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政协委员张颐武: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需人人参与
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我国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新媒体的繁荣让新闻传播的活跃度大幅度提升,不过,也给新闻传播有序发展带来了挑战。
据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的提案。提案指出,目前,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方法,加强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
近期,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该提案的起草者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进行了专访,他针对我国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当前困境与发展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受访者供图
“我国新媒体发展属于第一梯队”
澎湃新闻: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也促进了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我国新媒体领域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张颐武:中国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不断地有新增长点、新趋势出现,因为我们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有比较好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而且无论是从商业的应用到社交媒介、社交媒体的发展,再到大数据的应用,以及现在更新的基于5G新技术的发展,都给我们新媒体的发展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撑,它建构的这套商业、技术和文化的逻辑是非常顺畅的。
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在全球来说也是非常活跃的力量,属于第一梯队。我们现在有一些应用,比如网络支付,环境比很多国家都要好得多。我们还独立发展了不少以中国为基地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澎湃新闻: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对社会产生最大的积极意义是什么?您有哪些直观的感受?
张颐武:一是它具有高度的便捷性,提供了一个让生活更便捷的方式;二是它让交流更加容易,新媒体采用了很多新方式让交流更容易;三是它有强烈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体,内容非常丰富,提供的资源非常多,所以实际上它既个性化,又多元化,总体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是,新媒体的加速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数字生活。比如网络视频特别是短视频的兴起,以生动形象的片断性呈现、多元化题材,满足了网民多样化需求,同时,它也具有社交功能,能够通过拍摄、观看和点赞、评论等行为,让用户之间形成互动。此外,短视频的内容和类型都很丰富,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又有顺畅的用户体验,也可以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
“要加强新媒体的法治和伦理建设”
澎湃新闻: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挑战:谣言、诈骗、人身攻击、恐怖主义、色情、暴力等问题的存在,您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是必然会出现的吗?现在新媒体发展还存在哪些困境?
张颐武:新媒体技术有好的地方,也会有负面的因素,这是必然的。它便捷度高、交互性强,这种情况下做坏事也更便捷了,就容易产生虚假消息。比如点对点传播的谣言,基于交互性传播面会变得又广又快,此外,还会有不负责任的网暴等行为的出现。
我们在提案里具体谈到四点问题:一是网络谣言盛行,一些突发社会事件、疑难或典型案件出现之际,往往伴随网络谣言;二是网络暴力愈演愈烈,近年热点事件中因被传谣而遭受网暴侵害的案例屡见不鲜;三是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例如青少年参与的“饭圈”文化,青少年被经纪公司引导去为明星控评和打榜;四是网络审丑诱发低俗风气,一些新媒体为迎合年轻人猎奇心理,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大肆炒作丑陋恶俗现象,导致社会心态部分扭曲。
这四点主要是基于对人们精神方面的影响。但其实在经济方面新媒体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个人信息泄露、诈骗造成的财务损失、知识产权侵犯等等。
澎湃新闻:到现在这些现象并未根除的原因是什么?
张颐武:这些现象和社会的复杂性有关系,要根除,难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的条件是具备的,应该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
我认为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网络司法和执法,加强应对新变化和新情况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用好新闻工作者的能力,拓展国有新媒体的运营空间,加速推进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建设;三是建立新媒体行业伦理规范体系,加强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四是建立新媒体伦理评估的社会协商机制。
澎湃新闻: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是否有统一的媒介伦理标准?
张颐武:媒体分专业和非专业,专业的传统媒体有一套审稿的机制,是比较完备的,虽然也会有假新闻和其他问题,但整体上它对信息把关控制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相比而言非专业的自媒体,随机性就很强,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所以它在伦理上没有传统媒体那么规范,但是它也需要遵循法律和法规,包括在公序良俗的基础上运作,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
就自媒体来说,我觉得比起那种严谨或者是规范来说,它会稍稍地更活跃一些,环境也会更宽松一些,但也必须依据我们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公序良俗来运行。
澎湃新闻:如果想要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氛围,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张颐武:需要加强新媒体的法治和伦理建设,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网络管理部门与政法机关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新媒体领域的管理和执法。
提案里的四条做法都有一定针对性。比如说法律法规的问题,因为新媒体涉及的面特别广,需要理清、界定一些状况,加强互联网的法制建设。同时,我们媒体平台的建设也很重要。还有伦理体系,社会、专家等各方面动员起来,通过探讨,让行业协会发挥作用。
当然,我认为,最核心的其实还是网络,一方面是平台自律,平台要有一定的严格处理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网络舆论自身的自净功能要充分发挥出来。假新闻要靠网友自己来识别来更正,有些我亲身见证了不是这么回事,我就说出来。要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让公民能够更加清晰地处理这些问题。
“每个网络参与者都有责任”
澎湃新闻:新媒体时代,政府、行业、社会、公民都应该注意什么?
张颐武:每个网络参与者都有责任,首先国家有监管和引导的责任。
第二,政府各部门,比如网管部门、公安部门、司法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管理和引导。
第三,行业平台有管理约束的责任。需要通过契约的形式对参与者进行一个制约,平台的责任在这个领域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第四,网络的参与者——受众需要提高网络素养,增强辨识能力。
各方参与网络生活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尤其我觉得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平台责任是非常关键的。另外一方面是网络里的意见领袖或是舆论的重要的参与者、内容提供者,需要积极作为。
澎湃新闻:在未来,您认为理想的新媒体时代应该是怎样的?还需要多久能实现?您将最关注新媒体领域哪方面的发展?
张颐武:理想的新媒体时代应该是风清气正的。第一,我们经常讲网络空间清朗,就是说谣言也应该在可控制范围内,没那么多谣言,如果有谣言也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做到迅速澄清。
第二,网民的网络素养要提升,一方面要遏制网暴行为,另一方面大家也要增强承受力,因为网暴不是对人实质性的、生理上的严重伤害,而是心理上的。如果我们有更好的网络素养,我觉得伤害可能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同时我们大规模地先去打击网暴,相信可以将其遏制到一定的程度。
我觉得未来的趋势还是新技术的发展。元宇宙这个说法大家最近在热议,但是总体上这些新的技术,比如AR技术,VR技术,基于5G新的一代互联网技术,都对互联网的影响会比较深刻,总之趋势一定会越来越好,出来很多新的可能性。但目前看的话仍会是,以社交的高黏着度为基础,然后衍生出视觉互动、感受相关的多种类型的产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