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教育在乡村:一周城市生活
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亲生物性”一词,这是哈佛大学科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爱德华·威尔逊提出的假说——即“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接触的欲望”。
他和他的同事们认为,人类亲近自然世界的本能是个体发展的必要生物基础。也因此,自然教育意味着一种随顺自然的教育,让孩子们走进自然、回归自然,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寻找内心深处的力量。
如何让孩子在自然与乡村中学习?本次我们邀请到儿童未来教育平台AIMKIDS主理人吴建莹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回顾在今年春节前夕,他们与孩子们在温州徐岙底度过的有趣时光。
(本期主持:明星辰)
近期回顾
去乡村,寻找另一种自然教育
春节期间,整个南方都在雨水与寒风中度过,然而温州徐岙底,一座800年历史的中国古村落里却是无比的温暖,迸发着此起彼落的热闹和欢声笑语。除夕马灯舞、春节舞龙、大年初二木偶戏,立春鞭春牛、初五迎财神,有非遗文化传承米塑、写年红、剪纸、棕编,也有酿冬酒、打年糕、做糍粑、磨豆腐、炒米糖等过“年”应该有的样子。
春节期间,请来了木偶戏班子于吴氏宗祠演出,人们在徐岙底依循当地习俗过年
立春,孩子们拿着鞭子赶春牛下山,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
这个年,徐岙底还是大家认识的那个徐岙底,千年古树庇荫,四周竹林环绕,菜地零星点缀其中。依旧亲自然,近土地,低密度与熟人社会。不同的是,一群有教育理想与执念的人们驻扎在这,愿意贡献所学,将自然与乡村作为未来教育的教室,以及一本本的教材。
徐岙底红粬展馆与市集
文元院乡野学校,孩子们跟着建筑师做了 VILLAGE WALK 后回到文元院画画
志愿者来自天南地北,有教育工作者、有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纪录片导演、音乐家、戏剧工作者、文字工作者、陶艺工作者……与青年支教教师或是年轻村官的故事不同,大部分志愿者都已成家,带着家人与孩子一起来到乡村。然而,这个乡村也不一般,是整村运营但部分区域改建为民宿的自然村,拥有愿意与原住民共享营业收益的运营机构,并发起了新村民招募与活化乡村的计划。于是,这里成为旅客孩子与原住民孩子汇流的山谷。
旅客的孩子与原住民的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
徐岙底民宿区的“桂”,曾作为《幸福三重奏》中吴京与谢楠的家。沿用夯土墙木结构的建造逻辑,保留曾经使用过的布局,同时运用现代的建造方式,完成了一个现代技术主导的新旧融合的建筑
与生活在城市被闹铃吵醒、睡眼惺忪的清晨不同,在村里,志愿者的孩子往往是被小伙伴的叩门声唤醒,还没睁眼就有小伙伴在门外等着,谁也不愿意在床上多赖一分钟。村里吃饭的时间是固定的,错过了就只能等下一餐。然而,每次到饭点,孩子们都会前后脚准时地出现在厨房,不会出现喊无数遍“吃饭”的情形。饭后也是他们自己清洗碗筷,为下一位使用餐具的人负责。
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们在徐岙底结识,参与村里的活动并成为了朋友,徐岙底亦能成了孩子们共同的联系
志愿者在乡村有个特殊的任务,代号“最好的教育在乡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挖掘村里田埂边的泥土、找寻合适做釉料与染料的植物、记录在地的声音、研究当地的历史文脉、将儿童戏剧场景嵌套到村里屋厝的座标与地貌纹理当中,并把教室散布在村子里的各个角落。
《狐狸的手套》儿童戏剧在村子里沉浸式上演,由原住民孩子扮演山羊兄妹的角色
《从泥土到陶》陶艺工作坊,匠师带着孩子们寻找大自然中的泥土,筛出杂质,炼泥,并用祖先最原始的方法烧制陶器
旅居的孩子与原住民的孩子可以报名任何一个工作坊,彼此没有间隔,无论是就读国际学校或公立小学,来自北京、上海、西安或是本地的孩子,都被放置在同一个“教室”,有的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喜欢画画、有的爱帮忙干活,然而,他们之间没有以成绩做区隔,彼此能自然地交流、一起阅读、吵架、玩耍与生活在一起。
旅客的孩子参与“追寻大自然的语言”徐岙底寻宝活动
所谓的城市与乡(农)村的对立,是人们满怀进步思想地往大都市移动,同时农业社会的价值与生活方式逐步被取代的过程。这群志愿者是面对城市化后的再出发,乡村作为物质隐喻承载着向自然学习、传统文化的延续、敦亲睦邻、惜物等等价值,他们做着的便是将乡村价值现代化的“基建”工作,让下一代所认识的城市与乡村不再对立,而是互为补充的他处。
(文/吴建莹,AIMKIDS主理人、博鳌文创院未来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小熊,墟里创始人;Sophie Xu,茂茂的妈妈。本文图片由谷雨尘、郭大齐、墟里·徐岙底拍摄并提供)
本周主题推荐
《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1960年《夏山学校》出版后,迅速在全球掀起持续不断的“夏山热潮”,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儿童纷纷前往夏山就读。
《与孩子共享自然》
该书作者约瑟夫·克奈尔先生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1979年,他组织并成立了“共享自然”基金会,目的是为了和更多的成人及教师交流他的自然哲学和教法。约瑟夫到世界各地宣传他的自然教学法,该书是其代表作。
《林间最后的小孩》
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这部具作品中揭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令人惊异的断裂。今天,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缺少与自然的接触,洛夫把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其中包括: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这是第一本总结了系统研究成果的书籍,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与成年人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洛夫不仅仅敲响了警钟,也为恢复这一至关重要的联系提供了实际的方法。
《笔记大自然》
克莱尔和查尔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用两种指尖艺术——书写与绘画,来传递大自然的色彩与神奇。
《看不见的森林》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孩子:挑战》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基于此,作者德雷克斯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线下活动推荐
北京·展览|魔幻时刻
详情请关注 术art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未名河: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
详情请关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一座岛屿的自然史
详情请关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叱咤于街中
详情请关注 广东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西安·展览|人间仙境 ——方力钧水墨
详情请关注 西安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福州·展览|“与生活共生”素人艺术展
详情请关注 桂湖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横断涟漪纪:我在说从深海听来的几个词
详情请关注 千高原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号
巴中·展览|“两室一厅”的第一个展览
详情请关注 逃逸波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讲座| 自由建筑教学主题系列沙龙——“建筑教学中的艺术课”
详情请关注 那行NMG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51人新书《南岛学堂》:界而分之,熟悉的陌生人
详情请关注 51人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疫情时期的隔空干杯
详情请关注 开FUN和朋友们微信公众号
线上影展|母亲影展:十八场免费线上放映
详情请关注 刺鸟栖息地微信公众号微信
线上茶话 |不专业的我,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你
详情请关注 刺鸟栖息地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鲁克思:一个欧洲人四十年来的中国古建研究
详情请关注 建筑遗产学刊微信公众号
线上放映|蒋能杰《初三》
详情请关注 扔石头ThrowStone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