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 +138
图说香江廿年③|驻港部队:闪亮维港的红星,威武文明之师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的日子,深圳沙头角,一名英国督察和一名中国解放军战士站在分界碑前互相对视。这座分界碑正好将这个小村庄一分为二,一半属于英军管辖,另一半属于解放军管辖。这尴尬一幕恰是香港与大陆分离的现实写照,也是历史的回响。
19世纪,英国凭借船舰利炮,逼迫清政府签下了一系列条约。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的大片土地和235个岛屿(新界)租给英国,期限99年。
这一分离便是百年。
小平同志:“不驻军怎么能体现我们的主权呢?”
直到邓小平在1982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表示要收回香港,并表示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此后,中英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
中国在香港驻军问题是当时中英谈判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驻军是国家主权在香港象征性体现的最主要方面。

外交部原副部长周南回忆到,对于中央要在香港驻军,英方提出各种各样理由反对。
在一次公开接见香港各界人士的时候,邓小平叫住照完相要离开的香港记者,说为什么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可以驻军,回归到中国了,成为中国自己的领土了,反而没有权驻军,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不驻军怎么能体现我们的主权呢?非驻不可。小平同志的话掷地有声,英国人这才收敛了,不敢再提了。
1994 年6月30 日,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终于结束了自1987 年5 月开始的长达7年16 轮的漫长谈判,在军事用地使用问题上签署了协议。
此时,距离香港回归祖国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了。
组建:首次军事汇报表演引来啧啧惊叹
外交谈判的同时,驻港部队的组建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1993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香港驻军组建工作。1996年1月28日,驻香港部队正式对外宣布组建完毕。驻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唯一的一支陆海空三军联合编成的部队。组建初期,驻港部队也称“976”部队,取1997年6月底进驻香港之意。

1996年1月29日,组建完成的驻港部队在深圳基地首次公开亮相。香港特别筹委会代表团参观了驻香港部队在深圳的军营。深圳军营的大楼前高耸的旗杆十分讲究,旗杆高19.9771米,象征着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将在1997年7月1日前结束。
在雄壮的军乐声中,钱其琛副总理在陶伯钧中将、刘镇武少将的陪同下,检阅了驻港部队三军仪仗队。随后,惊心动魄的70分钟军事汇报表演引来啧啧惊叹。

实际上,入选驻港部队的大多是战功卓著和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如:抗日战争中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功臣炮连”、以木船打军舰创造了现代海战奇观的“海上先锋艇”等。
部队组建初期的生活十分艰苦,当时有一个顺口溜:灯是红的(电压不够),水是黄的,厕所是简易的,洗澡是露天的,吃饭是蹲着的。除了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对于即将要第一次在香港驻军,部队官兵们有更多需要准备的。

为了适应香港防务的需要,驻香港部队的战士们必须学习法律知识。部队专门下发了《基本法一百问》、《香港法律读本》、《香港现行法律汇编》等书籍。
香港回归祖国是举世瞩目的大事情。代表国家形象的驻港部队战士们的军装也是重中之重。有位首长再三强调说:“战士的军装要在刮4级风时,裤腿不能抖动。”当时负责面料研发的张建春,辗转弄来一套英国士兵的服装研究起来,终于研发出了“化纤仿毛”技术的新一代仿毛军装,并首先装备到驻港部队身上。

实际上,为代表国家形象,驻港部队对军队仪容方面的要求,达到了严苛的地步。哪怕小到摆手姿势、笑容表情都不可马虎。海军舰艇大队的士兵甚至因为所涂防锈漆方块的方向和艇首尾的方向不太一致而遭到批评。

1997年6月27日,解放军驻港部队海军士兵检查武器弹药。视觉中国 资料
进港:“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
随着1997的临近,中英双方又主要就驻港部队先遣人员进港问题与英方进行谈判。
为避免中英政权交接时出现防务真空,解放军先头部队必须在6月30号晚上提前进港。
曾经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的陈佐洱在报道中回忆说,关于先头部队进驻多少人,中英双方争论激烈,谈判几次陷入僵局。进入几个什么样的营地,从什么路线进来,陆路、水路,也是非常激烈的。带什么武器进来,也是谈判中间一个激烈的焦点。谈判持续了五天五夜。


1997年6月下旬,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再次达成协议:驻港部队先头部队将于30日21时进驻香港。
1997年6月30日21时,509名驻港部队先头部队官兵,携带必要的武器装备从深圳皇岗口岸准时进入香港境内,向威尔斯、石岗、赤柱、昂船洲4大军营进发……
几个小时后,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在香港添马舰军营(即威尔士亲王军营)举行。

谭善爱中校则回答道:“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说完,两人的手握在了一起。这一刻,一日长于百年。


政权交接仪式和防务交接仪式结束不久,7月1日6时,驻港部队主力4000余名官兵,400余辆汽车、21辆装甲车、10艘舰艇和6架直升机,分陆路纵队、海军舰艇编队、空军直升机大队,陆续向香港特别行政区界内预定位置进驻。

