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袁泉,太难搞

2022-03-20 1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袁泉又演女强人了。

在新剧中,她饰演了一位丈夫出轨、独自抚养儿子的单亲妈妈,独立、坚强又隐忍。

剧集的口碑好坏参半,然而袁泉却凭借演技又上了几次热搜。

拍戏不多,大部分角色都是配角,但每次一演戏就会立刻“翻红”——这几乎成了袁泉这两年拍戏的特殊定律。

袁泉将其归为是观众对她的“偏爱”,毕竟不演戏的日子里,她多数时候都是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之中,常常以“明星”的身份被忘记,又随时以“演员”的身份被记起。

在这个以名利与流量为原点,不断向外画圈的娱乐圈里,袁泉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曾经有人问袁泉认为自己是几线演员,没有片刻犹豫,她给出答案:

“我是偏离在线外的。”

43岁那年,袁泉拿下了自己第三座金鸡奖奖杯。

站在台上,她手握奖杯说道:“奇怪,我都43岁了,本以为在这种场合会更成熟一些,没想到,坐在台下依然紧张得心砰砰跳。”

这一年,是她成为演员的第22年,获得了不少奖项,却依然谦逊淡然。

袁泉将自己的这种性格归为“基因”:“我遗传了我爸矜持、保守的基因,我一辈子都不会有那种膨胀的感觉。”

在11岁之前,袁泉是生长在长江边上的孩子。

那时她生活在湖北荆州,爸爸是一名乒乓球教练,妈妈是小学老师,除此之外,袁泉还有一个姐姐。

湖北的夏天气温很高,暑假里,袁泉的爸爸常带着她与姐姐在长江边玩,江水被晒得温热,袁泉将脚踩进河流,看水在脚背上滑过。

一家四口的生活简单快乐,回忆起来,袁泉说:“我的童年是没有任何瑕疵的,满是幸福的回忆。”

袁泉(右)与姐姐

这样的生活在11岁那年宣告结束。

那年,袁泉正在读四年级,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老师来到她的学校,想要挑选几个具有学习京剧潜质的孩子。

老师选中了八个小孩,其中就有袁泉,父母问她是否愿意独自去往北京学习,得到的答案是肯定。

就这样,11岁的袁泉坐着火车去往北京,开启了自己长达七年的学戏生涯。

至今,她都记得学校练功房的样子:房间里有一面巨大的镜子,三面把杆,一侧是落地窗,层高极高,人少的时候说起话,屋子里会有一圈圈回音。

在这里,袁泉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

袁泉与母亲

最初学戏的两年,袁泉过得并不快乐。在一些舞蹈动作上,她总是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认为她不够努力,袁泉觉得委屈,却总是沉默。

那一时期的袁泉敏感且自卑,她将自己心里的那扇大门轻轻关闭,不愿意与人交流,大多数时候,练完舞她就立刻跑回宿舍,一头扎进床里。

唯一的安慰,是父母寄来的信。

许多个下课的傍晚,袁泉总会趴在学校的收发室向里张望,如果有父母来信,她会开心很久。

在戏剧学校读书的7年时光里,袁泉攒下了297封家书。

戏校的生活充满苦闷与孤独,但这段经历却也成为了袁泉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在这里,她渐渐懂得如何与角色对话、与孤独共处。

毕竟,后来她才明白,当真正站在舞台之上时,孤独与强大才是永恒的主题。

在袁泉的人生中,11岁之前她从未想过成为演员,11岁之后她却只想成为演员。

1996年冬天,袁泉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与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参加中戏面试那天,她被分到的题目是即兴表演,与她搭档的是秦昊。

许多年后,秦昊回忆起那次搭档,他说:“我之前学的是理科,没有任何演戏经验,袁泉不同,那时她已经学了7年京剧,全靠她能接住我的戏,我才能够通过面试。”

袁泉旧照

在那年,“很会演戏”的袁泉分别被北电和中戏同时录取,在她纠结之时,一封长达六页的信件帮她做了决定。

写信的是中戏表演专业的班主任常莉,信里她写:“袁泉将来在有机会拍电影电视剧的同时,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剧、话剧演员。”

