响的本质和原因。

十二平均律这种新型的律制正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拉莫在巴赫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同一年(1722年)发表了重要的理论著作《和声学》。小提琴乐器家族也是在这个时期日趋完善。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的音乐艺术对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要求。

第三个因素是音乐赞助人制度的兴盛与变化,巴洛克时期正值欧洲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很多君主和贵族的宫廷成为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传统的音乐赞助人制度也随之发展到顶峰。

这本书对巴洛克时期西欧国家的音乐与音乐生活提供了广泛而平衡的概述。作者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地举例说明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力量是如何促进了巴洛克音乐风格与常规的发展,通过对这个时期的音乐理论与分析、宫廷文化、宗教改革与对应宗教改革的讨论,提出了巴洛克音乐的风格、体裁与文化的意义。

此书以国家和地区的学派和潮流加以组织,也讨论了一些以前忽视的领域,例如女性作曲家,西班牙、葡萄牙及其殖民地的音乐,以及法国音乐。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

作者:菲利普·唐斯

著名音乐学家。出生于英国,分别在利兹大学和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研究生,并获博士学位。他长期任教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音乐史系,曾任该系的系主任。

译者:孙国忠、沈旋、伍维曦

均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孙红杰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本书重构了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的“音乐文明生态”,包括该时期音乐与其他文明要素如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宗教、姊妹艺术等的关联性,同时,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涉及历史事件、音乐形式、音乐技法、音乐风格或其他音乐现象的众多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

《浪漫音乐——十九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

作者:列昂·普兰廷加

美国当代著名音乐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的西方音乐。所著《浪漫主义音乐》长期作为美国各大高校的标准断代史教科书,此外还著有《批评家舒曼》(1967)、《克莱门蒂:生平与音乐》(1977)、《贝多芬协奏曲:历史、风格、表演》(1999),并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深度书评。

译者:刘丹霓

音乐学博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本书对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大师与艺术精粹进行了阐释,力图详尽地记述十九世纪欧洲的艺术音乐发展。本书以贝多芬中期的创作开篇,分别论述浪漫音乐语境下舒伯特、李斯特、肖邦、柏辽兹、舒曼、瓦格纳、威尔第、柴科夫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等人的音乐和风格。

此外,作者还难得地关注到另一些少有专著进行研究的作曲家,例如门德尔松、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为研究西方音乐历史演进及其人文蕴涵提供了更多引人思考的论域和视角。

《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

作者:罗伯特·摩根

历史学家、作曲家和理论家。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

译者:陈鸿铎、甘芳萌、金毅妮、梁晴

均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本书以丰富而详实的内容,巧妙地追溯了二十世纪艺术音乐的众多流派。作者的探讨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德彪西这类标志性的人物开始,接着涉及了查尔斯·艾夫斯和沃恩斯·威廉斯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运动,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和法国六人团所体现的哲性运动,以及自成一体的巨人如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

此外,对于各类“主义”——序列主义、简约主义、偶然主义、新浪漫主义和多元主义,也都做了清晰的阐释。

长按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可直接收听节目

广播收听方式:上海地区听众可打开收音机调至FM94.7收听

手机收听方式:下载阿基米德APP,搜索“文艺热搜榜”,进入节目社区收听及回听往期节目

主播:洪韵

编辑记者:洪韵、长缨、周婕、应玥、马辰、潘演

监制:潜韵婷

原标题:《《文艺热搜榜》好书推荐:这套古典音乐必备读物,带你走过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