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擒魔者⑥|湖北襄阳45岁女子曾沉迷毒品8年,如今成志愿者

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实习生 万嘉琳 高亮 发自湖北襄阳
2017-06-25 06:55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编者按】

有人把禁毒民警比做“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擒魔者”,每一场行动,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多缉一克毒,可能就会少让一个家庭受害。

2016年上映的禁毒题材电影《湄公河行动》就取材于2011年震惊世界的“湄公河惨案”,部分还原了禁毒故事。

近日,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介绍,从2016年以来,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134万人次,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8.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9万名。在禁毒工作中牺牲、负伤、意外和过劳死亡的禁毒民警多达600余人,其中因公牺牲16人。

时值6·26国际禁毒日三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澎湃新闻近日奔赴广西、云南、甘肃、辽宁、湖北等地,采访多名身处一线的禁毒民警,讲述这些“擒魔者”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情感。

45岁的杜琪(化名)曾沉迷毒品8年,即使住在一个院子里,家人见面都不愿和她打招呼。

在经历一次荒诞的逃亡后,加上男朋友的苦心规劝,杜琪从2005年开始坚持服用海洛因的替代药物美沙酮12年,这位昔日家人口中“死了”的女子,重获新生。

2016年10月,在家人的担忧中,杜琪重回“毒圈”。这一次,她的身份是社区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她也成为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个重回“毒圈”、帮助吸毒者走出毒品泥潭的染毒者。

杜琪奔走于警方、疾控中心和戒毒人员之间,她所在的康复中心对吸毒人员建档后,半年多时间里从零开始,至目前已经有64名成员。

“我们本以为半年时间里,能有30人建档就不错了。”6月22日,襄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员、幸福社区康复中心负责人张静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杜琪也曾有过退缩,但终于坚持了下来。

杜琪说,她深知毒品的危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曾经的毒友脱毒。

杜琪在办公室里工作。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图

荒诞吸毒史

6月22日,坐在襄阳市安定医院樊城分院门诊部里的“幸福社区康复中心”,杜琪一脸微笑,45岁的她,身材发福,但仍能从五官中看出,她曾经拥有美丽。

她的脸上没有一丝阴霾,开始讲述自己荒诞不经、深陷毒品泥潭的故事。

“染毒的时候只有八九十斤,现在增重到了一百斤了。”杜琪说,她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她从小家庭优越,因为父亲34岁才得了这个女儿,对她宠爱有加。

杜琪初中毕业后,慢慢开始做钢材生意,“上世纪90年代家里就有了10多万元的闲钱”。

1998年,儿时的玩伴从广州回来,回到家犯了毒瘾,问杜琪哪里能弄到“货”。另一位朋友也来找杜琪玩,他碰巧有“货”,他们便在杜琪住处吸起海洛因。

此时的杜琪,因为丈夫因经济问题深陷牢狱,心情低落。二人劝杜琪说没那么容易上瘾,让她一起玩。出于好奇,杜琪跟着吸了起来。“第一次难受得很,想吐。”可朋友住得近,连续几天喊着一起玩,半个月后,她已经离不开了。

“恨他,现在见了都不说话。”杜琪说,她恨第一个带她吸毒的人。

像其他吸毒者一样,为了筹毒资,她除了自己的钱,也找家人要,“(他们)刚开始给,后来就不给了。”杜琪直言不讳,“我也在发廊做过”。“为了吸毒,搭进去百八十万是有的。”有钱的时候吸得讲究,用蒸馏水稀释白粉,和朋友一起玩,吃高级水果,后来没钱了,就直接从水龙头接水用,针头重复使用,有时还带着血。手臂因为扎的次数太多,肉已经成片溃烂,一碰就“飙血”。但她不在意,“那时候哪管身体健不健康,就想着吸毒呀!”

杜琪吸毒两年,才第一次被家人发现。有一天,她在卧室吸粉,父亲推门而入,看到后只是跟她说“莫(不要)玩多了”。“她觉得我肯定不会沾这些东西”。后来父亲又问起她,提醒她不要沾毒品。她说没有,父亲也没再问了。其实,杜琪的吸食剂量渐长,玩的“尺度”越来越大,直至“开仓(静脉注射)”

杜琪真正被发现吸毒是在2000年。那是大年三十晚上,杜琪在家里毒瘾发作,症状明显,无奈,她向家人坦白。哥哥当场扇了她几巴掌,母亲坐在一旁哭个不停,父亲心疼她,到医院开了几支杜冷丁为她缓解痛苦。

