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年共29人遭国家旅游局拉黑,那些与熊游客有关的事儿

2017-06-16 09: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林凡靖

上周末,国家旅游局通报称,“三脚踢断石钟乳”“擅自攀爬巨蟒峰”的4名不文明游客被列入“黑名单”,“拉黑”年限为三年六个月。截至目前,自2015年4月施行《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已有29人(包括1名导游)被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其中在吴起县胜利山景区内,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的陕西人李某被“拉黑”10年,期限最长。

今年4月,来自浙江台州的3名驴友借助绳索、无人机等工具,擅自爬上了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128米高的悬崖。 新华网 资料图

从地点上看,飞机是发生不文明行为的高发地,共有8名游客因为在飞机上发生不文明行为而被列入“黑名单”。比如在飞机上与空姐发生争执导致飞机中途返航的张某和王某、或是在飞行时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的周某等。

那么上了官方黑名单会怎样呢?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不少人认为,上了黑名单固然是一件脸上无光的丑事,但随之而来的惩戒似乎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首先,如何把握“必要时”似乎没有明确的界定,必要不必要由谁说了算?另外,即便向上述机关通报了,是否就可以限制游客在被拉黑期间购买机票、火车票和出境呢?《办法》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事实上,此前就有首批被“拉黑”游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生活没有影响,被“拉黑”后还出境玩了好几趟。

约束性不强,使目前旅游局黑名单制度基本只能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上。涉事游客不需要付出什么实际成本,只是丢了回面子,似乎很难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在黑名单制度上,航空公司的做法似乎更有针对性。比如,6月初在武汉大闹法航柜台的女博士张某,就很可能将被法国航空公司列入黑名单,在全球范围内都无法再乘坐法航航班。不过,各大航空公司也只能“自扫门前雪”,如果该乘客想乘坐飞机到法国,还可以选择其它航空公司的航班。此外,虽说民航局去年2月开始实施《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包括春秋航空、南航、国航、东航、海航等国内五大航司都签署了《关于共同营造文明乘机大环境的联合声明》,建立“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但目前对上了榜的熊游客,也没有提到具体的惩戒措施,只是模糊地提及“可能被航企列入黑名单,在购票和乘坐航班方面将受影响”。

此外,在这些被列上国家旅游局黑名单的游客不文明行为中,有6起是在境外旅游时发生的,占比近三分之一。最近十年来,中国人出境游人数每年都在刷新历史记录,去年更是达到1.22亿人次。而在出境游数字节节高升的同时,被社交网络曝光的不文明行为也随之水涨船高,几乎每个假期,都能看到类似的报道。譬如,在泰国白庙如厕不当,在马尔代夫挖珊瑚,至于到处喧哗、随意插队等不文明行为,似乎已经是大多数中国旅行团的日常标签,根本引不起注意了。

然而,熊游客并不是中国的特产。早在18世纪,法国情色小说鼻祖萨德侯爵的书里,就有关于举止粗鲁的法国游客是如何不受意大利人待见的描述,后者甚至只有假装成英国人,才能找到一间愿意接待他们过夜的旅馆。

风水轮流转,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丑陋的美国人”又在法国成了传奇人物,这个形象特指那些身穿印满花朵的夏威夷短裤和衬衫、在卢浮宫里大声吵嚷的美国中西部人士,他们还会因为在高级餐厅里吵着要喝可乐而非葡萄酒而被赶出餐厅大门。在自己国家,美国人也留下了奇葩的行为:黄石公园刚刚建好的时候,从城里涌来寻找野趣的人们会在温泉里洗袜子、把名字刻在脆弱的火山岩上,还会削一些岩石碎片下来装饰自家的壁炉架。此外,他们会射杀进入其视野的所有野生动物。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顶粗鲁的桂冠又戴到了日本人头上,他们成群结队地从大巴上涌下,热衷于在看到的每一件事物前摆出V字手势拍照,甚至不放过别人后院里的一根晾衣绳。

今天的中国熊游客,就如同多年前的美国和日本熊游客,由于缺乏教养而不受国际社会待见。而熊游客为何在境外旅行时格外熊?这其中固然有国民素质教育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的缘故,不了解当地的习惯与民俗恐怕也是原因之一。譬如新加坡就不允许游客携带口香糖入境,如果这样做就可能会导致高额罚款和二次入境被拒。相信随着国人旅游经验的增多和国民素质本身的进步,中国游客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会逐步改善。当然,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条款也要尽快跟上才好。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