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书看了就忘,怎么办?

2022-03-16 07: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吴主任 吴主任

看书看了就忘,怎么办?

这是我在抖音推荐图书一段时间以来碰到的比较频繁的问题。我首先想说明一点,你一点也不特殊,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在今天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我们先还原一下最常见的场景。比如朋友一起见面闲聊,问,最近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朋友可能会说,最近有一本叫啥啥啥的书不错。你继续问,讲什么的?相信我,无论你这个朋友是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还是个大作家,他通常也就一两句话,比如就说美国底层的那些故事,视角独特,翻译也好。又或者说,这本书脉络清晰,尤其一些例子特别有说服力。又或者,故事太强了,文笔非常可以。

我这么跟你们说吧,这还是愿意展开说两句的。余华是中国知名的大作家了吧,有一次余华谈到看完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感受,他就说,我看完以后很嫉妒,怎么写得这么牛。

2017年的春节长假,我看完巨厚的一本《米塞斯大传》,整个过程非常享受,但你问我那么厚的一部传记,我记住什么了?我觉得能说出来的都不是重要的。比如一些具体的重大事件转折,世纪大辩论,又或者逃亡美国,找不到工作,反正就是这些人生大事。但我有收获吗?非常有,整个阅读的过程我的精神是相当愉悦的。并且整本书要传递的重要的理念其实已经内化成为我的一部分了。

所以不要因为看了就忘怀疑自己。如果你有非常现实的需求,比如说想在饭桌上显示你的博学,其实一点也不难,带着这样一个目的重新读一遍就好了,就能找到你想要记住的东西,就能开始展示自己的博学多闻了。我这里没有讽刺的意思,多数经典图书都值得隔段时间反复阅读。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2分钟内推荐一本书这件事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就是读过的人也说不出什么,相反没读过的可能推荐得更好。这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本书只是翻一翻就你能判断好与坏,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至少我稍微翻两下就能有个判断,并且对这个判断非常自信。想来,我如今沦为一个抖音职业卖书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相关的暗线都埋在了过去。

30秒的生命精华贵不贵?

据说是某印度导演说过的一段话:

“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而是买到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看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 ..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它非常形象地揭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人生真相,人与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差不多,时间不多不少,公平地在每个人身上流淌而过,这个过程因为人生经历,眼界和对这个世界的思考的不同,人与人的差距早就拉开了不知道有多远。

宝贵的品质必然得之不易,不可能一劳永逸。身上的赘肉不是一天吃出来的,自然也就不是一天能减掉的。突击看十个小时的书,第二天醒来你还是你,但是如果你坚持每天看书学习思考,一年之后,你已经不是你了。坚持十年,面相都会发生改变你信不信?

不知道别的中年人现在是什么感觉,我自己岁数越大,发现能带来快乐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说实话也就翻翻书能让自己觉得生活还是有点意思的。看书还有个好处,就是避开外界的纷纷扰扰,虽然目前看起来依然好消息不断。

原标题:《看书看了就忘,怎么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