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正在消失|如此单纯的感伤
这本书虽然是薄薄的一册,却带有函套。函套正面和背面都印有图案,两幅图案其实来自同一张照片,即书中标明拍摄于“ ’89 12 27”的那张街头景观,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栏一侧,放着一张硬纸板或者金属板做成的人形招牌,招牌是一位长发呈波浪卷的女性形象,头戴蝴蝶结,身着长裙,腰间系着绸巾,也打一个硕大蝴蝶结,与头发上的蝴蝶结相呼应。这位招牌女士怀抱一只黑猫,给人留下至深印象,因为这只猫炯炯有神的两眼与主人空洞的眼神,对比极为强烈。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另外三张照片上。它们分别是:’90 1 22、’90 1 24和’90 1 26。
函套正面的图案是招牌女士的头像,背面图案是猫的特写,寓意一目了然,因为女人和猫正是这本书的主题。
函套是用一种水墨效果的工艺印制的,正面除了用大号字体印刷的标题和作者姓名,还有对书中内容所做简介。本书包括感伤之旅和冬之旅两部分,前者收录21张照片,后者收录了91张照片。
如果函套插在书架上,放在其它书中间,可见的就只剩下函脊部分。这部分自上而下,分别是竖排的书名、荒木经惟、新潮社和定价。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也以较小字体竖印在函套开口部分可见的书脊上,只是书脊上没有印上价格。非但没有印价格,一本书作为商品的其它必须信息:广告、ISBN编号以及条形码等,都从书中移出,印在了函套上。
因此,从函套中抽出来的是一本纯粹的书,有完美无缺的装帧,其中最夺目的,是以红色棉织斜纹布包覆的封底和封面。织物触手略感粗糙,如果细看,尚可见棉纱纺织时所循的纹路。布面染以如此鲜艳的红色,在我所过眼的书籍中,再没有第二本了。
书长18.8厘米,宽26.3厘米(因为是硬封,内页纸尺寸比封面尺寸要小一圈)。除了书脊上有黑色字体印刷的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称,封面和封底没有任何文字。和一般洋装书不同,此书像传统和籍或汉籍那样,向右翻页,所以封面右上方以特殊工艺印有一只带眉毛的眼睛图案,以示区别。封面和封底内侧,以厚纸贴住红色织物的边缘。
这种纸值得专门说说。因为书中前后扉页用的是同一种纸。纸虽然厚,迎着光却是半透明的,质地非常特别。相比之下,印照片所用不透光普通铜版纸,就显得平常了。
全书第一张照片,是荒木经惟与妻子阳子的结婚照,拍摄于1971年7月7日。全书最后一张照片,是一只黑白花小猫在楼顶积雪中玩耍,拍摄于1990年2月1日,也即阳子葬礼后的第三天。这只猫是荒木夫妇养的宠物,据说名叫波洛。自拍究竟没有拍猫来得方便,所以出现在这本书中的波洛,有时候是猫,有时候则是荒木经惟的化身。
书中的情感很纯粹。作为读者,我从未在其它书中体验过如此单纯的感伤。这本书的设计和装帧,很好地保存和揭开了这种感伤,既不减之一分,也绝不增之一分。
荒木经惟拍摄、使用、展示照片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背后的考量,向来相当复杂。包括他本人在内,对此已经有种种解释。“私摄影”也好,“写真日记”也好,不一而足。荒木经惟这个人和他的作品,确实有趣。不但有趣,也有情感的深度。另一方面,他虽然早早离开了广告业,却能够把握这个行业的精髓。比起从布满广告说辞的函套里抽出这本书,要把作为广告的荒木经惟和作为艺术家的荒木经惟区分开,实在困难得多。
但我之钟爱荒木经惟,并不是因为他任何意在惊世骇俗的言论和作为,也不是因为他对照片的商品潜力所做的独一无二的探求,而是因为这本书。
完全是因为这本书,以及书中单纯的感伤。
感伤之旅·冬之旅
1991年2月25日初版
2009年1月20日第十八次印刷
新潮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