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晚期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外科力量
原创 心电感应 胸外科叶亮医生
熟悉的一个场景,日剧白色巨塔中,财前教授身患肺癌,由其老师手术,将胸腔打开,探查发现广泛转移,老教授叹口气,只能将胸腔关上结束手术。
多年来,这个熟悉的场景,似乎成为铁律,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已经失去外科治疗价值,外科手术甚至可能不但不能延长生存,反而会因为创伤而缩短生存周期。
但这就是一成不变的吗?
3年前,一个手术台上,似乎也发生了同样的一幕,外科医生打开胸腔,发现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满布白色结节,各取一个活检,证实癌转移。
怎么办?按常规结束手术关胸?那患者可能没有多长时间的寿命了。
这位医生做了一个让现在的我想起来都无比惊讶和敬佩的决定,在家属的同意下,切除了原发灶的肺叶,同时将所见的转移结节全部电灼碳化。
这个惊世骇俗的大胆决定获得了老天的帮助,在对切除肿瘤病灶的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可以配上靶向药。就这样,患者在后续靶向药的帮助下,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的,完全“健康的”生活了2年多,直至半年疼痛检查发现再次转移。
如果不是当初手术医生的大胆冒险,患者不可能有这么长的无病生存期。
另一病友,胸痛,检查发现肺癌多处转移,按现行的指南,转移≥3,即不可考虑外科治疗,各方纠结许久,仍未鼓起勇气挑战“铁律”。按现行的常规路径,进行靶向治疗。起初,病灶明显退缩,一片欢喜;但很可惜,几个月后,肿瘤卷土重来,气势汹汹……
我们究竟是否有勇气挑战曾经的“铁律”?我们是否拿得出可靠的证据来改变规则?可喜的是,这样的探索已经开始。
个人浅薄之见:在肿瘤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如果手术创伤小,应该积极手术切除较大的原发癌巢,最大限度的减少瘤细胞负荷,使得器官局部组织正常化,以外科强力帮助机体回复健康状态。
原因有以下几条毫无根据的臆想:
肿瘤细胞数量多,由于肿瘤细胞本身增殖失控和易突变的特点,导致出现耐药突变的几率大,如果减少肿瘤细胞数量,特别是原发灶较大,去掉原发灶后肿瘤细胞数量大为减少时,产生耐药突变的可能性将大大下降。
肿瘤原发灶较大,病灶中央由于缺血产生坏死,可能合并感染。这种情况下,机体不但是受到肿瘤细胞的局部侵蚀破坏、转移威胁,还要面临坏死物质的吸收,慢性感染的消耗。特别是在病灶的微环境,由于肿瘤的侵蚀已经破坏了正常的微观解剖结构,导致机体运送来免疫细胞,运送走坏死物质的能力都大大下降。这种情况下,外科的介入,瞬间以强大外力打扫战场,局部立刻变得干净清洁,对机体是巨大福音。
原发灶是肿瘤老巢,这里的正常组织结构破坏最为严重,机体最难在此处形成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攻击和杀伤,这里是肿瘤固守,并不断增殖,不断向外扩散的原点。如果以外科强力瞬间拔掉肿瘤据点和老巢,对肿瘤整体打击巨大。
以上之胡思乱想,完全来源于临床实践中的感悟,支持论据甚少,抛砖引玉,希望以一孔之见,引发全民热议,深入研究,最终引发全面变革,造福大众。

原标题:《晚期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外科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致命三秒,真相待解
- 外交部回应中方有关联合演训
- 王毅谈中俄务实合作成果和目标

- 雷军回应SU7车祸:很多问题此刻还没办法回答,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 美股开盘:道指跌0.38%,标普500指数跌0.38%,纳指跌0.46%

- 太阳系行星中,有一颗星在傍晚被称为长庚星,清晨被称为?
- 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精确测定的原理

- 15又见庞麦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