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者|湖南警界霸王花:卧底扮“毒贩情人”,救女犯差点染艾
【编者按】
“法者,治之端也。”这句话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意为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法治,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法律的公平、公正与人们的安定、幸福息息相关。依法治国,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学法、守法,也需要每一个执法、司法者的维护和坚守。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寻访全国各地的法治人物,记录他们的故事,触摸法律的刚性和温度。是为“法者”。
身材娇小,皮肤白皙,笑起来脸颊露出浅浅的酒窝——眼前的李贝,你很难将她与 “公安局大队长”的称谓联系起来。不过,当她打着手势滔滔不绝地说话,习惯性地迈开大步走路的时候,浑身上下便隐约透出“女汉子”的气场来。
1979年出生的李贝是湖南娄底市公安局的民警。因为七年前高空救人,她被许多网友称为“最美警花”。不过在同事眼里,这名“警花”并不温柔。
从警19年,她曾提着冲锋枪追捕背负13条人命的凶犯,卧底中缅边境与武装毒贩斗智斗勇,因抢救流血犯人差点感染艾滋病毒,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李贝曾是娄底市公安局巡逻处警大队大队长,手下的一百多号民警均是男性,今年4月底,她被调至治安管理支队。此外,她还是湖南省最年轻的省委委员。
当年李贝救人的楼顶,距地面高约50米。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朱远祥 图生死历险
高空救人被赞“最美”,曾卧底边境当“情人”
“我眼泪都差点掉出来,当时以为她挂(牺牲)了 。”李贝的同事朱琳记得,那个令人后怕的现场,位于13层楼顶、50米高空。
时间回到2010年8月10日。湖南娄底市繁华的春园商业步行街,一名有轻度精神性疾病的女子爬上13楼屋顶,试图跳楼轻生。救援人员与她僵持两个多小时,毫无进展。
接到指令的李贝和女警朱琳赶到现场。李贝以“送纸笔”的名义爬上屋顶,与该女子面对面。楼顶距地面高约50米——站到楼顶边缘的李贝紧张起来。
“我那时确实怕了,我退缩了,不想去送命。”李贝至今记得那种恐惧感。当时在劝说对方无效后,李贝退回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彼时,警方与贺某已僵持三个多小时,街道上围了上百名围观群众。“我觉得没有后路了,我不能给警服抹黑。”李贝决定豁出去,再次向那名女子靠近。
现场视频显示,在那名女子转身跳楼的瞬间,一旁的李贝马上抱住她的腰,另一只手扭住其肩膀,两人几乎同时倒地——距楼顶的边缘仅几步之遥。随后消防人员冲上去,女子获救。
当天,一些目击者将现场图片发到网上。李贝“最美警花”的名号不胫而走。
“生与死,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李贝说。从警以来,在执行任务中,这位“警花”多次历险。
李贝穿上警服第三年,新邵县背负13条人命的“8.31”特大杀人案主犯李青海逃至娄底。接到命令的她提着冲锋枪,和战友们赶到火车站,成功将李青海抓获。在那次危险重重的抓捕行动中,她是唯一的女民警。
从警第四年,李贝是娄底市禁毒支队唯一的女警。21岁的她,第一次到中缅甸边境当卧底。
当年,支队抓获的一名贩毒人员同意当“线人”。于是,专案组几位民警带着三百万元现金和一大包毒品,以“毒贩”身份来到中缅边境。李贝的身份是“毒贩情人”。
那段时间,作为“毒贩情人”的李贝学会了抽烟、喝酒、骂脏话,成功获得武装贩毒集团的信任。半个月后,专案组破获轰动一时的“三湘贩毒第一案”——缴获海洛因10余斤,抓获贩毒嫌疑人13人。
当年离开中缅边境时,她和同事一度遭遇围攻,在军方护送下才得以脱险。
李贝的“警察之家”。她的父母是退休警察,丈夫则是她警校的同学。女大队长
巡警大队来了“女一号”:有人被开除,有人被送法庭
李贝是28岁进入巡特警支队的。在此之前,她在刑侦、禁毒和看守所干过。
“当时巡特警要人,我想到的第一个人选就是她。”娄底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胡良建当年是巡特警支队长。他告诉澎湃新闻,当时挑选李贝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她敢管事,第二她肯动脑筋。”
经历巡特警多个岗位后,李贝2014年被任命为巡逻处警大队的大队长——成为这个岗位上全省唯一的女性。
在巡逻处警大队113人的队伍中,李贝是唯一的女警。大队里有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也有从部队营级军官转业的业务能手。一个姑娘统领上百人的男警队伍,有人并不服气。李贝有些担心,但还是大刀阔斧地烧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她给民警配枪。因为担心配枪出事,大队已多年没有配枪。李贝认为出警配枪能威慑犯罪,也能保护自身安全,只是需要有人担责——作为大队长的她觉得责无旁贷。
发枪时,属下将一把手枪递给她。李贝还记得现场许多男民警的表情——认为她一个女的不会使枪。
李贝接过手枪,装弹、上膛、瞄准,一气呵成。她还老练地向同事们交待枪支规范使用的要领—— 一下把大伙镇住了。
“我是从射击队出来的,基本功可很扎实呢。”她笑道。
在业务素质上,李贝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
2004年,她被挑选参加全省警务技能大比武。在三个月的集训中,她一次次被踹进水里练习武装泅渡;身高1.6米的她为完成鱼跃1米围墙的动作,一天翻滚上百次,身上大面积青紫;每天三百发子弹的射击训练,几乎将她的手磨掉一层皮……那年的全省比武,她获得查缉战术个人第6名,PPC手枪射击团体第5名。