8时37分,驻港部队最后一架直升机抵石岗机场。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陆、海、空三军部队全部进入香港防区,全面担负起香港防卫任务。

守港:“香港有解放军的保护,我们觉得很安全。”
驻港部队到了香港首先要面临的考验,就是能否适应当地的驻军环境。
比如,在内地,人民解放军抢险救灾可以边行动边报告,甚至先行动后报告,但在香港就不允许这样做。《驻军法》对驻军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规定了严格的程序。

驻港部队海军大队士兵在码头营区自建菜地。视觉中国 资料
香港街头,一名英国姑娘,好奇地打量驻港部队士兵。视觉中国 资料
驻港部队与香港市民也在磨合中相互了解。考虑到香港市民晚睡晚起的作息时间,驻港部队规定晨起不吹军号,出操跑步不喊口号、打靶训练也定在早晨9点以后。
就连挑剔的香港媒体也承认:驻军平时就像一支“隐形部队”,只有遇上植树、献血、军营开放等公益活动,才会见到他们的身影。

1998年,驻港部队军营首次开放,吸引了大批香港市民前来参观。除了参观装备、观看解放军技能汇演,香港市民还可以同官兵围坐对弈,甚至切磋台球技艺。

2015年7月1日,香港,解放军士兵在海军基地参加模拟射击练习,当天迎来香港回归祖国18周年。视觉中国 资料
驻港部队原副司令员王郡里少将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时回忆到,曾经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了能拿到票,在派票日前一晚就在派票点门口等着,甚至在门口支了一个床,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开始派票。
20年来,驻香港部队已经组织了20余次军营开放,近62.7万香港民众进军营参观。“军营开放日”已经成为驻香港部队官兵展示形象的名片。

20年来,驻香港部队还组织了12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和6届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累计近3600名青年学生入营受训。

驻港部队赴港之初,香港市民的认同率仅有37.5%。2012年的调查显示,香港市民对驻港部队的认同率和满意率升至98%。《南华早报》2012年6月29日文章写到:15年来驻港部队已适应香港环境,并通过开放日、安静外交和保持低调赢得朋友。绝对看不到成群结队的解放军士兵凌晨两点在湾仔区的酒吧附近醉走。尽管部队允许用工资买瓶啤酒,但他们显然远比英国士兵的纪律严明。

守卫香港的安全是《驻军法》赋予驻香港部队的神圣职责。为了履行好香港防务,驻香港部队海陆空三军20年如一日锤炼本领,钻火圈、荡缆绳、爬网墙、扛圆木。为了练眼力,有的狙击手能够用针在一粒大米上穿6个洞。

2010年6月2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13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举行了进驻香港以来最大规模的海空巡逻联合演练行动,行动在装备及兵力投入、演练课目及陆海空协调次数方面,都创下驻港以来演练行动历次之最。

2013年3月21日,驻港部队航空兵团武装直升机首次在港进行实弹训练。
“香江卫士-2015C”联合军事演习。中国军网 资料
2015年,驻港部队首次对公众开放军演。香港各界人士500余人应邀现场观摩了“香江卫士-2015C”联合军事演习。当武装直升机、步战车等新型装备亮相并精准命中目标时,现场观摩的香港市民发出阵阵赞叹。“香港有解放军的保护,我们觉得很安全,也很放心啦。”一名香港市民面对镜头说。

2008年11月25日,香港,准备轮换出港的空军编队飞行员在驻军石岗机场整装待发。视觉中国 资料
2015年,由惠州舰、青州舰组成的驻香港部队舰艇编队首次赴南海某海域进行了跨辖区机动训练,总航程2143海里。2016年5月,惠州舰首次执行战备巡逻任务。2016年11月,驻军还首次跨出国门,参加“和平友谊-2106”中马联合军演……

自1997年入港以来,驻港部队锤炼了业务能力、赢得了港人的信任,更收获了无数赞誉。2017年6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驻香港部队某旅特种作战一连“香港驻军模范特战连”荣誉称号。20年来,“香江卫士”如同香港的“定海神针”,默默守卫着这颗东方明珠。

本文综合自新华网、中国军网等。

- 缅甸强震后
- 缅甸地震致云南瑞丽847户房屋受损
- 缅甸强震已致泰国曼谷13人遇难

- 缅甸强震遇难人数升至1644人
- 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将央企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 北斗七星属于哪个星座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但是面对现实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做什么?
由牛女士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导致的机舱内冲突事件,最终结果是置留两位乘客达7小时之久。在这里国航有很多次避免造成这种结果的,但最终结果依然按照一个精神健康出了问题的假“监督员”的既定目标去发展了,想想都可怕。并觉得悲哀。国航这种畸形的操作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的。
但是面对现实的实际情况,我们能做什么?
由牛女士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导致的机舱内冲突事件,最终结果是置留两位乘客达7小时之久。在这里国航有很多次避免造成这种结果的,但最终结果依然按照一个精神健康出了问题的假“监督员”的既定目标去发展了,想想都可怕。并觉得悲哀。国航这种畸形的操作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