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皇帝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2022-03-18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团队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990,阅读时间:8分钟

历史提问

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答: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很厉害”的一群人,古代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堪称皇帝人身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即使抛开野史小说的神奇演绎,“皇帝侍卫”们的身手,也是无比强悍。比如宋太宗的贴身卫士,就能拉满一石五的强弓,把党项使者都吓得不轻。明代作为皇帝侍卫的“锦衣卫武将军”,必须要做到背四百斤城砖。清太宗的侍卫詹土谢图,更曾为保护清太宗与猛虎搏斗,实实在在的打虎英雄。

这群身手强大的牛人,历代的形象也都无比威风。比如宋代皇帝出巡时,其身边的侍卫们就分成了五重:“亲从官为一重,宽衣天武官为一重,御龙弓箭直、弩直为一重,御用骨朵子直为一重,御龙直为一重”。等于是手拿各式装备的“御前侍卫”们层层排列,构成五重严密防护。武侠小说里那些敢刺杀皇帝的“一代宗师”们,遇到这样的阵仗也得趴下。

不过,倘若这些一身绝技的侍卫,突然掉过头来杀皇帝呢?对于古代皇帝来说,这还真不是个杞人忧天的事儿。比如金海陵王完颜亮,就是死于身边侍卫反水。如果把“死于侍卫之手”和“遭到过侍卫刺杀”的皇帝都算上?凑起来打麻将是绰绰有余的。

比如“铁血强宋”年间那位“就会做皇帝”的宋仁宗赵祯,就体会了“被自家侍卫追杀”的恐怖感觉:庆历八年(1048)润正月,宋仁宗的侍卫颜秀等四人突然发动叛乱,提着刀朝着宋仁宗睡觉的寝殿院杀过来。幸亏关键时刻,宋仁宗的曹皇后临危不乱,冷静指挥太监宫女们抵抗,总算等来了援兵。四个作乱侍卫当场被打死三个,跑掉的那个侍卫,不久后也被搜出打死。也正因没了“活口”,这场“侍卫刺杀皇帝”闹剧的起因,至今成谜。

不过,对照下这场“刺杀事件”的历史背景,原因也不难找:这场刺杀之前,宋仁宗刚刚平定了“贝州之乱”,调集十万大军出征,对手不过是盘踞贝州的一伙乱兵。这么个没悬念的仗,竟前后打了66天。而当颜秀等人来杀宋仁宗时,外面喊杀声四起,寝殿院的太监还骗宋仁宗说“这是乳母殴打小女”。甚至,在几位叛乱分子伏法后,宋仁宗却不顾大臣劝阻,坚持要以此事为由,给根本没参与此事的张美人记功,闹得群臣哭笑不得。

这样一个文恬武嬉且层层哄瞒的“铁血强宋”,这样一位昏聩糊涂的“一代明君”宋仁宗,被自家侍卫杀?那可一点不奇怪。

当然,“被侍卫杀”这事儿,也不止宋仁宗这样的“糊涂人”遇到过,号称中国古代帝王里“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因此惊出一身汗。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在去洛阳的路上,遭到了其卫兵崔卿、刁文懿的刺杀,这二人趁夜向唐太宗的行宫射箭,事后被以“大逆罪”处死。他们行刺的原因更让人唏嘘:由于唐太宗当时游猎无度,以至于卫士们也“惮于行役”,忍够了负担的二人才愤然行刺,就为结束这无休止的劳役……

单从上面这几个例子上,我们也不难总结出皇帝“被自家侍卫刺杀”的几个原因:一,自己太浪。二,管理混乱懈怠。三,侍卫们生活困难。

所以,想要实现自己的“零距离安全”。历代的皇帝,除了尽可能要自律不“作”外,还要在其他几件事上对症下药。首先一条,就是给予贴身侍卫优厚的待遇。

就以“宋仁宗被追杀”的北宋年间为例,宋朝皇帝的侍卫,统称“皇宫宿卫禁军”,其中的普通卫士,每月仅“食钱”就有七百钱,而且“将士月给粮”“春冬赐衣有绢帛”,甚至“每岁寒食、端午、冬至有特支”,也就是逢年过节加奖金。比起普通士兵来,那真是天上地下。

放在常被文官吐槽“工资低”的明代,作为明朝皇帝侍卫的“锦衣卫将军”,待遇也是极高:明初的时候,锦衣卫将军不但可以“月支米一石五斗”,日常饭食更是由光禄寺提供,等于是“帝王标准伙食”。升职加薪也快,到了明朝中后期,锦衣卫将军只要工作满四年半,就能直升百户,工作满二十年,可以“俱冠带荣身”,而且是“照品给俸”。比起前线的将士来,那都是少奋斗很多年。