这个巡逻处警大队“女一号”烧的第二把火,是抓队伍建设。大队有个职工在外面做生意,长期不上班,李贝坚决将其清除出队伍;有个民警办案时收了“黑钱”,她知道后立马将其移交局纪委,该民警被法院判刑三年半……
“她以身作则,做事硬气,所以大家都服她。”娄底市巡特警支队支队长王民介绍。
李贝烧的第三把火,是解决难题。精神病人肇事困扰当地治安多年,“抓了放,放了又闹”。李贝不厌其烦地跑救助站、康复院、医院,并以“公安局一个支队下面的大队长”身份,召集市级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开会,商讨出解决办法,并形成规范性文件。
几年下来,李贝带领的大队多次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她也成为湖南公安系统有名的“霸王花”。
李贝在办公室翻看文件。今年四月底,她从巡特警支队调到治安管理支队。犯人遗书
女犯行刑前留下遗言:“最恨你,最信赖你”
在王民看来,李贝工作泼辣、硬气,但也有“人性化管理”的柔情。
当年从禁毒支队调到看守所,刚到新岗位的李贝就遇到难题:有6名女犯人是她从云南抓回来的,尤其是被判死刑的郭某,在管教工作中常给她“出难题”。
郭某想在行刑前见年幼的女儿一面。于是,李贝给领导写保证书,想方设法联系到郭某远在云南的家人,帮她实现了愿望。
行刑前,郭某要求见李贝,将两封遗书和后事遗言托付给她。“我没想到,人生第一个向我交待遗言的,会是被我抓回来的犯人。”李贝记得,郭某当时对她说:“你是这个城市我最恨的人,也是我最信赖的人。”
有一次,一名女犯人头皮划破,鲜血直流。救人心切的李贝冲上前,用手捂住其伤口帮助止血。几个月后的体检查出,该犯人竟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当时怀孕两个多月的李贝吓了一跳,“我每天都祈祷,只要我孩子健康,自己死了都算了。”还好,血液检验结果出来,李贝幸运地躲过一劫。
“她的性格很直,大大咧咧。我们经常开玩笑‘损’她。”娄底市公安局宣传科副科长曾峰说。
成为公安系统的先进典型后, 李贝对“典型”有自己的理解。她希望自己是“阳光的、正常的”典型,“如果典型非死即伤的话,我宁愿好好活着,也不愿当典型。”她笑道。
李贝说话语速较快,吃起饭来也没半点斯文,一块一块地往碗里夹肉。“我喜欢吃肉。小时候家里穷,没什么肉吃。”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李贝小时候,我尽量每天煮一个鸡蛋给她吃,她也要分一半给我们。”母亲陈春梅说,女儿体贴家人,并不是外人评价的“霸王花”。
李贝是家里的独生女,和父母住在一起。她和丈夫以及11岁女儿住一间卧室,里面并排摆了两张床;客厅的墙壁贴满了女儿的奖状,那是李贝的骄傲。
不过,李贝平常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女儿大年三十去楼顶看烟花的愿望,9年来她都没陪她去实现——每年除夕,她都在巡特警岗位度过。
父亲车祸
爱穿吊带装的她,从此迷上一身警服
李贝的家庭是名副其实的警察之家。她的父亲、母亲和公公都是退休民警,丈夫在娄底市公安局网技支队上班。
李贝小时候并不喜欢警察,“因为爸爸总是很忙,不能陪我。”家里有张照片——当戒毒所所长的父亲陪戒毒学员过生日、吹蜡烛。李贝对此一直敏感,“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陪我吹过蜡烛。”
漂亮、风光的舞蹈演员,是李贝小时候的梦想。中考时,她考了710分,本可以上重点高中。父亲李正明却为她选择了中专——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
“她本人想上高中考大学,但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委屈她。”母亲陈春梅说,李贝的外婆卧病在床30多年,医药费用负担较大。
刚参加工作的李贝喜欢打扮,爱穿吊带装,喜欢应酬以“积累人脉”;对于警察这份职业,她只是当成谋生的工作。直到父亲的一次车祸,改变了她对人生的看法。
2000年7月,李正明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李贝赶到医院时,抢救仍在继续,但父亲呼吸、心跳已经停止。抢救室外面守候着上百人,几乎把过道挤满了——大部分是戒毒所的学员和家属。
李正明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历经悲喜的李贝透过抢救室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那时候我才知道爸爸有多么伟大。”李贝从此对人生价值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不是活着能得到什么,而是离开的时候能留下什么。”
李贝决心做个好警察,而父亲为她提供了范本。李正明在娄底市戒毒所当了11年所长,帮助6千多名吸毒者戒毒,将娄底市戒毒所建成全省“一级戒毒所”。
1998年,李正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4年后,他的女儿李贝也获此殊荣。
近年来李贝获得的荣誉很多: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今年5月她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李贝是湖南省最年轻的省委委员——91名省委委员中,除了她是来自基层的科级民警,其他都是厅级或省部级要员。
今年4月底,李贝从巡特警支队调到治安管理支队,继续留在从警一线。她说,自己时常想起父亲说过的一句话:“不管时代怎么变,都需要踏实做事的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