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坚守底线思维方能“正善治”

2022-03-16 12: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丨郑赋田(政邦智库研究员、政能亮特约评论员)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从善如流,既是价值取向,也是为政伦理。

底线思维,业已升华为治国理政的方法论。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深邃的传统,忧患意识的逻辑延展,亦即底线思维。

在日常工作中,公职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注重以下几点:夯实“底气”,摸清“底数”,稳住“底盘”,加固“底板”,坚守“底线”。

首先,是夯实“底气”。当今世界,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有数据显示,人类近30年的知识积累量,已远远超出过去300年的积累量。现实热切呼唤公职人员克服“本领恐慌”,自觉提升能力素养。只有努力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避免陷入“绠短汲深”的窘境。曾几何时,“交通方便了,干部离民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民众的交流却少了”。惟有常思民众疾苦,常谋为民之策,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底气”也就十足。

做好基层工作,须摸清“底数”。这里的“底”可理解为“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根据需要向基层开放使用。与此同时,公职人员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才能摸实情,做到心中“有数”。

当下,顶顶重要的是稳住经济的“底盘”。无论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采购经理指数(PMI)、日均发电量等,都需要着力关注。从国际态势的演进和未来趋势来看,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需要融合发展,让传统工业插上数字化、智能化的翅膀,提升竞争力和附加值,才能稳住经济的“底盘”。各级政府部门着力稳就业,也就稳住了经济运行的“底盘”。

“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盛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就是“短板效应”。不过,当前,一些人抓工作一味强调补“短板”,而不是加固“底板”。从长远看,只有把补“短板”纳入固“底板”的制度机制范畴,才能形成有力抓手和根本保障,否则,只会导致“木桶打水一场空”。例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到“建机立制”,既做到精准防控、科学防控,也把握好科学防疫和社会正常运行的“时度效”。

“政府还要兜住底线,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创业者特别是青年人创业解除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这样说。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两次提到“底线”:“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不能把“底线”混同于“低标准”“低水平”。坚守“底线”,不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地在“低线”躺平,而是立足“底线”,迈向“高线”,也就是“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

文章首发于凤凰网政能亮专栏,原标题《政能亮丨坚守底线思维方能“正善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