一开始为了戒毒,她走到哪儿,家人跟到哪儿。半个月后,家人看不住她了,“我妈坐在地上哭,也拦不住我,有种神秘的力量,引导着我往那儿跑”。

杜琪反复从戒毒所进出,2003年,杜琪被劳动教养一年半,但走出戒毒所,不知不觉她又回到了毒圈。她自问“我为啥又吸了?”但很快,“要是能吸一口”的感觉就占了上风,做梦都想吸上一口。

坏事传了一条街,街坊邻居对她避之不及。以她为傲的父亲变得不爱出门,即使住在一个院子里,家人看见她都不再打招呼,“有人打电话找我,他们就说我‘死了’。”

民警王波在做毒品危害宣传。

一次荒诞的逃亡

2004年,杜琪被解除劳动教养,然而,她又一次复吸了。父亲交了5000元,又把她送进了戒毒所。

刚进戒毒所没几天,几个人毒瘾犯了,撺掇着她一起逃跑。一种神秘的力量,又指引着她的方向。

因为对戒毒所熟,杜琪带着大家翻过了戒毒所的高墙。但大家突然听见“咚”的一声,杜琪从高墙上重重摔下。

一群人把杜琪“甩”上车,却没有人把她送进医院,赶紧去找他们魂牵梦萦的毒品,一群人找到毒品后开始吞云吐雾。

“我不能动了。”杜琪对毒友们说。大家劝她,吸一口就没事了。躺在一旁,杜琪心凉了,自己也和这些人一样,心里只有毒品。她不想再吸,毒友们觉得杜琪不合群,把她送回了家。

杜琪腰部粉碎性骨折,骨头上满是裂痕。那天从车上被抬下来后,她在家整整躺了三个月。有人来找她,她就只能从床上滚下来,爬着去开门。

躺在床上,杜琪回忆起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很多毒友已经不在人世。让她记忆最深的是有两个姐妹,先后生下了孩子,却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孩子也染上了毒,姐妹俩先后离世,死的时候睡在草席上,因为,连床都被卖了换取毒品……

医生曾经告诉她,可能站不起来了,幸运的是,杜琪挺过了这一关。

说起这段经历,杜琪脸色有些变化。

2005年11月8日,襄阳市人民政府宣布海洛因成瘾者可以用口腔药物美沙酮进行治疗,杜琪开始每天定点到口腔医院领取美沙酮。

“刚开始真的很难熬,做梦的时候都在想着毒品。”杜琪说,非常感谢男友的陪伴,“每天从家走到口腔医院去领取药品”,这一领就是12年,从每日两次到现在的每日一次,“只有一次到武汉误了服药”。

杜琪真的不想再吸了。

康复中心对坚持服用美沙酮的成员进行奖励。

重回毒圈

杜琪成功脱毒,她的努力得到了医务人员的认可。从2008年开始,她成了一名志愿者,在吸毒人群中进行艾滋病宣传工作,为吸毒人员发放针具、安全套,引导吸毒人员减少共用注射器。

襄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科科员、幸福社区康复中心负责人张静,和艾滋病患者打了十多年交道。

“艾滋病患者、染毒者其实也是受害者。”张静说,2016年七八月份,疾控中心负责人看到云南玉溪社区康复戒毒效果好,而戒毒与艾滋病防治有关,就提议在襄阳樊城区也建立社区康复中心,最终选择在中原街道幸福社区进行试点。

张静对做了3年志愿者的杜琪比较了解,“喝美沙酮辅助治疗,她从来没有‘偷过嘴’,而且比较热心”。她们希望有成功脱毒的人员在社康中心工作,杜琪是不二人选。

最初,杜琪和家人纠结了好一阵,他们认为做社康中心的志愿者要重新面对吸毒人员,重回毒圈,有一定风险。张静说,不断和她的家人交流,解除了他们的疑虑,帮他们打开心结。后来,杜琪正式上岗了。

王波和张静在办公室谈工作。

也曾想退缩

其实,大家对杜琪能否干好这份工作,一开始也没有绝对的信心。杜琪的同事陆薇(化名)说,一开始大家都让我多关注一下杜琪,如果她又被毒友们影响,那给这个康复中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预料。

但几个月来,杜琪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杜琪像是沟通的桥梁,”张静说,“吸毒者认为,我说什么你都不懂,因为你们没有吸过。”而杜琪有吸毒经历,对戒毒人员的想法更加了解,因而更容易取得信任。杜琪的同事陆薇说,他们喜欢跟杜琪说话,杜琪不在就晚点再来。有位大哥一来就点名找杜琪,一聊就聊一上午。

