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莞智能手机制造高地初成:全球1/5东莞造,推动机器换人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曾是“世界工厂”东莞制造业盛况的写照。而今,这种盛况在智能手机行业重现。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广东省东莞市经信局获取的数据显示,2016年东莞手机出货量为3.13亿台,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2亿台,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0.5%。2017年第一季度,东莞市智能手机产量为9610.79万台,同比增长42.5%;出货量为8015.86万台,同比增长6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5.14亿元,同比增长42.8%。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东莞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产业链,这是基础,但更主要的是在这些年里面,东莞推进智能制造不遗余力,现在所有的手机如果背后没有庞大的智能制造支撑,形成不了集群产业的优势。” 6月8日,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在接受“粤造粤强——广东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主题网络采访团采访时这样说。
已实现集群化发展的东莞智能手机产业也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东莞市智能手机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就指出,“东莞智能手机企业除华为、金立、宇龙通信、步步高、奥克斯等拥有自主品牌外,大多数仍以贴牌、低端产品为主。同时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产品价格等于甚至低于成本,企业利润空间紧缩、部分整机企业利润空间仅为3%左右,竞争优势不断衰减。”
根据《规划》,未来几年,东莞市将加大对智能手机产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建成全国智能手机创新研发基地、全国智能手机自主品牌培育孵化中心、全球智能手机整机重要制造基地。
东莞模式
梁维东介绍说,“东莞是一个通过国际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这个路径走出来的城市,它的外向经济相当突出。在工业化的前期,东莞以来料加工为主,以订单式的生产模式为主,所以对创新驱动的依赖度是不高的。”
20世纪70年代后期,受国际产业调整趋势的影响,香港、台湾的制造业正准备向中国大陆转移,同时积滞港台的大量资本也在谋求投资出路。
1978年8月30日,东莞县二轻局与港商张子弥的香港信孚手袋制品厂签下了东莞第一宗来料加工企业合作合同。合同规定:由港方提供设备和原材料,并包产品外销(俗称“两头在外”),东莞则提供厂房和劳动力。9月15日,坐落在东莞虎门的由原东莞太平竹器厂改造而成、与港商合作的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
从此,东莞点燃了利用外资的星星之火,“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企业在东莞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至1993年底,东莞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并确立了国际性对外加工基地的地位。
1994年10月,东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战略。在这一阶段,东莞引导推动已有外商投资项目由低附加值、粗加工转向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科技成为东莞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电子信息产业(IT)发展最快,使东莞迅速成为中国的“IT新都”。
2007年1月,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又确立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即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社会转向高级城市社会。但在推进“双转型”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于2008年突袭,东莞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弊端和风险暴露无遗,30年来持续两位数字增长的东莞GDP,于2009年一季度史无前例地负增长2.3%,对外出口下降了25.9%。2009年,东莞GDP增长5.3%,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增长速度第一次从两位数退减到一位数。
智能制造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莞开始思考整个制造业如何发展。在‘十二五’期间,东莞在创新驱动方面就做了很大的努力,这也使得整个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在不断的进步。”梁维东说。
2015年,东莞在全国率先以“制造2025”为主题,发布市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制造、优质制造、集群制造、绿色制造“六大工程”。
同时,还邀请中国工程院编制《“东莞制造2025”规划》,针对“六大工程”分别明确了重点突破方向和工作措施,为东莞制造由大变强规划了实施路径。
智能制造是“东莞制造2025”首发工程。东莞出台了实施《东莞市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选取东莞最具代表性的3C产业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具有“三国”特征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即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系统、国产机床装备及配套国产工业机器人),并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生产,市财政按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20%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手机行业的发展路径就是东莞智能制造工程实施过程的写照。早在2012年,东莞智能手机产业总产值达到1265.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22.4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2012年,全市手机产量2.2亿部,同比增长26.3%,约占全省手机产量的40%。
如此大体量的产业规模却不被大众所熟知,其主要原因是自主品牌的实力不够强,而今这种局面已经有所缓解。华为、vivo、OPPO、金立等已经成为国内智能手机行业的龙头品牌,并且带动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基本覆盖了智能手机整个产业链条。
东莞市经信局局长叶葆华介绍说,日前,国务院通报表扬珠三角三座城市7项工作,东莞占3项,“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正在其中。
机器换人
在传统人口红利减弱的情况下,东莞智能手机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凭借“机器换人”展开了新一轮技术改造。
“从2014年开始推行机器换人,累计投入机器人2000台左右,开发自动化转机1500余出台,累计节省人工近6000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东莞市‘机器换人’的示范企业。”智能手机机壳制造企业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项生介绍说,公司现在的战略是能用机器人替代的,能替代一个替代一个,成熟的生产线就采用自动化,车间逐步做到无人化,然后实现整个工厂的智能化,从点到线到面,到整个工厂。
东莞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也显示,2014—2016年,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和设备升级改造。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底,仅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项目就达2698个,总投资约386亿元,“机器换人”设备已经超过8万台。
三年多的攻坚,“机器换人”为东莞带来了“三提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技改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86亿元,同比增长近50%;产业竞争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1倍;产品质量明显改善,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7.4%提升到92.2%。
《规划》提出,要加大智能手机产业链关键设备本地化制造能力建设,引育并举,支持高端显示屏及组件生产设备、CNC数控机床、表面贴装设备、手机摄像模组生产设备、手机周边配件数控设备等产业链关键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叶葆华表示,接下来,东莞将首先启动“百、千、万”工程。“百”指建设一百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千”指开展一千家企业智能制造分析诊断,“万”指开展一万人次技术工人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培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