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医三院问题气体致盲案二次开庭:17位患者提惩罚性赔偿

黄晓宇/北京晨报
2017-06-29 08:43
绿政公署 >
字号

时隔一年,备受社会关注的北医三院“问题气体致盲案”昨天上午在海淀法院二次开庭审理。本次开庭,药品生产厂家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追加为被告,同时患者变更了部分诉讼请求,要求对被告实施惩罚性赔偿。

案情

2015年6月,数十名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处使用了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同一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后导致眼睛受损,部分患者致盲。事后,厂家相关生产线停产,涉事产品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停止销售并召回。

庭审 原告 起诉两方索赔 要求惩罚赔偿

去年,北医三院的17名患者以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为由向海淀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北医三院进行相应赔偿及公开导致患者眼部损伤的气体成分。去年5月27日,该案在海淀法院首次开庭审理,法庭随后对患者启动了司法鉴定程序。

时隔一年,该案于昨天上午再次在海淀法院开庭。患者代理人认为,北医三院作为医疗机构和涉事气体销售者,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在术后也没有对患者的情况及时应对和有效治疗。晶明公司作为生产者,生产的气体为不合格产品,因此二被告均构成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开庭除了追加晶明公司作为被告外,患者一方还提出了惩罚性赔偿要求。其代理人表示,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为此患者们要求一倍的惩罚性赔偿。

鉴定 医院存在过错 但无直接关系

记者在其中一名患者的鉴定意见书中看到,鉴定机构认为,医院对患者救治过程中,医方违反了《关于继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通知》,在记录没有达到“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的规定要求,存在医疗过错。

而最终的鉴定意见为,北医三院在对患者的医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但该过错与患者术后视力及眼球组织结构损害的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损害后果系天津晶明公司生产的眼用气体不合格所致。

医院 不应连带担责 没有能力鉴定

但北医三院代理人表示,医院在对患者的治疗中不存在过错,产品使用方面也没有问题,患者要求医院和厂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是没有依据的。“北医三院是公立性医疗机构,患者到医院就诊,是接受医疗服务不是购买医疗产品,产品只是辅助完成医疗服务,所以医院不是经营者,也不是销售者。”医院代理人称。

关于患者提出的惩罚性赔偿和公布气体成分的要求,医院代理人也表示不认同。“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医院明知产品存在缺陷,而且医院只是医疗服务机构,没有检测的能力,只能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工作。”

厂家 规定范围赔偿 气体成分待查

晶明公司代理人首先对患者表示了歉意,并称:“现有证据证明是我公司生产的产品不合格,我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愿意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现在还没调查清楚。事件发生后,国家食药监、天津市食药监、天津滨海新区市场与监督管理局和公安机关都去公司进行了调查,涉事气体已经被封存了,我们也没办法公布气体成分,只能等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

昨天的庭审持续到中午,法庭未当庭宣判该案。

对话 患者:我该如何继续生活?

本次开庭前几天,记者在北医三院里见到了前来复查的谢朝海,他是北京地区的17名起诉患者之一。记者注意到,谢朝海在说话时他的左眼几乎眯成了一条缝,而右眼却睁的很大。“现在左眼已经彻底没有光感了,一片漆黑。右眼视力下降得也很厉害,只能勉强看见一些东西。”

术后 眼睛胀痛难忍 几乎一夜未眠

2015年谢朝海因为眼睛不适到北医三院就诊,经诊断为左眼视网膜脱落。同年6月18日被推进手术室,术后医生也告诉他手术顺利,过几天就能出院。谢朝海本来满怀欣喜,可术后当天夜里他的左眼突然开始疼痛,这让他几乎一夜没有合眼。“形容起来,就是胀痛的感觉,眼球疼得特别厉害。”第二天他向医生反映情况。“他们说这是正常情况,还给我开了两瓶眼药水,但直到几天后出院时,我的左眼还是特别疼。”

对于谢朝海来说,最糟糕的并非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左眼一直处于“黑暗”中。几天后,他突然接到电话要求复查。来到医院后,谢朝海发现还有不少人也在等待类似检查。

谢朝海说,医生在检查完毕后告诉他,要把之前手术充进眼球的气体抽出来,此后他又被推上手术台,将之前注入眼球的全氟丙烷气体抽出,被重新注入了硅油。

“问题气体”事件被曝光后,谢朝海连同北京其他患者又到北医三院做过多次检查。“我记得医生检查时,用手电筒测试左眼有没有光感,在手电把眼皮照得都发烫的情况下,我才能感受到有一丝微弱光亮。”他说,即便这样但对于其他患者来说,他的情况已经算是相对较好了,医院最后一次对他的诊断结果为“视网膜病毒性病变”。“医生说目前没有什么办法能治好我的眼睛,每次也就是检查检查,开一些眼药水。”

手术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了,对于这两年来经历的种种,谢朝海言语间虽然还有着一丝悲伤与不甘,但似乎更多的是无奈与绝望。“一开始真的没法接受,但想来想去不接受又能怎么样呢?”

现状 身体每况愈下 担忧今后生活

18岁那年,谢朝海来到北京闯荡。他说自己是个能吃苦的人,刚来北京的时候靠在工地搬砖、背水泥挣钱。“那时候年轻,身体又好,感觉身上的劲儿永远使不完。”靠着自己的双手,谢朝海后来在朝阳豆各庄附近租了一块地做废品回收生意。这些年来,他不仅在北京结了婚,还与妻子生育了一儿两女。要不是遭遇了“问题气体”事件,谢朝海也会像普通人那样过着平凡的生活。

谢朝海说,他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收购回来的废旧物品分类,比如要把金属物件拆下来放到一起。“以前眼睛好这都不是问题,少了一只眼睛就发现太影响工作了。”谢朝海伸出胳膊,又撩起头发指了指额头说道,“你看我胳膊和脑袋上的疤,都是因为眼睛看不清被金属割伤的。现在拆什么东西,我都必须把右眼使劲贴近才能看清,有时候模模糊糊看见想要拿的东西,伸手过去却摸了空,位置感已经全乱了。”他说,连脚下皮鞋他都踢坏了好几双。“看不清楚路,只能蹭着地往前走。”但其实让他最担心的,并非是他已经坏掉的左眼,而是右眼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手术前他的右眼视力可以达到0.5,但现在却也下降的厉害,这让他颇为担心,虽然戴着厚厚的眼镜,但他依然难以看清眼前的事物。此外,他说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走两步路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身上总没劲儿。”

他说,现在他最关心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气体中的什么物质导致他左眼坏掉,二是右眼视力、身体状况的下降和左眼的损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一天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真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

(原题为《问题气体致盲案 17位患者提惩罚性赔偿》)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