“啥都说,他们说我就听着,不会插嘴。”杜琪说,她曾经也和他们一样孤僻,在没有做志愿者的多年时间里,成天在家里昏昏欲睡,“他们也渴望朋友”。

张静说,社康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它不是公安机关,只是一个陪伴成员康复治疗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聊聊天,看电视,翻翻杂志,这样让他们尽量不去接触原来的群体,建立新的关系,最终戒掉毒品。

但是,聚拢这么一批人实在不容易。中原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波介绍,对吸毒人员要尽量劝解,向他们解释强制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跟他们说这样做的好处——通过社康中心三年的“跟踪”,能够将吸毒人员身份预警取消,这会在生活中为他们带来不少便利。王波用这样的说话方式鼓励吸毒人员前来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刚开始,王波按照樊城禁毒中队提供的中原办事处辖区内227名在册吸毒人员名单,一个个打电话,但他们大多态度冷淡。随后,他就和社康中心的陆薇、赵炎、杜琪一起上门家访、“拉人”,社康中心的成员逐渐多了起来。

但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太敏感,经常有人说要退出”,杜琪说,一天有人来她这里诉苦,说另两个人骗了他的手机,双方大打出手。有的人因为吸食毒品出现幻觉,觉得别人会加害他,也曾发生矛盾。

杜琪因为身份的转变,也曾多次被人质疑。一位和杜琪玩得不错的朋友经常找她借钱,她也会规劝对方,“但朋友又哭又闹说我现在为了工作连朋友都可以不要了”。

“两次都撂担子说不干了。”张静说,杜琪也曾抱怨,她和王波不时过来跟杜琪聊天,给她“打气”,杜琪坚持了下来。

上班后才学会用手机的杜琪,如今建起了一个44人的朋友圈,组织大家在里面聊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朋友圈也在不断变大,但刚刚入群的人也会有所怀疑,当康复中心工作人员在群里发出“会有令你意想不到的收获”的活动邀请时,一个新人在群里说道:“不会是一群缉毒警在那里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吧!”

中心组织成员参加活动的照片展示。

欣喜变化

除了规劝,康复中心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集体活动。目前为止已经办了6次活动,骑行、烧烤、卡拉OK、徒步,邀请禁毒民警讲有关毒品的案例,康复中心的展示窗上,记录了一次次活动的场景。

张静还记得第一次组织活动只来了几个人,这几个人看到组织者中有人长得像警察,差点打了退堂鼓,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被公安机关处理过的经历。

而现在,每次活动都有几十人参加,通过“口碑传播”,不断有新成员被老成员介绍来。从零至今,已经有64人在康复中心建档,中心对建档人员服用美沙酮的情况进行统计,以此判断他们是否复吸,也对坚持服药的成员给予奖励。

“现在有的人会提前跟我说,杜姐我今天有状况,下次我一定通过尿检。”杜琪说,以前成员们不太配合尿检,现在如果有人无法通过尿检,会不好意思和她商量,“虽然是一点点小变化,但是我还是很高兴”。

“我们也有困难,按照湖北省社康中心标准,应该有五个功能分区,但现在这里的还不完善。”王波说,这个中心原来只面对一个社区,目前是只要愿意来都欢迎。完善功能分区意味着要扩大空间,缺乏场地,鲜有人愿意合作是目前社康中心最大的困扰。而像陆琪这样有“案底”的人也没法过政审,她不能成为社康中心正式的工作人员。像她这样成功脱毒的,一百个人里顶多一两个,可这些人即便回归社会也会因曾经吸毒难以找到工作……

张静说,目前他们还想发展几个有杜琪同样经历的人到康复中心工作,但困难还是不小。

杜琪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满意,她说,她的人生因为这个工作变得有意义。毒品曾让她成为魔鬼,也让她想给男朋友生个孩子的想法泯灭,她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毒品依赖者远离毒品。

“目前社会对毒品依赖者的关爱仍不够,他们仍受到歧视,”樊城公安分局局长杨朝晖说,目前看来,吸毒群体仍在增加,帮助毒品依赖者需要全民参与意识。而不是给他们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将他们隔离。樊城警方加大在社区宣传毒品危害的同时,让社区民警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吸毒人员转介和随访工作,让生活在社区的吸毒人员体会到关爱,让他们逐步接受和信任中心戒毒社区。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对毒品消费群体进行跟踪救治和帮扶,把禁毒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一个个社区中,有利于帮助他们摆脱毒瘾、融入社会、走向新生。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