“话剧演员”四个字吸引了袁泉,她曾在北京看过一场话剧,舞台上,徐帆扮演的阮玲玉深深打动了她,从那时起,话剧在她心中的分量就变得重了起来。

如此之下,她放弃了北电,进入了中戏剧,那时,袁泉或许并未曾料想,她人生的一些故事,正伴随着这个决定有了新的走向。

袁泉旧照

回头看,至今在娱乐圈里,1996年都是一个特殊的“明星生产年”。

那年,北电迎来了陈坤、黄晓明、赵薇、祖峰等学生,而另一面的中戏,则拥有了袁泉、刘烨、章子怡、秦海璐、梅婷、曾黎、秦昊。

至今,这些演员依旧活跃在荧幕之上,构成了内娱演员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当时的中戏,96表演班却是一个人人都想退学的班级。

中戏96级表演班合照

袁泉为一排右一

因为学校老师对于作业要求极其严格,让学生们压力极大,刘烨曾因为难搞的期末作业崩溃大哭,章子怡也曾在入学第一年和母亲闹着要退学。

而袁泉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感觉自己头顶的天空是灰色的,那时她唯一疏解压力的方式是吃——每天下课后,她就会和同学一起,买上一包面包,夹上黄油与花生酱,一块块地塞进胃里。

一学期下来,她胖了近20斤。

但好在,严格的要求意味着更专业演员的产出。

大二那年,袁泉就获得机会出演滕文骥导演的电影《春天的狂想》,饰演京剧大鼓艺人“周小玫”,这部电影将她送上了第二年金鸡奖的舞台,让她拿下了“最佳女配角”的奖杯。

这一年,刚好是她来到北京的第10年。

《春天的狂想》中21岁的袁泉

2000年,袁泉将要从中戏毕业,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点名从中戏表演班要三个人:章子怡、秦海璐、袁泉。

彼时章子怡已经出演过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与李安的《卧虎藏龙》,而秦海璐则凭借电影《榴莲飘飘》,拿下自己第一座影后奖杯。

虽然袁泉也已经拥有金鸡奖奖杯,但比起大屏幕,她更喜欢话剧舞台,最终,只有她一人决定加入中央实验话剧院。

中戏96级的7位女同学

回头看,或许恰巧是这段经历,保留住了袁泉身上那份对于演戏最真诚的执着:“我没有经历过那种毕业后去跑剧组,被筛选与拒绝的经历。”

“如果我经历了那些,很可能会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那几年她几乎合作遍了国内知名的话剧导演,从田沁鑫导演的《青蛇》中的白蛇,孟京辉导演的《活着》里的家珍,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中的云之凡。在短短几年内,她出演了上百场话剧。

话剧《琥珀》中的刘烨与袁泉(2005)

余华形容她为:“角色就是她自己,即使她柔弱而孤独地站在那里,也比别人强大。” 黄渤更是称她为本世纪最好的女演员。

在30岁那年,袁泉就入选了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成为进入这间名人堂最年轻的话剧演员。

话剧舞台上的袁泉

当然,舞台之下,帷幕之后,袁泉的选择意味着要付出同等的“代价”。

比如收入。相比电视剧明星,话剧演员的收入更低,面对的观众群体也更小,这意味着她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名利。

比如伤痛。2003年,在排练话剧《赵氏孤儿》时,袁泉不小心在台上跌倒,造成锁骨骨折。袁泉后来形容起那一刻:“几乎在半秒之内,我的肩膀就塌了下去,骨头冲出来了。”

手术加上静养花费了五个月的时间,袁泉的身上被打上六颗钢钉与一根钢条,虽然最终康复,但却落下了病根——每到阴雨天,她的右边肩膀总会感到酸痛。

但对此,袁泉却从未有过动摇,对她而言,话剧永远是事业中的首选。

谈及原因,她说因为话剧给予她更多空间与时间,让她能够慢慢在一场场排练中找到剧中的那个人:

“只要在大幕拉开之前,什么都来得及。”

在袁泉的性格构成中,“自我”从来不是重要的板块。

年少时,她学京剧,因为上台要化脸谱妆,化妆师说:“这小孩眼睛抠抠的,化了妆就像外国小孩化了古典妆。”

自此后,袁泉就认定自己长相平平,并不漂亮。

而在她的生命中,只有两件事会让她觉得自己“特别美”,一件是戏剧,另外一件则是她与夏雨的爱情。

认识夏雨那年,袁泉在读大二。

那是1997年的夏天,袁泉洗完澡从浴室走出,她穿着一件大大的短袖,头发湿漉漉且随意地盘在头顶,在路过篮球场时,她遇到了正在打球的夏雨。

夏雨比袁泉高一级,对袁泉而言,他只是学校里“有名的学长”之一——彼时,夏雨凭借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成名,是威尼斯电影节上最年轻的影帝。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16岁的夏雨

