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零跑汽车赴港IPO:去年净亏超28亿,4年内将推8款新车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
2022-03-18 13:15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零跑汽车递交招股书。

港交所网站显示,3月17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零跑汽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银国际。

招股书显示,2020年,零跑汽车共计交付8050辆电动车。2021年,零跑汽车共计交付4.4万辆电动汽车,约为蔚来、小鹏等车企同期交付量的一半,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下游。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9年、2020年、2021年零跑汽车营收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8.1亿元、9.35亿元、26.2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5.7%、-50.6%和-44.3%。

2018年1月到2021年11月的三年内,零跑汽车共获得融资119亿元。零跑方面表示,将聚焦于15万元至30万元的新能源车市场,通过推出更多车型组合来实现规模效应。但从其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要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零跑或还需要在销量数据和盈利能力方面展现出更多潜力。

去年交付4.4万辆,4年内将推8款新车

招股书介绍,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0亿元,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中的关键软硬件,打造了智能动力系统(Leapmotor Power)、自动驾驶系统(Leapmotor Pilot)、智能座舱系统(Leapmotor OS)。零跑汽车从底层开始进行系统及电子部件的平台化开发,可以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灵活使用,可节约成本、提升研发效率。

零跑汽车自研零部件示意图,来源:招股书

在产品方面,招股书显示,零跑汽车聚焦于15万元至30万元的新能源车市场,在过去3年中共交付3款车型。2020年,零跑汽车共计交付8050辆电动车;2021年,共计交付43748辆电动汽车,同比增443.5%。

另据招股书,其2022年1月和2月交付量总计为10300辆。无论是从年度交付量来看,还是从月度交付量来看,零跑汽车的交付量数据大约都是国产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同期的一半左右。

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

2019年7月,零跑汽车开始交付智能纯电动轿跑S01;2020年5月,开始交付智能纯电微型车T03;2021年10月开始交付中型电动SUV C11。

其中,T03为其主力车型,补贴后售价为6.89万-8.49万元,2021年销量为39149辆;最近开启交付的C11补贴后售价为15.98万-19.98万元,2021年销量为3965辆。

零跑主力车型,来源:招股书

业内此前普遍认为零跑汽车单车售价过低,盈利空间有限,若C11销量能稳步提升,则有望大幅拉升零跑的平均单车售价,进一步带来盈利的可能。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造车赛道上,如若C11未能如愿拉动销量,零跑或许将与其最后的机会失之交臂。

此外,零跑汽车表示将于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车型,在此期间每年都将推出1-3款新车。其中,一款中大型轿车C01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推出,并于第三季度开启交付,该车与C11基于同一平台打造,搭载90度电池,NEDC续航里程700公里。

零跑车型规划,来源:招股书

在产能方面,据招股书,零跑汽车已建立了完整自主制造能力,其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工厂用于生产电动汽车及核心系统、电子部件。目前该工厂的年产能为20万辆车。

同时,零跑汽车表示计划在浙江省杭州市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以进一步扩大产能。

此外,零跑汽车表示,其供应链目前也面临着芯片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不过其已于2021年战略性地储存了若干原材料,包括电子零部件及电芯。

亏损持续扩大,毛利率仍为负数

招股书显示,零跑汽车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17亿元、6.31亿元和31.32亿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8.1亿元、9.35亿元、26.29亿元。

零跑汽车经调整净亏损与年内净亏损对账,来源:招股书

分板块来看,2021年,其汽车及部件销售为30.58亿元,同比增396.7%,主要源于主力车型交付量增加;汽车监管积分销售收入为7190万元;来自服务的收入为130万元,系车辆延长质保、车联网服务等汽车相关额外收入。

在研发投入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零跑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和7.40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研发人员占比为33.9%。2021年研发投入的增加主要系新车型的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增加。

在销售费用方面,2021年其销售费用为4.28亿元,一方面由于销售服务网络的扩大,其门店从2020年的95家扩张至2021年的291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营销推广活动的增加,尤其是为新车型C11所做的宣传。

