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赵博,绘画是骗不了人的

2022-03-12 09: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点击关注→ 艺术栗子

2008年后,艺术市场经历了一波“过山车”式行情,此后,市场开始寻找新的目标——青年艺术家。从2011年80后艺术家开始在二级市场频繁亮相,到2022年他们站在聚光灯下,用了十年时间。2022年年初一份“二级市场的80后艺术家”榜单中,根据14家指标拍卖行的公开数据,赵博作品总成交额位列前20。这十年恰好是赵博走出象牙塔的十年。

在当年的“北漂”大潮中,赵博毅然决定留在家乡沈阳。他像一位林中隐士,每天在窗外有着一大片树林的工作室中创作,与外部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从2006年明确创作方向,到2011年与画廊签约,生长于东北的他,绘画却并不是那么东北。平均每年一个个展的频率于北京和台北亮相,从中可以看到他对本真的执念,毕竟绘画是骗不了人的。

01

关于找自己

2015年个展“意识图景”中,一组水彩画《我的一天》描绘了艺术家的日常。早上8点开车去市郊的工作室,在工作室陪伴赵博的是自己养的花草,阅读和音乐也是长期相伴的“老友”。画累了就去河边跑步,偶尔去电影院看个电影,晚上和家人一起散步,看都市夜晚绚烂的灯光。工作室外是一片树林,这是赵博作品中常见的森林景观的创作来源,绚烂夜晚的意象时不时闯入画中,变成依然“发光”但不会闪烁的色块。

赵博《我的一天》

到工作室后,我会先静静地坐一会;

工作室外是一片树林,我每天都会看到它;

然后我会开始工作,从上午一直画到傍晚;

工作室里养了一些花草,养花的好处是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

赵博《我的一天》

有时画累了,我会去河边跑步;

河边总是有很多露营的人;

晚上我会和家人一起散步;

都市的夜晚总是绚烂的。

艺术是打开心灵窗户的通道,艺术家不能做文化判断,但是可以用非常私人化的方式去观看世界,体验这个时代,再用自己的语言输出新的角度。赵博的创作来源于个体的身心体验,从日常生命体验中寻找养分,阅读历史、感知当下,这成为他创作和思考的重要基点之一。

工作室一角

看似简单的创作逻辑,实际上需要经过艺术家自我觉醒来达成和谐统一。初入鲁迅美术学院读书之时,赵博接受了非常精英化的教学,然而他却感到迷茫。直到大三时读到关于后现代的书,看到了创作者与世界的关系,那层挡在前面的“窗户纸”突然被捅破了——艺术家需要在文化情境中生发。那一年是2006年,2007年大学毕业时,他持续至今的创作语言已经有了最初的面貌。

赵博《冷酷仙境3号》

200×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7

赵博《无名之境2号》

230×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2022

赵博将自己十余年来的创作实践,分为两个转折点:2014年,他开始从本能绘画意识到“艺术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地观看你的生活”,2015年举办个展“意识图景”;一个是2020年,因为疫情而出现停顿后,新的生发集中在北京索卡艺术的个展“纪元”(2022.03.12-5.08)中呈现。

2021年,赵博看完一部科幻电影后从电影院走出来,看到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玩手机,全程零交流。这个场景给赵博带来巨大的震撼。无数次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在那一瞬间触发了他,他忽然意识到世界巨变正在自己身边沉默地发声。“纪元”这个词跃入到赵博的脑海中,恰在此时,他的观念和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推进。

赵博《启示2号》

170×140cm 布面油画 2012

赵博每次个展的名字几乎都是他自己起的,从“启示”“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再到2022年的个展“纪元”,看似无关联的题目中却埋藏了一条隐形的线索——他将对世界的观察,对文学的阅读,对哲学的理解融入到题目之中。纪元是纪年的起算年代,也是一个新世界开始的基年。疫情改变了世界,同时也让数字技术更为深入地融进我们的生活,他相信现在⼈类站在新时代的基点之上,这也是自己的新起点。

02

关于创作

从本能绘画到意识绘画,这中间经历了本真的转变。在心手之间,艺术家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在画布之上,这也是赵博常说的,绘画是骗不了人的。赵博个展的主题、系列的名字、作品的内容,形成了三条平行线,共同构成了属于艺术家的世界观。

赵博《神圣森林-诞生》

250×150cm 布面油画 2021

在赵博具有表现性的具象绘画中,所有的景观都是在室外的,这不仅是因为工作室的地理位置,更是有着明确的精神指向。在他看来,室内的风景偏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室外的风景有着强大的中国传统宇宙观。在“无名之境”的创作中,能够明显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痕迹。

2017年,赵博去台北做艺术家驻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很多古画原作,那种遨游宇宙天地间的快感深深刺激到他。而在赵博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汇聚中国晋唐宋元书画精品的宝库,他时常去辽宁省博物馆看画,在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中有了“无名之境”这一系列。

赵博《无名之境1号》

230×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2022

赵博《无名之境3号》

230×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2022

此次展出3件的“无名之境”系列作品,每张作品都耗时3年时间创作,构图中有着明确的向宋元山水,如《溪山行旅图》致敬的痕迹。将东方绘画的传统精神内化,这是每位中国当代油画家的必经之路。“无名之境”就是赵博在这一领域实践的重要成果。

同时展出的“星尘”系列与“无名之境”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在台北驻留时,在寺庙中看到香灰飘落,赵博联想到了人类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这一系列主要基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创作,不带有物理性色彩。无论是摇曳的椰子树,还是数学符号,都是人和自然界沟通的纽带,同时反思人如何与自然相处。

