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威尼斯双年展揭晓金狮奖、蓝筹画廊开辟新空间...... | 艺术客 · 一周

2022-03-15 1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周,两位女性艺术家共同获得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香港M+博物馆获捐赠12件赵无极作品,涵盖艺术家创作生涯。里森画廊宣布将于夏季以安尼施·卡普尔个展揭幕北京空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以赵赵个展启动韩国首尔空间。机构的扩张与布局,呈现了市场的活力。受疫情影响,上海、深圳多家艺术机构、美术馆、画廊临时闭馆,多个展览延期举办。北京,木木美术馆推出“布鲁斯·瑙曼:OK OK OK”,回溯创作生涯;十点睡觉艺术空间推出“从安东到丹东”,探讨地方研究与空间叙事新可能。“倒春寒”的日子里,请大家观展时务必戴好口罩,保持适当社交距离。

动态

两位女性艺术家共获

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近日,威尼斯双年展公布两位终身成就金狮奖得主:卡塔琳娜·弗里奇(Katharina Fritsch)和塞西莉亚·维库纳(Cecilia Vicuña)。德国雕塑家弗里奇以熟悉的人物、动物或概念为主题的创作,呈现令人目眩的吸引力。维库纳的作品涉及多种媒介和主题,形成“空间诗”。通常,该奖项只颁发给一位艺术家,是对处于生命中后期的艺术家的至高尊敬与欣赏。这是自2013年以来,第一次有两位艺术家共同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塞西莉亚·维库纳是多年来首位获得此奖的拉美裔艺术家。

里森画廊宣布登陆北京

2022年夏季开幕

近日,里森画廊宣布在北京开设永久空间。此全新空间设于北京博乐德艺术中心,占据大楼的整个四层,总面积达780平方米,设有主展厅、多个藏家鉴赏空间及办公室,设计由北京的 Studio HVN 主理。在里森画廊首席执行官亚力克斯·劳格斯戴尔 (Alex Logsdail) 及策展总监 Greg Hilty 的统领之下,北京空间由董道兹领导。届时,将举办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的个展为北京空间揭幕。与此同时,里森画廊宣布全球代理驻上海艺术家李然,他的全新作品也将于北京空间的揭幕展期间首次亮相。

唐人艺术中心开放首尔空间

赵赵“平行之道”揭幕

3月12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宣布正式开放韩国首尔的全新空间,空间位于江南区当代艺术核心地段的SongEun ArtSpace大楼一层大厅,面积640平米,此区域以举办重要的国际展览和推介杰出的外国艺术家而闻名,在韩国当代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人首尔空间委任Yonni Park为总监。同时以艺术家赵赵的全新个展“平行之道”作为启幕首展,展现了艺术家近年来重要的《蔓延》《控制》《天空》等代表系列,以及最新的雕塑作品《龙》《天门·龙与人》等近三十件作品,这也是赵赵的作品在韩国首次重要展出。

M+获赠赵无极作品12件

涵盖整个创作生涯

近日,M+博物馆宣布获赵善美女士慷慨捐赠法籍华裔艺术大师赵无极(1920至2013年)的一批重要作品。赵善美女士是赵无极与第二任妻子香港演员陈美琴(1930至1972年)的女儿。捐赠的十二件作品包括九幅版画、两幅油画和一幅水彩画,创作年份最早为1945年,最晚至2005年,几近涵盖赵无极的整个创作生涯。这是M+首次把赵无极的作品纳入馆藏,也是迄今亚洲博物馆所获赠赵氏作品为数最多的一次,令M+成为欧洲以外拥有最多赵氏藏品的公共文化机构之一。

北京

布鲁斯·瑙曼“OK OK OK“

五十年创作实践引共鸣

3月11日,木木美术馆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合作,呈现美国艺术家布鲁斯·瑙曼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机构个展“OK OK OK”。展览汇集了瑙曼艺术生涯的关键作品,展现了他极具实验性的艺术实践。在回溯艺术家逾50年艺术实践的同时,着重探讨和梳理了他的行为表演艺术、霓虹灯“标志”以及基于声音和移动影像艺术的创作。通过一系列沉浸式空间设计,让观者与布鲁斯·瑙曼50年的艺术生涯产生共鸣。

“从安东到丹东”

全部个人史建构地方轮廓

3月12日,十点睡觉艺术空间举办展览“从安东到丹东:鸭绿江上的木筏、断桥与过客”。展览由建筑师、艺术家梁琛策划,聚焦于“地方”与“边界”的议题,展出岡田和裕、何翔宇、红杏、贾蔼力、梁琛、梁睿、谭振邦、铁笔山房、王宁德、尹吉男、张推推、赵亮、方志小说工作组、绘造社、孙海霆、张烁,16位/组丹东籍和非丹东籍的不同视角的艺术家及小组的创作及项目。不仅呈现史实与文献,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们各自独特的观看视角,拼合、重构、复现出一个个“地方景观”。同时,展览将鸭绿江的空间地理微缩于展厅之中,尝试探讨地方研究与空间叙事的新可能。

张弓个展“到来”

寓言式转译经典主题

3月12日,艺术家张弓于空白空间的首次个展“到来”开幕,展出他于2020年以来创作的26幅布面油画及纸上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览以近年来个人对宗教史经典文本的研读与体悟为主要创作线索,以不同策略捕获方舟、使徒、骑士、天使、恶魔们“到来”的动态瞬间及其改变世间的力量。颇具寓言性质的经典母题与主题进行持续的个人式转译再造,提示着艺术家于当下希望与失望并存的时刻中内省的精神向度,以及对新天新地终将到来的信念与心境。

“昨天是新的一天”

