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欧洲工业史对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启示(续)
原创 常征 中制智库
导读
本文上半部分引起不少读者关注,现刊发下半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本文作者常征通过两本厚厚“百科全书”式的专著——《机器文明数学本质》、《火药改变世界》,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为什么火药火器推动欧洲而没有推动中国产生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时建议:我国应借鉴欧美制造业的历史经验,“有计划地、有选择地、快速地、大规模地”把先进的军事制造技术,向普通制造业转移。
内燃机是从火药汽缸实验转换过来的
火药汽缸实验行不通,一是因为火药爆炸不能连续,二是因为火药成本高,三是因为火药爆炸会产生气体残留,它会破坏汽缸的真空环境。
把火药换成石油,这就是今天的内燃机的最早的原型。
大炮就是第一代机器,枪膛炮膛是第一代发动机;蒸汽机是第二代机器,而且是火药汽缸实验启发了蒸汽汽缸实验;内燃机是第三代机器,而且是通过把火药更换成石油来实现的。
第一代机器是经验主义的工匠智慧的产物,第二、第三代机器是科学与技术、实验和数学的共同产物。过去简单地认为,蒸汽机是工匠发明,与科学无关,那是因为没有发现从伽利略、托里拆利、帕斯卡、盖里克、惠更斯、丹尼斯帕潘这些科学家与火药枪炮之间的连续性证据。
事实上,上述这些科学家,以及这里没有提到姓名的哥白尼、开普勒、笛卡尔、牛顿,他们的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火药实验和炮弹运动的支持。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是三种炮弹运动的直接成果。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为经典力学提供了思想来源,三种炮弹运动为经典力学提供了实践基础。是古希腊科学与中国的火药火器,共同塑造了近现代科学。
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他的天文学革命最重要的思想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炮弹冲力学为他的地球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如果不考虑准确性,那么道理其实还很简单:炮弹和地球都是球状物,它们的运动规律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开普勒(1571—1630)在确定行星的椭圆形运动轨迹之前,有至少四年时间,与朋友经常性地探讨炮弹力学和炮弹运动。
开普勒研究炮弹运动和炮弹力学。此图采自《火药改变世界》上册。
笛卡尔研究炮弹运动,竖直朝天发射的炮弹会不会落回原地?
1639年的炮弹碰撞实验插图,为刚性碰撞运动开辟了道路。再过三年,伽利略去世;又过一年,牛顿出生。炮弹碰撞运动和刚性碰撞运动,最终变成了牛顿力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电子计算机和芯片与军事制造技术的关联性
弹道计算推动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涉及三个重要人物,一是艾伦•图灵,二是约翰•阿塔纳索夫,三是冯•诺依曼。他们三个人都是量子力学时代的科学家。量子力学的最早的开路人是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通过黑体辐射研究提出来的,黑体辐射是从铸炮炼钢炉来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最早的原理雏形,其实是伽利略的炮弹东西南北发射实验。
炮弹力学→经典力学→量子力学,这个事实涉及的知识点太多了,这里无法一一解释,详见《火药改变世界》一书。
法定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约翰•阿塔纳索夫与他的学生克利福特•贝瑞从1937年到1938年发明制造的,一般叫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简称ABC。
