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2年GDP增速如何“保五”?
文/周军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
2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公报,2021年中国GDP总额超过114万亿元、同比增长8.1%,远超过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6%的预期目标。但考虑到2020年疫情影响,过去两年GDP平均增速为5.1%。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5.5%左右,5.5%的增速属于此前市场对我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测的高区,甚至被认为是雄心勃勃的目标。
一、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体现了较强的韧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年,积累了应对复杂局面保持较快经济增速的新经验。全年宏观经济政策坚持降杠杆,货币闸门管控较紧,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仅10.3%,通货膨胀不足1%,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高通货膨胀形成鲜明对比。财政政策相对保守,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增长4.9%,但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0.4%,投资没有成为主要的增长驱动力。产品出口大幅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一年之内先后跨越了5万亿美元和6万亿美元两个门槛,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逼近30%。虽然整个2021年都是在紧绷的疫情形势下负重前行,但仍然较好完成了2021年主要目标任务。
二、GDP增速“保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了“四万亿”和的(8%)目标,印象深刻。而过去2年GDP平均增速5.1%、今年目标增速5.5%,俨然进入了GDP增速“保五”(5%)的节奏。
弹指一挥间,2009年“保八”已过去十余年。现在的GDP早已不是2008年那个32万亿的时代。统计显示,按现价和不变价,2021年GDP是2008年的3.6倍和3.8倍。“保五”增量是“保八”增量的3倍多。按不变价计算,2022年“保五”增长5.5%的增量是110亿元×5.5%=6.05万亿,超过6万亿;而2009年“保八”增长的增量是26万亿×8%=2.08万亿,超过2万亿。可见,“保五”的增量3倍于“保八”增量。
//图:从保八到保五,我国GDP总量趋势
三、“保五”实是我国实现中长期远景目标所需
要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中国未来15年平均GDP增速需要保持在5%左右。
按学界较为一致的标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人均GDP至少在2万美元以上。根据我们的模型预测,我国人均GDP在2035年预计可达到2万美元左右,与目前全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相当。然而,2020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较2020年升值6.9%,人均GDP为12551美元,距离2万美元还需翻倍。另外,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年全球人均GDP 10918美元,与我国相近。考虑2045年中等发达国家门槛还会提升,我国要实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GDP保持5%左右增速是必须的。
如果我国GDP能在更长时间保持在5%左右增长,预测我国在2050年左右迈入发达国家门槛。参考去年韩国被认定为发达国家案例,当前发达国家人均GDP门槛约为3万美元。按我们的模型预测,持续保持经济增速5%左右,205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逼近发达国家门槛。
四、“保五”是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健康增长的保护
虽然2021年全年经济增长再次超过8%增速,但实际上,回顾本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速(如下图),经济增速中枢在逐渐下行。从数据上看,在2020年疫情之前的新常态5年,虽然GDP增速在缓慢下行,但基本上都在6%以上。世纪疫情的突袭,到2021年第3、4季度GDP增长速度洞穿了5%增速。从6%跌落到5%以下,只有2年的时间,这种下行速度过快过急,对我国保持健康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利的,对经济中长期增长有比较大的伤害。因此,2022年提出5.5%的增速,是要适当拔高经济动能,将经济增长这个速度表“拨回”正常的增长速度区间。可见,我国今年提出5.5%经济增速、比5%增速还预留0.5个百分点,是有非常深刻的原因和内在含义的。
//图:我国GDP季度增速趋势
五、今年如何“保五”?
去年第3、4季度GDP季度增速已低于5%,又如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资本市场已率先做出了一再下行的走势。如此形势,如何“保五”?
第一,5.5%而不是5%的经济增长目标已表明政府要主动作为。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可看出,经济增长是主基调,政策侧重点已从监管收紧和去杠杆化转向稳增长。
第二,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减税退税支撑企业发展。去年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增长10.7%,而财政支出仅增长0.3%。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今年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而且增加的规模主要用于减税降费,特别是退税,规模2.5万亿元。
第三,增强地方政府财力,保障基建投资。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幅是多年来少有的,增长18%,总规模达到9.8万亿。去年基建投资增速低于1%,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投资资金不足,今年这一局面将会打破。
第四,相对去年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只是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但从“扩大新增贷款规模”、“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要求,房地产业贷款转宽松和年初央行的发声来看,今年货币政策比去年宽松的信号已然明显。
第五,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21年进出口高增长基数,加上全球疫情即将结束,其他国家的出口将逐步恢复,很多人担心今年中国外贸可能很不景气。然而,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出口国,其强大的竞争力仍然能拔得头筹。全球生产生活恢复新增的需求,也将拉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第六,“保五”还要解决几大问题。
一是要减少供给冲击。当前广东、上海和山东等经济大省正在应对新一轮新冠疫情,要有新对策解决疫情冲击。统筹避免能源供给和能耗考核对生产端的影响。去年的能耗考核、能源短缺问题对生产端的影响较大,今年要在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做好平衡。积极应对俄乌战争对全球资源品价格的影响,增加国内资源品价格的调控。
二是提振消费信心。在我国人均收入较低的大背景下,消费仍然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必要的消费刺激政策仍将是有效的。在外贸增速难以持续去年同样高增长情况下,企业更需要内需增长。结合全国疫情态势,当前应迅速出台消费刺激政策,多途径提振消费信心。
三是纠偏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过去15年房地产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较低经济增速、叠加俄乌战争造成外围环境动荡、全球经济增速下行之际,首先要矫正房地产信贷过紧的问题,其次应取消过度限购政策,再次是要降低房地产市场交易成本。
四是鼓励数字经济尤其是互联网投资。去年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出现近10年少有的投资低增速。当前要结合国际经济和地缘新形势,研究出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和服务也多领域融合发展的鼓励政策,鼓励数字基建、新技术和新项目投资,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五是切实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去年北交所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国内资本市场。今年有必要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行为,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缩小与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的差距,扩大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投资者保护,出台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机构投资者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渠道作用,从消费端支撑经济增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