赵博《星尘1号》

34×28cm 纸板综合材料 2021

赵博《星尘4号》

120×9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这两个系列一个是向传统致敬,一个是幻想五维空间,足见艺术家对于世界的强大好奇心与探索欲。有趣的是,对于两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的创作,赵博均使用了部分现实世界的物理材料,咖啡粉的混合物、外卖包装盒、轻质陶泥手工等,这些与自己生命经验有关系的“无用之物”,让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以物理的方式相连,拉进空间的距离。

赵博《星尘8号》

120×9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有趣的是,虽然自己的画面中很少出现具体的人,但是赵博喜欢的画家却是20世纪主要画人物的大师。从弗洛伊德、培根、巴尔蒂斯等人的创作中,他更关注绘画中如何传达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景观之中。画面中的各种符号,例如梯子、斑马、东北虎、拿着帆板的人……正是情绪迸发的载体,恰是艺术家思考的出口。

赵博《神圣森林-无题》

120×90cm 布面油画 2021

最新系列“神圣森林”中的机器人,意味着艺术家对于未来的思考。大卫·霍克尼曾说:“从画画的角度来说,始终有东西可以做。绘画不会消亡,我们永远可以在传统里找到它固有的生命力,它会一直延续下去。”进入新世纪后,人们总乐于探讨一个问题,古老的绘画如何回应时代?赵博也曾尝试装置和新媒体,最终还是将精力放到了绘画之上。并非仅有媒介转换这一种方式,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凝聚到画面之中,也是一种回应。

赵博《神圣森林-牧场》

250×150cm 布面油画 2021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艺术家始终还是要回到本真之中。“存在”的哲学始终是赵博艺术上所探索的核⼼思想之一,例如赵博画了十余年的森林,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对存在的本真状态的比喻说的那样,真理就像那“森林中的空地”,是一个光明、黑暗、阴影共同交织的地方。森林既是赵博每天在工作室看到的风景,也是他心灵的栖息地,是思想和欲望的共生之地。无论是画面中的机器人,还是愈发充满希望的色彩营造,都是一种新的诗意的栖居。

03

关于东北

近些年对于东北的热度,源于国家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呼声。大多数人想到东北,都会与老工业基地挂钩,人口流失亦是其面临的一大问题。很多艺术家都选择到北京或者上海工作生活,尽管有数次到北京的机会,但赵博毅然选择留在了沈阳。

赵博《星尘3号》

34×28cm 纸板综合材料 2021

赵博《星尘11号》

40×30cm 2022

布面油彩,丙烯,咖啡末,乳胶,喷漆,沙质塑形膏,纸板

2007年大学毕业时的“北漂”潮,大量美术生毕业后到北京创作,赵博选择留了下来;2010年后,许多画廊主、经纪人来到沈阳,试图找到被埋没的东北之星,还在读研究生的赵博与索卡艺术签约后,他还是没有去北京。在他看来,艺术需要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甚至是城市间的距离。

在近现代中国,东北可谓一个特殊的地域。对绘画传统的坚守、对新事物的好奇,都让东北在老工业基地的遗存下有着特殊的独立性。恰巧也是这种独立性,让东北群星璀璨却又集体孤立。在东北以外,经常可以看到市场的两极化选择,一种是极致的魔幻现实主义,一种是对于诗性的理性狂热。在这两端之上,搭建出东北当代艺术的一个切片。赵博属于后者。

赵博《星尘7号》

120×9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

不同于前辈们对老工业基地的热衷,80后的东北艺术家更倾向于自我表达,也让这一代的艺术家看起来不那么东北。与现在的东北截然不同的是,工业最兴盛时期的东北,受教育程度偏高,也曾经出现东北绘画的辉煌时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东北画家尤其注重绘画的文学性和诗性。赵博错过了东北工业、东北绘画最辉煌的时期,在咂摸过古代绘画、西方绘画之后,他更倾向于揉进来,然后以自己的方式打出去。国家要有历史才能强盛,绘画要有历史才能创新。

生在80年代,对于赵博来说是幸运的。这是一个无论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随时掌控自己了解世界的开关。与外部世界保持距离和敏感性,因此才会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性反思。把这些思考都装进大脑的一个空间中,等待触发的那一刻。最后的呈现是无法预设的,这就是艺术的偶发性。

赵博《神圣森林-明天》

250×150cm 布面油画 2021

绘画是一个与身体亲密接触的过程,画面气息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密码”:师承、籍贯、性别、性情……十余年来,赵博的画面极具辨识度,在一片梦幻的、广袤的景观中,生活中的人、事、物隐藏其中,不安的情绪蔓延其间,形成新的故事。经常出现的三角构图体现出艺术家强大理性的一面,尽管每一张作品都是经过无数次尝试后深思熟虑的结果,赵博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计划性。从本能绘画到意识绘画,在总体思考的框架下,夹杂着太多的偶发性。

“绘画本身是困难的、模糊的,但是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说不清楚的东西正是绘画的原动力。”赵博说。

文字|顾博

图片|索卡艺术、赵博

往期阅读

澳大利亚进入紧急状态,艺术机构受灾!上海多场馆闭馆、国美附中发声明辟谣、“计算机艺术之父”去世 | 晚安栗子

2022-03-09

多家建筑事务所停止俄罗斯项目、俄寡头退出西方艺术圈、89岁小野洋子重新诠释《切片》| 晚安栗子

2022-03-06

《艺术栗子》媒体矩阵

人民日报 澎湃 今日头条 网易 正观

腾讯 百度新闻 艺术头条 微博 搜狐

抖音 小红书 bilibili 视频号

关注公众号

原标题:《赵博,绘画是骗不了人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