“计算机以及我们今天说的计算,从真正意义上说,始于1937年12月一个冬夜。”那一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34岁的副教授约翰•阿塔纳索夫正在教研究生量子物理学,遇到大量计算问题,布什微分分析机不能满足需要。它不过是一种大型笨重计算尺,有许多齿轮、轴承、转筒,长50英尺(1英尺=0.3048米),需要几个人同时手工操作,只能精确到三位数,阿塔纳索夫的计算系统却包含30个变量和30个方程。布什微分分析机的发明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罗斯福总统的首席科学顾问。
约翰•阿塔纳索夫,(1903—1995),真正的计算机之父,却差点被世人遗忘。是美国司法部1973年的法律判决书恢复了他的现代计算机创始人的荣誉。
克利福特•贝瑞(1918—1963)。在他的帮助下,阿塔纳索夫设想的计算机器才能够被制造组装出来。
那个夜晚,阿塔纳索夫驱车外出兜风,想到电子、机器、二进制互相关联,用电子脉冲表示数字,用自行车链条做驱动装置,并在餐巾纸上画出简陋草图:①采用电能与电子元件,也就是真空管;②采用二进制,而非十进制;③用电容做存储器,可再生且能避免错误;④进行直接判定运算,而非普通数字计算。四个要素包含电子计算机基本原理。
但他不会制造,由学生克利福特•贝瑞协助完成。当它工作时,整个大楼都知道,自行车链条叮当作响,两个打鼓呼呼生风,物理大楼充满焦味,还有高压电弧回荡声。好在1940年底已能为学院师生计算一些复杂方程。
这里要补充一句,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与二进制是从哪里来的?现在已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个判定: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跟中国八卦所隐含的算术递减原则,有不可分离的渊源关系;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和牛顿的微积分,追根溯源,都是炮弹力学和炮弹运动的产物。
莱布尼茨13岁的时候,中国八卦学说已经公开传到欧洲。这是欧洲1659年书籍里面的八卦图例。
1940年12月,阿塔纳索夫自费参加美国科学进步学年会,遇到费城厄辛诺学院物理学教授约翰•毛赫利。谈起电子计算机,约翰•毛赫利表现出兴趣浓厚,因为他也在考虑这件事情,但没有什么成果。1941年6月,约翰•毛赫利看到了阿塔纳索夫—贝瑞机器,它被电线层层捆绑,样子令人失望。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布什微分分析机造价50万美元,阿塔纳索夫—贝瑞机器造价仅有1000美元,自行车链条、电子真空管、廉价电容器哪里都买得到,但是运算速度和精确性远远超过了摩尔分析机。发明家对远道而来的“知音”没做任何保留,甚至连律师专利说明文件也给他看了。
过了五天,约翰•毛赫利接到妻子电话,国防部邀请他参加夏季电气工程计划,秋季开学转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并在那里根据记忆开始仿制阿塔纳索夫—贝瑞机器。1941年9月30日,约翰•毛赫利写信给阿塔纳索夫:“以您之见,有人反对我建造某种计算机吗?它采用了您的机器的某些特性……我们还有机会在这里造一台阿塔纳索夫计算器〔布什分析机〕吗?”10月7月,阿塔纳索夫回信说:“律师强调需要注意有关我们的设备信息的散发,直到提出专利申请……目前我们确实应该限制向公众透露细节。”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阿塔纳索夫去华盛顿海军实验室研究引信和炸弹,电子计算机专利申请文书被律师弄丢,二十多年以后又找到了,那台机器也因战时物资短缺被拆掉,零件用于其他物理项目,唯有内存鼓没拆,扔在物理大楼锅炉房旁边一间屋子里,布满灰尘。
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那台昂贵的布什微分分析机也被征用。国防部需要各种大炮射击参数表,战争地形多种多样,无论轻型迫击炮,还是16英寸海军重炮(1英寸=2.54厘米),风向、仰角、炮弹大小、地面反弹,所有数据都必须反复检查,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死亡。当时人工计算1条弹道要5天,布什分析机需要1个小时,但它只能精算到0.01,齿轮、转盘、链传动、杠杆、轴承的物理极限决定这个误差无法改变。假设大炮射程8000米,误差率1%,弹点偏离80米,打了等于白打,甚或伤及平民。一张3000到4000种弹道的射击表,即使每天两班轮换(第三班负责维修,保障布什分析机顺利运转),也要1个月才能制好。半年下来,尽管有数百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参加计算(女性工资低于男性),进度仍然令人绝望。其中一些女性因此有机会认识科学家并与他们结婚。
