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伯肠、肝、肺三病灶由手术机器人一次性切除,3年未复发
肠、肝、肺三病灶同时一次切除3年后,61岁的龚老伯未发现转移。
他是世界首例运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肠、肝、肺三病灶同时一次切除的特殊患者。
在6月16-18日召开的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龚老伯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许剑民教授表达感谢,也赞扬了达芬奇机器人。“感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给我的身体带来很大创伤,还帮我省下了医疗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论坛中获悉,自2006年国内引进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以来,十年间国内累计开展了4万余例机器人手术,涵盖了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胸外科、心外科、小儿外科、甲状腺外科等科室近上百种手术。其中,截至今年5月,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团队已完成1300多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居全国首位,手术的微创率也达到九成以上,费用也有所降低。
肠癌增速显著,癌转移后仍然可有效手术
在中国,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已成为消化道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
最新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最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显著,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七位一跃成为第二位。
许剑民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导致中国大肠癌高发的原因之一;同时,肠镜检查的普及,让以前不易被发现的大肠癌发现率比以前有所提高;大肠癌与老龄化趋势也有关——随着人们寿命延长,大肠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得了大肠癌并非不治之症,即使是发生转移,仍然有机会得到有效治疗。”许剑民教授指出,目前肠癌肝转移出现较为普遍,此外还有肺转移等。
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一项统计显示,被确诊为非常晚期或转移性肠癌患者,经过规范化综合治疗仍然可以重获新生。目前平均生存时间都超过10年,最长达14年,年龄最大的患者已经是90岁高龄。
机器人手术:出血少出院快,一次手术可切除多病灶
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开展以及3D腹腔镜技术的运用,肠癌病灶切除手术正在变得越来越精准,且出血少、出院快,让病人减少痛苦。
中山医院普外科秦新裕教授表示,传统直肠癌采用开腹手术,在腹部从上往下要做长约20cm的切口,将整个腹腔暴露在空气中,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后病人一般要放置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等。术后由于切口疼痛,病人需要卧床4-5天,经常伴有切口感染、裂开、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现在普遍采取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再加上腹腔镜手术,医生做手术如同看3D电影一样身临其境,同时有15倍的放大作用,使得手术操作过程更为精准,切口小、出血少,同时不再需要向以往那样术前禁食,手术后也不再需要放置胃管、引流管等,九成手术病人都接受和使用这种微创技术。”秦新裕教授表示。
不仅如此,目前肠癌患者在肝转移、肺转移后仍可一次手术完成多个病灶切除,手术切口仅约5cm,这种治疗观念为医院首次在世界医学舞台上提出,并经过10年临床经验得到证实。
2014年,龚老伯在中山医院完成一期切除术,为世界首例全机器人肠、肝、肺三病灶同时切除,目前经3年多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明显。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传统手术需要三次切除手术,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每次手术都需要住院7天,但这个机器人手术花了9小时,一次顶替了三次大手术,9个小时,住院7天就出院了,麻醉、住院、治疗等费用加起来可降低1/3费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