然而在夏雨看来,当见到袁泉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一见钟情的故事在他的人生中发生了。

自此之后,夏雨开始追求袁泉,隔三差五邀请她一起出来玩,虽然十有八九被拒绝。

1999年的夏天,夏雨即将毕业,北京八达岭长城开放了夜景参观,他邀请袁泉一同驱车前往。

没想到,车开到一半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坐在车里,夏雨播放了一首郭富城的《今夜我有点坏》。

几乎如同电影场景一般,那辆雨中的汽车成为了夏雨与袁泉恋情的开端。

那时,两人常常坐在学校的看台上,一人抱着一半西瓜用勺子挖着吃:“心里一点事儿都没有,就是那种青春的快乐。”

恋爱后不久,夏雨在北戴河拍摄电影《那时花开》,与他搭档的是周迅与朴树,袁泉常常带着两根鸡腿,去片场等待夏雨。

《那时花开》中的朴树、夏雨与周迅

第二年,袁泉也搭档周迅与朴树,合拍了电影《如果没有爱》,那一年,朴树27岁,刚刚发行了专辑《那些花儿》,正在与周迅谈恋爱。

在电影中,朴树的好友张亚东还前来客串,扮演周迅出轨的对象。

在片场,负责电影剧照拍摄的,是一个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的23岁年轻人。多年后,他的名字将在电影圈如雷贯耳。他叫宁浩。

那是2000年的夏天,他们正年轻,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2000年《如果没有爱》

27岁的朴树,23岁的袁泉

袁泉曾说,和夏雨在一起后,自己变得松弛了许多,她开始觉得自己“再度成为一个女孩子”,也渐渐将那些束缚在自己身上的东西解开。

曾经有人问袁泉喜欢夏雨哪一点,袁泉回答是因为他的“不世故”:

“我很害怕那种人,在这个圈里呆的时间长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特别知道怎么样去争取机会。当然那些都没什么值得非议的,只是说我从夏雨身上看到一种特别孩子气的东西,特别本真的东西,他从来不伪饰。”

这话形容的是夏雨,却也未尝不是袁泉。

在两人在一起的那些年里,他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共享了许多人生经历与瞬间。

2003年,袁泉锁骨粉碎性骨折,彼时正值国内非典肆虐,夏雨将自己的车内塞满枕头,开着车将她送回了自己的老家青岛,请亲戚帮忙照顾。

而夏雨喜欢滑雪与滑板,这种运动危险系数高,受伤是常事,夏雨形容自己的的身体为:“每一个关节都受过伤”,但袁泉却从不干涉,并且会在运动场旁边陪伴着他,她说:

“我永远是他最忠实的观众。”

两人长久且低调的恋爱关系也成为了娱乐圈里的榜样,袁泉却并不喜欢这个标签,她说:“榜样总是很容易摧毁的。我们唯愿是对普通人,就可以了。”

像普通人一样恋爱,像普通人一样争吵,也像普通人一样分分合合——2007年,在恋爱的第8年,袁泉与夏雨决定分手。

这一年,袁泉30岁,夏雨31岁。

只不过这次分手只持续了10个月,后来,夏雨曾在自己的自传中写到自己与袁泉的恋爱,他说:

“以前我老想找一个100%我喜欢又适合我的,现在明白了不可能,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不是要找个100%的人,而是两个人加起来争取达到100%。”

毕竟,能做到两个人加起来达到百分之百,已经很难了。

在演艺圈,女明星的年龄几乎成为了事业中绕不过去的问题,就连袁泉也曾经有过年龄危机。

那是2007年,袁泉将要迈入30岁,她突然对变老这件事有了实感:“对年纪的敏感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其崩溃。”

但真走入30岁后,她突然觉得释然,一种全新的感受被注入到袁泉的人生中,再站在镜头下,她发现自己的状态变了:

“没有20岁的紧张、青涩,也不用再去演喜怒哀乐都在脸上的小姑娘的角色。”

在30岁之前,虽然在电影上产量不高,但袁泉的“击中率”却极高。

毕业之后,她和潘粤明合作电影《蓝色爱情》,获得了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2年后,她又凭借电影《美丽的大脚》摘下第22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电影《蓝色爱情》中的袁泉

就连客串男友夏雨的电影《独自等待》,都能凭借着短短半分钟的出镜,让人回味无穷。

或许因为外形原因,在演艺圈里,袁泉的“少女期”很长,她所扮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是生动且灵动的女生角色。