布什微分分析器。它靠人力操作,而不是机器动力操作。
1942年秋天,陆军中尉、数学博士赫尔曼•戈德斯汀到任,立即征调本地区全部机械式计算器和加法器,另外增加200名女大学生手工计算。但到1943年初,进度还是缓慢,甚至越来越落后了。1943年3月一个上午,赫尔曼•戈德斯汀听一个学生说,有位叫莫齐利的老师正在设计一种电子计算机,比布什分析机快至少1000倍,立刻找到那位老师,仔细聆听了他的想法。那个人就是前面说的约翰•毛赫利。
约翰•毛赫利没搞懂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的全部原理,几天后突然出现在阿塔纳索夫实验室,以国家安全名义,仔细盘问机器的各种难点和要点。
1943年4月9日,美国陆军军械部弹道研究室通过了莫齐利—艾克特计划,即ENIAC,中译名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该计划没有提及阿塔纳索夫,尽管他仅在240公里之外,但有冯•诺依曼的名字。冯·诺依曼在火车站站台上认识陆军中尉、数学博士赫尔曼·戈德斯汀,听他说起计算机项目就产生了兴趣,因为他为国防部工作,手头有大量计算任务必须完成。
左侧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右侧是冯诺依曼。他有多种成就,包括核武器和化学武器。
1945年春天,冯·诺依曼写了一份《关于EDVAC的报告草案》,油印出来有101页,戈德斯汀等人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有关计算和计算机的最重要的文献”。
1945年末,美国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这台机器花费40万美元,占地167平米,重量超过30吨。虽然没赶上炮弹射击表,但已创新机器文明方向。
冯诺依曼站在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面前。不少书籍把冯诺依曼误会为计算机之父,可能就跟这张照片有关吧。
1973年10月19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地方法院经过135次开庭审理,认为莫齐利(毛赫利)1941年知道阿塔纳索夫计算机构想属实,莫齐利和艾克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而是利用了阿塔纳索夫的发明,判决莫齐利和艾克特专利无效,ENIAC由约翰•阿塔纳索夫计算机器派生。打官司的不是发明家本人,而是两家计算机公司,霍尼韦尔公司和斯帕利—兰德公司。
从苏美火箭竞争到电脑芯片
第一件事情,中国宋朝的火药箭与现代火箭之间的起源关系,这里暂不讨论。
此图采自《火药改变世界》上册,详细介绍了欧洲第一门大炮和火箭是如何从中国宋、金、元三朝获取实物来源和知识启发的。那时候,欧洲在模仿中国,而美洲尚未出场。
第二件事情,1957年10月4日晚上,苏联成功发射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不到一个月,又发射第二颗,还带着一条狗,美国惊呆了。1945年以来,他们一直沉醉于洲际导弹研究(贴着地表飞行),从未考虑飞出地球。
向下滑动查看
苏联第一颗火箭卫星
美国有两个选择,要么争分夺秒搞出一个发射计划来,要么直接用洲际导弹发射卫星。前者需要时间,后者改装一下就可以,困难在于卫星重量。火箭飞离大气层需要推动力,苏联研制出威力巨大的分级推进火箭。当时发射1磅重物需要10万美元火箭燃料。苏联第一颗卫星重83.6公斤,合184磅,仅燃料就需要1840万美元。美国不想那么做,但是元件多,电路复杂,即使每一个晶体管都做到最小,卫星也小不到哪里去,因为电线不能无限细,镊子和焊枪无法无限小。如何减轻卫星重量成了技术瓶颈。
两个月后,1957年12月6日,美国匆忙发射一枚实验火箭,载星重量3磅(1磅=0.9072斤),升空两秒爆炸。媒体大肆宣扬“美国为什么输了”,造成股市动荡。其实美国的做法就是数学思维,先理论分析(数学理性),再实验检测(实验理性),最后实际应用(实践理性),避免浪费,尤其是避免时间浪费。
纯粹是为了应急,美国陆军信号部开发出一种微型化组件,1英寸(2.54厘米)长的陶瓷薄片可以装好几个电子元件。