思辨构筑时间与现实

3月12日,由蒲英玮策划的展览“昨天是新的一天”在今格艺术空间开幕。展览题目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的时间悖论,它基于在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现实的当下,如何面对与阐释昨天?如何解读与参与今天?以及如何冀望并构建明天?八位参展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践行着“艺术创作如何与这个充满问题的世界息息相关”。这种相关性既是对现实的关照,也向现实提供了思辨的武器。

杨牧石“逆向复原”

走出雕塑实践的传统框架

艺术家杨牧石的最新个展“逆向复原”在麦勒画廊展出,展出了他在2019年至2022年的创作。走出雕塑实践的传统框架,他在“无效生产”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材料的观察和研究,解构整个展厅空间。在《焊连-遗迹》、《侵蚀 II》、霓虹装置《扭曲 II》中,杨牧石通对现成品进行分类,随之进行腐蚀、切割、焊接、糙化等处理,完成对空间的切割、封闭和拦截。以极端、放大的形式,重新审视高强度劳动与破坏性语言之下的城市景观。

杨黎明“无相之象”

叠加的书写性曲线

艺术家杨黎明最新个展“无相之象”在艺·凯旋画廊开幕。作为艺术家在画廊的第三次个展,展览涵盖了十年间的近20件重要作品,主要展示了这两年的“白色系列”和多幅新作,以及“黑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代表作。“白色系列”强化了画面的媒介物性与触摸感,从而使得那些不断扩展的线条成为了书写的踪迹。通过蔓延的形式与覆盖的色层,进入艺术家绘画世界的一个通道。

上海

蓝骑士空间奏响“蓝色多瑙河”

探索诗意地栖居

3月12日,Bluerider ART上海空间推出春季群展“蓝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呈现12位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透过绘画、雕塑、装置、混合媒材等多元媒介,谱写“社群交响”、“自然咏叹”、“空间韵律”三个篇章。展览将囊括艺术家的最新力作,多位艺术家为中国大陆首次亮相。“社群交响”讨论社交媒体、身份归属、过度消费、交际边界等话题。“自然咏叹”则深入探讨自然万物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空间韵律”,艺术家探索都市发展的角落,利用视觉转换多维空间,展开空间与心灵的对话。

邵纯个展“迷·体”

复现隐匿的在场

3月12日,美凯龙艺术中心上海特别项目空间花厅计划呈现邵纯个展“迷·体”,展出邵纯近期全新创作的一系列装置、雕塑和物件。从古典园林中观看与空间之间相互塑造,到网络空间中图像在无限链接中不断更新和分裂,或是身体与互动界面之间的亲密形式,以及个体与日常物件之间的隐喻关系。在艺术家具身的实践中,丰富物质组合获得了新的形式,显现于展厅的不同房间之中。

南京

艾伯哈德·卢斯中国首个展

叙述流动的生命能量

南京德基艺术空间邀请德国艺术家艾伯哈德·卢斯举办首场中国个展“灵蕴-卢斯的时节”。卢斯研究禅宗多年,受东方哲学“空”的人生观及态度的影响,通过绘画探讨事物本质-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个展共展出40余件作品,以“光(Aura)”、“飞行(Flight)”、“自然(Nature)” 三个版块综合叙述在禅宗哲理的影响下,色彩、光晕、声音、符号、自然界的动植物对艺术家的种种启发,为观众呈现卢斯的精神世界,对生命本质的着迷。

广州

时代美术馆双展齐开

地缘生态与跨学科实践

广东时代美术馆举办展览“叱咤于街中”,集中呈现37件作品和重要文献(包含艺术家手稿、图录、出版物等),对90年代至千禧年初阳江及其周边的艺术实践和自组织进行研究性展示。展览从具体语境出发,将阳江青年拥抱社会现场的姿态及互助精神视为激发行动力的方法来考察,进而对照日渐撕裂的今天,以期对共同处境有所感知。

“李丹:噪音去除”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媒介实验室和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共同发起的“开物者”是一个支持艺术创新的跨学科计划。在项目“噪音去除”中,李丹通过捕捉不同平台和媒介的"噪音"、搜集种种正处在被"降噪"状态的群体、声音和事件,寻找其中互相交错的线索和共通性。

“不止是目光”

三个邀约促成未来的链接

扉美术馆举办群展“不止是目光——由木兰的故事开启的三个邀约”。木兰花开是一个服务于基层流动女性的公益机构,她们的邀约促成了此次展览。展览所呈现的木兰姐妹的生命故事和创作发声,同时也邀请许多关注女性互助与连接的艺术家和朋友们加入,促成了原本不会发生的相遇、对话、合作。最后,以开放的邀约,邀请观众在“看见”与“对话”之外,共同寻找促成未来的链接。

顺德

“尽精微,致广大”

和美术馆推出徐悲鸿作品修复研究展

3月8日,和美术馆举办馆藏作品《徐悲鸿临摹伦勃朗<妇人倚窗像>》修复研究展“尽精微,致广大”。这件创作于1922年的临摹之作不仅见证了徐悲鸿当时对西画的推崇,也展现了他心系祖国,试图利用西方绘画体系力挽国内美术界颓势的决心。作品经由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材料与油画修复工作室精心修复后,重回大众视野。展览正值此画创作100周年之际,以技术与人文交织的视角解读,并寻找此画背后关于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或超链接文章中所用图片。

- end -

布鲁斯·瑙曼:不可绕开的先锋艺术家(文末福利) | 艺术客·现场

5.03亿的雷内·马格利特、年轻一代受青睐、奈良美智个展开幕…| 艺术客 · 一周

伦敦春拍周将启、青年艺术家群展活跃草场地... | 艺术客 · 一周

西海岸淘“艺”热、方力钧NFT作品首发...| 艺术客 · 一周

回溯现实,诠释创造未来的行动| 艺术客 · 一周

谁是靠近艺术家的那个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