就现金流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38亿元。零跑汽车方面表示,2021年其流动资产状况较2020年有所改善,得益于融资带来的现金流量。

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其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95.7%、-50.6%和-44.3%。零跑方面表示,随着利润较高车型的交付量提升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有望进一步改善其毛利率水平。

来源:招股书

在盈利能力方面,零跑汽车不仅受较低的单车售价限制,B端非个人客户占比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普遍来说,大客户议价能力高,购车的批发价格往往大幅低于个人消费者购买价格,留给车企的利润也更低,这也是为何近年来诸如哪吒等车企,都常常强调自己个人客户占比上升的原因。不过从招股书可以看出,零跑汽车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正在逐年下降。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零跑汽车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到全年总营收的6.8%、5.1%、2.3%;同期,来自前五大客户分别占全年总营收的27.1%、16.2% 、9.5%。

对于募资用途,零跑汽车介绍,预计净额中的40%将用于新车型、自动驾驶技术、三电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发;25%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例如将于今年开工的杭州工厂建设、提升工厂自动化水平等;25%将用于扩张业务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其中包括于2023年前往欧洲市场开设海外旗舰店等海外业务;10%用于运营及一般公司用途。

在“风险因素”一项中,零跑汽车方面表示,由于经营历史较短,面临着难以评估业务及未来发展的风险,以及交付工作、研发工作、智能汽车技术均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等风险。此外,零跑汽车表示,近期的缺芯等供应链问题,也可能影响其未来的表现。

3年融资119亿元

招股书也披露了零跑汽车的融资历程和股东情况。

2015年12月24日,零跑汽车注册成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大股东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2236)为深交所上市公司,是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傅利泉、零跑汽车CEO朱江明、陈爱玲(傅利泉配偶)分别持有大华技术已发行股本约34.18%、5.36%、2.38%。

2015年零跑汽车股权结构,来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2017年5月,零跑汽车获得来自杭州景萱、杭州景越等公司的增资,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4亿元。杭州景萱、杭州景越均为员工持股平台。

2018年1月和3月,零跑汽车分别获得来自红杉智盛的Pre-A1轮融资和宁波顾麟领投的Pre-A2轮融资,Pre-A轮融资额总计3.65亿元。同时,其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景航也以893万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893万元。此后,零跑汽车注册资本增至4.89亿元。

2018年11月,零跑汽车完成由上海电气香港领投的A1轮融资,并于2019年8月完成了由金华舆轩投资的A2轮融资,A轮融资额总计11.2亿元。零跑汽车注册资本增至5.81亿元。

2021年1月,零跑汽车又完成由宁波华绫领投的B1轮融资和由杭州汉智领投的B2轮融资,B轮融资额总计43亿元。零跑汽车注册资本增至7.89亿元。

2021年8月和11月,零跑汽车分别获得了由宁波顾麟领投的C1轮融资和由青岛碳达峰领投的C2轮融资,C轮融资额总计60.8亿元。此后,零跑汽车注册资本增至约10亿元。

2018年1月到2021年11月的三年内,零跑汽车共获得融资118.65亿元。

此外,据招股书披露,朱江明、傅利泉、刘云珍(朱江明配偶)、陈爱玲(傅利泉配偶)为零跑汽车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据招股书,截至递交文件日期,零跑汽车持股前五位的股东分别为:零跑汽车CEO朱江明持股9.15%;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傅利泉持股9.01%;大华技术持股8.89%;国信证券持股5.7%;宁波华绫持股5.59%。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朱江明、傅利泉、刘云珍(朱江明配偶)、陈爱玲(傅利泉配偶)根据一致行动安排在零跑汽车已发行股本总额中拥有约31.01%的权益。其中包括朱江明直接和间接通过杭州芯图、宁波景航及万载明昭控制的11.89%权益;傅利泉直接和间接通过宁波华旸、宁波顾麟控制的13.53%权益以及陈爱玲间接通过宁波华绫控制的5.59%权益。

零跑汽车股东情况,来源:招股书

    责任编辑:是冬冬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