美国陆军信号部队。为什么是美国陆军信号部想到了这个瓷片呢?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1958年1月31日,比苏联晚118天,美国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卫星,重18磅,是苏联卫星的1/10,拉开电子设备小型化序幕。
向下滑动查看
美国第一颗火箭卫星。冯·布劳恩(右)、范·艾伦(中)等三位研发人员科学家把它举过头顶。可知它重量很轻,可以节省燃料,节约经费。要注意,这个冯·布劳恩是1945年从德国带到美国的。我们国家的钱学森先生,也参与了这次“带回”行动。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173公斤,等于381磅。虽然不如苏联和美国的火星体积小,但是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是新中国科学家独立制造出来的。
恰恰也是在这里,隐含着制造业的技术瓶颈问题。
这也是我们要把现代制造业溯源自枪炮铸造技术这个真实源头的首要原因。
受这个陶瓷薄片启发,1959年1月23日,鲍勃·诺伊斯想到所有元件用硅制造,也就是集成电路板原型,终结了电子管和晶体管。比他早半年,德州仪器公司的新职员杰克·基比尔也想到这个主意,还画出草图,可惜不会制造,被官僚主义上司枪毙。不过后来美国司法部门还是给了他荣誉。
鲍勃·诺伊斯(1927— )。大家都知道,他是集成电路的重要发明人,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他这个硅板电路思想,其实是源于美国陆军信号部的陶瓷薄片。不论是火箭,还是瓷片,两者都包含着中国元素。于是我们要追问,为什么这些中国元素可以带给欧美那么多启发?
杰克·基比尔(1923—2005),他比鲍勃·诺伊斯早半年想到集成电路的思路,可惜不会制造,结果他这个伟大的想法被官僚主义上司给枪毙了,但是美国司法部还是给了他荣誉。
集成电路板还是太大了,现在的电脑芯片仅有指甲盖大小。
芯片,当前最尖端的制造技术。但是,追根溯源,它来自枪炮铸造技术。又经过电路制造业的一百多年的变化,现在已经无法把它跟枪炮制造技术直接联系在一起了。只有懂得连续性,才能还原欧美制造业与枪炮制造技术之间的历史事实。
早在1949年威廉·肖克莱完成晶体管技术的同时,就在考虑场效应硅晶片电路,不需要正负极,不需要半导体,只需要一个极性,紧紧装在硅晶薄片上就可以,也就是芯片原型。研究十几年,硅晶片电路不能工作。1965年,德州仪器公司宣称该项目不可能,菲尔柴尔德公司也宣布放弃,唯有研究部实验室主任戈登·莫尔不肯放弃。他懂硅晶片电路设计原理,不顾公司命令,挑选安德鲁·格罗夫,要他查清硅晶片为什么不能工作。
戈登·莫尔(1929— ),著名的摩尔定律的提出者,与鲍勃·诺伊斯同为因特尔公司的创始人。
安德鲁·格罗夫是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流体力学博士,当时28岁,在戈登·莫尔手下工作两年。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安德鲁·格罗夫决心抛开所有理论从头开始。他带领小组从原材料入手,认真检查每一种原料、每一件工具、每一个环节。轮到硅晶片加工设备时,他们发现清洁剂会留下一种钠污染物,它干扰新晶体生成。排除污染以后,硅晶片电路立刻就可以工作了,并与设计原理保持一致。
安德鲁·格罗夫(1936— )。他的工作为集成电路转向芯片提供了重要转折,但是不属于技术因,而属于管理因。这背后隐藏的就是最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数学化的问题,可惜本文来不及介绍,它需要一本书才说得清楚。
安德鲁·格罗夫并没有发现什么新东西,但是鲍勃·诺伊斯知道它的价值:简化生产流程,全部晶体管压缩成一小块芯片,势必引发电子工业革命。1968年,鲍勃·诺伊斯、戈登·莫尔、安德鲁·格罗夫注册一家公司,中文译名因特尔,专门生产电脑芯片,标志机器文明迈入新阶段。
搞清楚“火药燃烧→热现象”,“大炮镗钻→热辐射”,“铸炮炼钢→黑体辐射”之间的关系,就在火药火器、量子假说、量子力学、电子计算机、芯片之间建立了连续性。
这个过程是多变量的,不是单变量的。是系统性的,不是单一化的。
这里没有说艾伦·图灵的智能测试实验,也没有说1955年美国西部计算机联合大会分组小会“学习机讨论会”和1956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命名大会,因为很多人知道它,这里就不浪费时间了。
为什么是美国陆军信号部为硅晶芯片提供了源头性的变化?为什么不是纯粹企业行为?为什么互联网也源自军事领域?
