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两会聚焦|两场部长通道:6位部长答21问,传递权威声音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2022-03-10 08:2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期待明年春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相见。再见!谢谢!”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结束后,主持人跟媒体记者们“道别”时说。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举行的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一共举行了两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第一次是在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议结束后。3月8日举行的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最后一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也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第15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

在这两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和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等六位部长先后亮相,与媒体记者“云”见面。

隔着屏幕,他们分别回答了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澎湃新闻等媒体记者提出的21个关于经济增速目标、“双碳”、减税降费、耕地保护、企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洪涝灾害防御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两场部长通道:6位部长答21问

人民大会堂北门一段长度不过百余米的通道,近年来因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的答记者问,已成为全国两会重要的新闻场之一。在这个通道上,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发布权威信息、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难点问题,因此被称为部长通道。

自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总共举行了15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媒体记者们一共采访了82人次的部长。自2020年以来,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部长通道依然开启,做到了要素不减、质量不降。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结束后,主持人介绍,“朋友们,今天我们这场部长通道也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第15场部长通道。这15场部长通道,大家一共采访了82人次的部长。”

值得一提的是,部长通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完善。比如,2017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首次竖起问题征集二维码的牌子;2019年“两高”负责人首次亮相部长通道;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部长通道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两场部长通道上通过视频方式接受采访的六位部长中,除了2021年履新水利部部长的李国英是第一次亮相部长通道之外,何立峰、刘昆、唐仁健、王志刚、肖亚庆等都是“老面孔”。其中,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自2018年以来第四次走上部长通道。

这两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六位部长总共回答了媒体记者提出的21个热点问题。

回应社会关切,传递权威声音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两场部长通道上,六位部长回应了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向社会传递了权威声音。

其中,何立峰表示,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一年GDP增加了13万亿元,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第一次,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强、韧性很强。

刘昆说,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对于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唐仁健表示,尽管我国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目前粮食供给总量是充裕的。

王志刚介绍,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我国国家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达到了去年的第12位。

肖亚庆表示,我国制造业总量已经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的31个大类、工业的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都是齐全的,这为我国工业经济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国英介绍,河湖长制实施以来,在省市县乡四级设立了河湖长30万名,基本上我们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

此外,六位部长还就“双碳”、减税降费、耕地保护、企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洪涝灾害防御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连着民生冷暖。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两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在六位部长们与媒体记者隔屏一问一答中,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指标、一条条举措,彰显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与信心,呵护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