直到2009年,随着袁泉身份的两次转变,一切才有了变化。

这一年,是她与夏雨恋爱的第11年,两人选了一个不忙的工作日在北京登记结婚。

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通知同学,只是简单请家人吃了一顿饭,袁泉与夏雨就这样走进了婚姻生活。

夏雨与袁泉在中戏拍的结婚照

也是这一年,两人的女儿出生,女儿天生爱笑,夏雨给女儿取名“哈哈”。

成为母亲之后,袁泉变了许多,那些过去常浮在她脑海中的厌世与悲观,随着孩子的到来突然之间消散。

身份与经历被一层层叠加到袁泉人生中,投射到演技上,构成了她对于演技更丰富的理解。

2012年,袁泉出演电影《大上海》,扮演周润发的青梅竹马,剧中有一片段,是两人多年后再次相遇,一切却早已物是人非。

电影中,袁泉含泪回眸看向周润发,后来周润发回忆起来,他说:“袁泉这一眼神中情感浓度太高,我差点没接住。”

两年后,她拍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在剧中,她慢慢说出的那句“喜欢就是放纵,但爱就是克制”,成为了当年的热门台词。

之后,她又在《心花路放》里扮演了“文艺女青年”康小雨,在《扫毒》中扮演古天乐的妻子袁可儿,在《黄金时代》里成为作家梅志。

角色的分量都不太重,但袁泉却每次都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塑造,而她再次广泛地出现在大众讨论中,是2016年。

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袁泉扮演的“唐晶”一角让她再度大火,观众们从演技、人设、与着装上对她层层分析,感叹着袁泉对于角色多维度的演绎。

为了让她出演这个角色,导演赵宝刚曾多次邀请袁泉,后来在采访中聊起此事,他“抱怨”道:“袁泉真的太难请了,我请了好几次,都没请动。”

在演艺圈里,人人都知袁泉演技好,有人将其归于天分与天赋,然而或许天分有加成,但却不止于此,更多的还是她的努力。

比如演《中国机长》,袁泉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空乘训练,电影拍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再坐上与电影中同样机型的飞机,她身上的“空乘基因”就会被再次触发:

“感觉这是我的地盘,下意识去观察操控面板、看餐车。”

电影《中国机长》中的袁泉

再比如演《中国医生》,在电影开拍前,袁泉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跟在亲临武汉抗疫的医生身边,一边向他们学习,一边采访他们,只为让人物更加具体。

电影在广州首映放映结束后,钟南山院士评价道:“袁泉演得真好,像极了03年非典时期跟在我身边的助手刘晓青医生。”

电影《中国医生》中的袁泉

这一年,袁泉44岁,年复一年,她越发感觉到岁月的魅力。

至今,袁泉用手机打字时,都会选择手写输入。

相比语音输入与拼音输入,手写输入速度更慢,精确度也更低,有时遇到复杂的汉字,甚至需要写两遍才能够被识别。

但对此,袁泉却从不觉得麻烦。她说:“打字,如果不用手写,你不觉得就太浪费了吗?”

在演艺圈,袁泉大多数时候更像是一个守门员。

守着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与坚持,挑选那些吸引自己的人生去演绎,不需要太多注视,也不囿于某个角色。

她说:“如果我身上有星光,那是角色带来的光环,表演结束,它就走了。生活是不需要高光的。”

今年,是袁泉成为演员的第24年了,在她45岁的人生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舞台与镜头之下,成为他人,也成为自己。

袁泉19个角色混剪

时间回到2000年,袁泉在王府井街头拍摄《如果没有爱》,在拍摄空隙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纵使前一晚因为拍戏整夜没睡,但她依然兴奋地对着镜头分享着自己正在拍摄的第三部电影以及将要推出的第一张专辑。

她说:“表演是我学了四年的专业,希望我的影迷歌迷朋友们……”讲到这里,她停了下来更正到:“不能叫影迷歌迷,因为我还没有作品”。

顿了顿,她又坚定地看向镜头:“总之,希望大家能够看着我成长。”

那是23岁的袁泉,怀揣着梦想,却又充满忐忑。

后来,她的人生向前不断走去,她成为妻子,成为母亲,有些事情变了,比如年龄与身份,有些却没有,比如一腔热忱,比如坚定勇气。

比如成为好演员这件小事。

原标题:《袁泉,太难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