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艺起前行·预告|上海四重奏+天津茱莉亚:舒伯特专场
天津茱莉亚学院拥有一支国际化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很会教书,还很擅长演奏。
2019年10月,这支教师团队以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的方式“组团出道”,常常走出象牙塔,走到观众中间去表演。
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
3月20日15:00,在天津茱莉亚音乐厅,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将演出舒伯特专场。其中,天津茱莉亚常驻教师四重奏——上海四重奏,将献演舒伯特《C小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四重奏乐章”》,教师们还将联袂带来舒伯特《F大调八重奏》。
去不了现场也不用遗憾,可以看直播!届时,观众可通过澎湃新闻、央广网,以及天津茱莉亚学院的视频号、微博、bilibili官方账号,共享一场美妙的“音乐下午茶”。
上海四重奏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短暂的31年人生旅途中,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
在创作陷入僵局之后,不少作品被舒伯特弃于半途,仅写完第一乐章的《C小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是其中一部。但在舒伯特青年时期谱写的大量弦乐四重奏以及晚期的三首代表作之中,这部作品仍旧有着独特的地位,极富创新和试验精神。
受人之托,舒伯特为当时大热的贝多芬《七重奏,为单簧管、巴松管、圆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所作》谱写了一曲姊妹篇《F大调八重奏》。这部作品长约一小时,是舒伯特众多室内乐作品中体量最大的一首。它的几个趣味之处与贝多芬早期室内乐作品有相似之处,但就其深度和复杂性来说,舒伯特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
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音乐会
时间:03/20 15:00
曲目:
弗朗茨·舒伯特 《C小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四重奏乐章”》,D703
上海四重奏(天津茱莉亚学院常驻教师四重奏)
李伟纲,小提琴
于翔,小提琴
李宏刚,中提琴
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大提琴
弗朗茨·舒伯特 《F大调八重奏》,D.803
周相宇,单簧管
小山昭雄,巴松管
韩小光,圆号
李伟纲,小提琴
于翔,小提琴
李宏刚,中提琴
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大提琴
张达寻,低音提琴
曲目介绍:
弗朗茨·舒伯特《C小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四重奏乐章”》,D703
舒伯特著名的《未完成交响曲》并非是他创作生涯中唯一的未完成作品;在创作陷入僵局之后,不少作品都被他自己弃于半途。
这些未完成的作品包括几首钢琴奏鸣曲,一首清唱剧《乞丐》,以及一首仅写完第一乐章的C小调弦乐四重奏,也就是乐界熟知的《四重奏乐章》(Quartett-Satz)。在舒伯特青年时期谱写的大量弦乐四重奏以及晚期的三首代表作之中,《四重奏乐章》仍旧有着它独特的地位。
舒伯特对这一乐章形式的处理可谓自成一格。虽说舒伯特的作品本就以敢于创新而闻名,但就这一乐章来说,其在音调和结构上的试验更为大胆,是该作品迄今为止最为显著的特征。但在舒伯特的改造下,这一作品中“奏鸣曲式”第一乐章的传统面貌已全然不见。
该乐章的第一主题(或者说是引子?)篇幅简短,以低沉的邻音为主。紧接着的第二主题是典型的抒情曲调,以下中音降A大调为基调。在一段激昂愤慨的过渡段之后,呈示部结束,第三主调G大调出现,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全新的主题,它以一种极具趣味和蒙蔽性的方式对开篇邻音的模态进行了变换,其中降A大调的次要调区不断地以那不勒斯式和弦的形式出现。
在这种不稳定的转调中,发展部赫然登场。从这里作为分界点,此前的乐段都属于舒伯特“三调呈示部”奏鸣曲式的典型风格。 然而,接下来的再现部却一反其道,在多个方面偏离了传统格式。它并没有对第一主题进行重现,而是直接从下主音(降B大调)的抒情第二主题开始,曲到中篇,又被“纠正”为第五关联的降E大调。这使得它的主题和调性都出现了偏差,整个再现部因此存疑。但从这里开始,再现部选择回归原本,最终回归至主音C大调。
在乐章的结尾处,舒伯特精心准备的最后一个惊喜终于亮相,缺失的第一主题带着反复或反向再现的双重任务重返舞台,它在主音小调的回归中宣告了乐章的结束,并与开篇看似犹豫不决但激动不安的低语呼应,完成了整体对称性结构的塑造。
弗朗茨·舒伯特《F大调八重奏》,D.803
舒伯特受人之托,为当时大热的贝多芬创作的《七重奏,为单簧管、巴松管、圆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所作》谱写了一曲姊妹篇《F大调八重奏》,它是舒伯特众多室内乐作品中体量最大的一首。
舒伯特在这部作品的合奏中额外增加了一把小提琴。虽说它体现出来的几个趣味之处与贝多芬早期室内乐作品有相似之处,但就其深度和复杂性来说,舒伯特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
和贝多芬的七重奏一样,舒伯特的八重奏也对传统的四乐章结构进行了扩展,以变奏曲的形式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慢板乐章,以及一个融合了小步舞曲和谐谑曲的乐章,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体量,通曲长达约一个小时。
此曲第一乐章在一个宽广、缓慢的引子中开始,整体以附点节奏为主,它在随后的快板中贯穿了所有重要的主题动机,这是舒伯特另一种“三调”奏鸣曲结构。乐章的呈示部从主音转到关系小调(d小调),然后再转到属调(C大调)。
第二乐章是缓慢静谧的柔板,虽然缺少正式的发展部,但它深入挖掘了转调的复杂性,尤其是降下中音中的朦胧意境,正是舒伯特和弦审美中最核心的敏锐之处。乐章在单簧管精致优美的旋律展开,然后由第一小提琴承接了主题的再现。在处理谐谑曲时,舒伯特采用了贝多芬式手法,对不间断的单一节奏动机进行了有力的加工。中央的三重奏提供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轻柔的低音贯穿始终。
第四乐章( 也是第二个慢板乐章)是一套C大调变奏曲,结构错综复杂,灵感来自舒伯特那些被遗忘的歌曲,他选择了其中一段迷人的旋律进行改编。在全篇所有乐章中,第四乐章最注重探索乐团中的不同乐器组合的多种可能性。第二段变奏将管乐与弦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近乎勃拉姆斯式的丰富质感。正如他著名的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那样,在古典变奏曲中经常出现的像平行小调的简单转调已满足不了舒伯特。为了寻求更丰富的调性变化,他在回到主音大调之前,在降下中音(降A大调)中插入了一个额外的变奏。
第五乐章是一首小步舞曲,柔和优雅的三拍节奏感使它与前面的谐谑曲截然不同(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这两个乐章的节奏分界经常模糊不清)。曲调优美的中央三重奏让人想起舒伯特为大众欣赏而创作的许多“德国舞曲”;从整体上来看,该乐章是整个八重奏中最为轻松的部分。这部八重奏的终章,也是舒伯特对贝多芬的最后一次致敬。它模仿贝多芬七重奏终章,以极其严肃的引子开场,庄重肃穆的基调掩盖了随后乐章主体部分的轻松特性。这一乐章的主体情绪高昂,与第一乐章一样,由两个主要主题构成,且这两个主题都在一个共同的节奏动机中被有机地统一起来。其中小调式引子的回归可谓出乎意料,给整个乐章带来了短暂的不确定性,但片刻之后,一个充满活力的尾声出现,不确定性被一扫而空,作品在庆祝的氛围中结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