为什么美国陆军信号部不选择玻璃片,而选择了陶瓷薄片?因为中国发明的瓷片,散热性、透气性、不碎性,都超过玻璃片。
这里有一个问题,那个陶瓷薄片会不是陶片而不是瓷片?答案是不可能。与瓷片相比,陶片太厚、太软、太松脆,无法满足美国陆军信号部对微型化组件的材料要求。
枪炮工业对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的支持
毫无疑问,中国的雕版印刷为古登堡提供了背景支持,但是本文暂时要略过这个问题,直奔枪炮工业。
第一件事,古登堡的生前资料太少。
古登堡出生于哪年,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关于他的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德国美因茨的1420年的一件法律文书。所以有人估计他出生于1400年前后,但不会晚于1405年,因为法律文书证明他已经成年,也就是不会小于15周岁。最后,这个伟大的发明家去世于1468年。
古登堡(1400?—1468?)的资料很少,生前也没有留下画像。现在可以看到的画像,都是后人根据想象描画出来的。
第二件事情,枪炮工业为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提供了背景支持和技术支持。
1430年代,古登堡想到了用机械方法量产朝圣镜。这个想法需要几项技术支持,一是浇铸和压制,二是金属薄片,三是冲头和压床。
1444年,为了逃避战争和兵役,古登堡带着钱回到了家乡美因茨,开始秘密研制活字印刷项目。他的活字印刷的两项关键发明,一是手工铸造工具,二是印刷机。
由于资料匮乏,这里只能引用德国著作家克劳斯-吕迪格·马伊的《古登堡传》洪堃绿的中译本的两段原文:
第一段:在大约1430—1434年的漫游岁月中,约翰内斯·古登堡寻找着可以用来工业化生产的产品……
在斯特拉斯堡,史无前例的机械化热潮来临了,技术创新成为一项全新的、独特的艺术,其中,以新型武器和攻城器械为代表的军工业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面这段引文的意思是说,古登堡寻找工业化产品这个想法,是被大炮以及用大炮攻城为代表的军事制造技术所推动的,而不是脱离了时代背景的纯粹空想的大脑产物。
第136页第3段:
第二段:约翰内斯·古登堡从纽伦堡人那里得知……经历15年,通过不懈的努力发明了金属丝拉丝机。古登堡甚至可能亲眼看到了这一发明。除此以外,纽伦堡还诞生了其他惊人的发明创造,例如巨型车床,它可以工业化地生产炮筒、泵筒、管道等。凭借这些新发明,纽伦堡人成功地占领并控制了金属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创造了金属市场。
纽伦堡是德国的,也是欧洲的著名的枪炮工业、冶金铸造工业、金属品加工制造业的基地和大本营。那里的矿山、森林、河流为枪炮工业和金属品加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德国的制造业世界闻名,直接原因就是他们的枪炮工业。虽然德国迟至1871年才完成统一事业,但是从15世纪到20世纪,德国南部的枪炮工业一直领先世界。
古登堡的家乡美因茨位于莱茵河畔,空间上距纽伦堡是212公里,也属于德国南部山区和矿区,所以它也分享了纽伦堡的枪炮工业和金属品加工业的好处。
德国南部是欧洲著名的枪炮工业基地,这里只提供一个小证据。
欧洲最早留下姓名的枪炮铸造大师是意大利的万隆乔·比林古乔(1480—1539)。青年时代,他去德国南部学习枪炮铸造技术,33岁回到意大利,晚年成为教皇教廷兵工厂厂长。他革新了枪炮铸造工艺,认为铜锡比例10﹕1,青铜枪炮的质量最好。1529年,他为佛罗伦萨铸造了一门青铜大炮,重量超过6吨。去世第二年,也就是1540年,他的冶金名著《铸炮术》公开出版,又译《火法技艺》或者《烟火术》,至今还有参考价值。
比林古乔是教皇教廷兵工厂厂长,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直到一百年后的伽利略时代,教皇教廷兵工厂对欧洲事务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图采自《火药改变世界》上册
枪炮工业,以及由此而生的金属品加工业,对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提供了不必可少的技术支持和背景支持。
反过来看,假设没有铜炮、铁炮,尤其是铸铁炮弹对铁产量,对采矿、冶炼、铸造的大规模的要求,古已有之的金、银、铜、锡、铅的矿冶工业,能不能启发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呢?答案是不能。如果能,那么早就有了,何必要等到1450年代?或者说,为什么必须要在1450年代,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术?仅仅是虚空的和单纯的空想产物吗?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的背景支持和技术支持吗?