清代的大内侍卫,那更是惹人羡慕:清朝皇宫的一等侍卫,享受正三品待遇,二等侍卫享受享受正四品待遇,三等侍卫享受正五品待遇。还有“饭银”“马钱”等补贴。以清代御前侍卫为例,乾隆年间时,御前侍卫们除了俸禄外,每年可以获得一万两“饭银”,普通的外班侍卫,每月也可以获得五钱“饭银”。另外每次皇帝巡幸,侍卫都可以获得赏赐。即使是三等侍卫,每年的基本俸禄也有八十两,另外还有各种补贴,仅“马钱”每年就有五十两。

可以说,为了保证贴身侍卫的忠诚度,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舍得拿钱砸。

当然,只靠钱显然不够,同样还要有制度、选拔、管理等方面的保证。在北宋年间,侍卫的淘汰率一度极高,不定期的“校阅”,每次都会刷掉不合格侍卫。宿卫禁军的管理由殿前司和皇城司进行“二元化”管理,杜绝将领专权的情况。军官的选拔,更是以“循谨忠顺”为第一。

所以,“宋仁宗被侍卫刺杀”这事儿,放在宋朝军事制度下,只是个低概率小误差。

明代的锦衣卫将军,其选拔更为严格。甚至每选拔一名锦衣卫将军,都要由兵部来申请,管队军官无权自行招收。入选后的锦衣卫将军要自成一营(将军营),执行护卫任务。其主官也多由勋贵或皇亲国戚担任。

清代的御前侍卫,则是更有前途,其成员以八旗里的上三旗为主。不夸张的说,大多数的御前侍卫如果细论,都是大清皇帝家的“实在亲戚”。而且御前侍卫在清代,不止是侍卫,更是“预备官员”。许多侍卫在清宫经过几年培养,就会被外放为官。清代许多文武重臣,也都是出身侍卫。清代上三旗子弟入宫做侍卫,就好似青年进士入翰林院。这样的好待遇加好前途,等于让普通侍卫的前途,牢牢绑在大清皇帝身上,谁会反?

所以实事求是说,虽然在中国古代,“侍卫杀皇帝”的事儿确实有,但在森严的封建制度下,这也确实是个低概率事件。绝大多数皇帝吃饭睡觉时,基本不用担心自家侍卫。

但问题是,良好的制度加高待遇,固然能保证侍卫的忠诚度,但放在一个王朝的下坡路时段,它却无法保证侍卫的战斗力。比如北宋的大内侍卫,到了宋仁宗年间的校阅里,好些人就连弓都拉不开。明代的锦衣卫将军,发展到中后期后,也出现了“吃空额”现象。明孝宗年间时有次检查,就发现锦衣卫的缺额高达五分之三。好些威风凛凛的锦衣卫侍卫,日常训练都是让人代替,自己干领一份儿工资。还有的人一把岁数,依然“赖”在岗位上……

这样的“大内高手”,真遇到危险,显然指望不上。但到了明末崇祯年间时,就连这类锦衣卫将军,竟都成了奢求。由于腐败成风,崇祯身边的侍卫,日常竟都是些京城小商小贩冒充,真出了事儿就现眼。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帝急的冒火,叫太监召集侍卫助他突围,得到的回答却是“哪里有兵”。落得“光杆皇帝”的崇祯,也只能悲戚戚上吊。

当然,清末的景象也差不离,不用等到清末,到嘉庆年间的时候,由于腐败等因素。清朝的侍卫制度就大为败坏。嘉庆皇帝有次出巡,遭到了一个厨子的刺杀。就一位单枪匹马拿菜刀的厨子,就吓得嘉庆身边一百多御前侍卫呆若木鸡,差点叫皇帝遇刺身亡。到了清末庚子国难时,陪慈禧跑路的侍卫们,也是一路敲诈勒索,十足一群酒囊饭袋。这么一帮人,当然没有刺杀统治者的本事,却是陪着溃烂的王朝,一起烂下去。

以这个意义说,古代皇帝身边的侍卫,就是一个王朝兴衰的写照。

参考资料:关文发《嘉庆帝》、王军营《北宋皇宫宿卫诸问题研究》、曹连明《清代大内侍卫略谈》、樊树志《重写晚明史》、孙丽萍,陕劲松《慈禧在山西的53天》

原标题:《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