古登堡发明印刷术。这张图是后人根据想象画出来的,并非当时的真实图像。
军事制造技术转向普通制造业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是保密问题;其次是转移过程中的等级评估,也就是哪些技术可以马上转移,哪些技术需要暂时观察一下?再次是转移给哪些企业;
然后是利益利润分配;最后是互惠问题,也就是普通制造业的经验和问题,能不能反哺军事制造技术?
上述五个问题可以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来寻找答案,这里就不罗嗦了。
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数学化
当然,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的革命的问题,本文还来不及探讨。如果只有枪炮,而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那么欧美也不能从枪炮制造技术里面发展出现代制造业。
枪炮是因变量,思维方式是自变量。因变量≠外因;自变量≠内因。因变量和自变量共同作用,这才有了像芯片这样的数学化的制造业。
为什么说数学化的制造业,而不说高精度的制造业呢?因为高精度这个词有一个问题,多高才算高?多精密才算精密?
为什么不说数字化的制造业?因为数字化这个词也有一个问题,数字可以完整地代表数学吗?数字仅仅是数学这个大集合下面的一个小集合。当前和未来的制造业,一定是数学化的制造业,而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制造业。(完)
本文涉及的一些知识点,详见《机器文明数学本质》《火药改变世界》两本书。
智库研究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已经呈现连续性、梯度性的特点,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经营战略、营销模式、还是产品研发、后期服务,都有各自独到的宝贵经验。
中制智库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与凤凰网财经共同打造“隐形冠军示范工程”项目,以《隐形冠军》节目配套”隐形冠军闪耀100”年度评选,旨在发现、展示、表彰制造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并与德国隐形冠军协会、浙江大学隐形冠军国际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的评价体系,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
✎
THE END
编辑:雨辰
声明:文章来源于中制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隐形冠军示范工程
寻迹“隐形冠军”密码,赋能“专精特新”企业
隐形冠军闪耀100:搭建隐形冠军企业的“时代舞台”
新望博士万字长文详解“专精特新”
关于共同富裕,流行的解读可能都是错的
二次分配是关键,三次分配是辅助
【购买链接】
刘元春 | 郑新立 | 李罗力 | 黄汉伟 | 张明 | 刘世锦 | 顾强 | 刘志彪 | 苏晨汀 | 华杉 | 管清友 | 黄益平 | 杨志明丨刘利华丨刘世锦丨贾康丨吴甘沙丨吴晓波丨王宏广丨周长益丨陈志武丨秦朔丨张维迎丨夏斌丨余永定丨姚洋丨施展丨马光远丨单忠德丨赵晓丨曹仰锋丨刘九如丨屈贤明丨迟景朝丨吕廷杰丨梁宁丨童有好丨蒋锡培丨新望
原标题:《欧洲工业史对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启示(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