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徐匡迪演讲实录审定稿:雄安新区规划预计9月底告一段落

澎湃新闻
2017-06-08 20:22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6月6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市群的构想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年会上发表演讲介绍了河北省雄安新区规划研讨情况。徐匡迪表示,新区规划预计9月底可告一段落,并提交中央审查。

徐匡迪表示,新区规划的总体原则是要建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之城。

徐匡迪称,在新区建设当中特别要处理好城和淀的格局。新区的设立应该是重塑中国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示范。白洋淀复杂的水陆情况是对新区规划的重大挑战,它既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最难的是白洋淀中的淀中村和堤上村如何处理。”

徐匡迪强调,雄安新区规划应理水营城,真正做到水城融、蓝绿汇、天人合。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承办。

此演讲实录已经过审定。

以下为演讲实录: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调研的时候曾经深刻指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和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重大举措,是历史性的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这件事情,要注重文化传承,体现我国传统经典建设,同时要结合区域规划、历史传承、时代特色,打造城市的特色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雄安新区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为组长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以及相应办公室,领导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组织了中规院(城乡建设部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内顶级的规划单位成立联合工作营,包括清华大学规划院、同济大学规划院、东南大学规划院,还有北京城市规划院、深圳城市规划院、天津城市规划院,一共6家单位,进行了多轮方案的研讨和完善。与此同时,成立了雄安新区规划评议专家组,请了30多位国内各方面的顶级专家,包括地理、地质、水文、生态、能源、交通、建筑学领域的专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审、讨论,预计9月底可告一段落提交中央审查,这充分体现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雄安新区的执着和认真。

首先介绍一下,新区的选址,为什么选在雄安,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城市建设有“山川定位”立轴线的思想,中国的传统都是南北轴,北京由北向南是霸州,但是霸州地质情况不是很好,不适合建新城,后来在这附近找,最后在五个选址里面定了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区域联合起来叫做雄安新区。这个雄安新区很有意思,以北京为中心,东西两侧31公里处分别是潭柘寺和通州,西边是潭柘寺,东面是通州副中心,大家知道通州这个地区水系比较发达,是北运河的终点,而潭柘寺(与雄安新区)由北向南在同一经度。雄安新区内白洋淀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是天然的大湿地,现在虽然因为气候变化逐年干涸,但还有220平方公里,这样一条轴线下来,潭柘寺后面是太行山脉,定都山是太行山中段的最高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的历史比北京早约500年,依托这个轴线选定了雄县、容城、安新县作为雄安新区的新址。

城市必须要有交通支撑,以高铁架构首都一体两翼,建设华北地区京津冀网络化的世界级城市群,北起秦皇岛、山海关、唐山,最南到邢台、邯郸,这是京津冀。左上图是北京、天津、雄安三角地带,以北京首都机场为顶点基本是等边三角形,北京新机场位于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稍微偏西,所以我们在考虑雄安新区的时候提出加强和北京新机场的协同,构建面向国际、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的空铁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服务京津冀同时也辐射张北、崇礼地区,推进河北省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现在河北省的发展主要是在保定西部向南发展,保定以北是欠发达的地区。

新区规划的总体原则是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之城,大的格局来讲是以南北向的千年轴与东西向的人民轴交汇。新区建设是在白洋淀的西北部,中间有一条贯穿新区的交通线,这个是人民轴,新区是绿色宜居、以民为本,绿地超过50%,西起人民广场,中间经过雄安中华民族复兴碑,正对雄县古城。很多人会问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首先这是在华北少有的水域附近建城。这三个县的人口不到我们全国一个县的平均人口,人口少,将来我们起步区里面30平方公里中基本没有工厂和建筑物,是一张白纸。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1963年太行山发了一次大洪水,山洪下来就是经过我们现在这个起步区,流到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地势最低的地方,这以后就有一个禁令,这个地方不许搞永久建设设施,所以居民也不能造房,所以起步区的动拆迁问题很小,大家可能会想,这个泄洪区将来是不是会再有洪水呢?但现在这个地方不是怕洪水的问题而是干旱的问题,从太行山流入白洋淀的九条河全都已河底见天了,为什么?因为在河北省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都是沿着太行山,从北面的保定正定,到石家庄、邢台、邯郸,全是沿着京汉线,城市建设人口集中,需要供应自来水,水从哪来?就在太行山上建水库,既是为了防洪又是为了城市用水,现在河流基本断流了,从1963年大洪水以后这个地方没有发过洪水。

刚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讲了,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新区的建设应是创新经济的载体,先进科技文化的结晶,更是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城市的发展历史从农耕文明的时候是官老爷住的,再加一点农贸市场、宗教场所,然后到工业文明时代大量的工业集聚在城市周边,使城镇化大发展,到了21世纪所有的城市都在考虑怎么建成生态文明城市,也就是要建设为了人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人民城市,以为人为中心。

在新区建设当中特别要处理好城和淀的格局,新区濒临白洋淀,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山水城市、灵动交融,这里没有山怎么办?一个很重要的方案,要把靠近新区的低洼地及周边水浅大概只有10到20公分长满芦苇的地方挖深,在雄安新区北面堆起一个土山,使雄安新区呈坡状的分布,北高南低,水可以自然地流入白洋淀,建成区会有很多沟渠,也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里面阴阳互补的形状,人工建的城镇属于阳,自然绿色的水体属于阴,所以这是阴阳互补的关系。我们看中国古代处理水系的问题,南宋的临安--杭州城,这是环绕着西湖建设的。

新区的设立应该是重塑中国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示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四项重点功能里面有一条--城乡互动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城镇与乡村共生共融和共同实现现代化,是新区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不是说农村都去掉,不是农村里人都搬出去这里搞新区,这和过去东部搞工业开发区是两个概念,过去搞开发区都把人搬出去,政府把地收下来卖给外资来投资建设,这个思路是不一样的,白洋淀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湖泊,而是一个淀,是一个天然湿地,这里水面与芦苇地纵横交错,到处都有水,淀中有村、淀中有堤,沟渠相通,所以习总书记去的时候到了白洋淀就说,“我小的时候刚懂得看电影、就看《小兵张嘎》,就知道雁翎队,这下面长的都是芦苇,但是里面是沟渠相通,船可以在里面走,日本人小炮艇开不出去在周围着急,小兵张嘎就拿着枪打游击战。”这也是新区建设的难点,先后提出过两个方案,有的方案是把淀中村落和农民全搬出来,给他们建居民新楼,同时把白洋淀的周边用500到1000米的绿带环绕起来,让它生态自然修复,同时给它供水,但是这个方案好像没有得到多数专家和领导的认同,认为这个方案还是城乡割裂的搞法。

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是要建设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的基础设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地下去,城市交通、城市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这些都要放到地下去,包括到雄安的高铁铁路线、车站都放到地下去,市内交通也到地下去,把地面让给绿化、让给人的行走,人行走500米就可以下到地下找到车站,到四面八方去、高铁到北京是41分钟。我们也参照了一下国外现代化的城市,比如说2050年的巴黎设想应该是什么样的,巴黎市中心已经三个世纪没动了,他们也准备跳出去搞新巴黎的思路。

现在介绍一下我们工作营里面各团队能使大家眼前一亮的几个方案和思路,这不是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只是谋划的思路。

方案之一,这个思路是以湖淀为核心,圈层结构、虚实相生,不是说实体的就是实体的,而是虚实相生,我们可以看,城市起步区在这个地方,以后可能会再扩展到这一块,但是中间有绿地和水系交割,另一边是湖淀的区域,这个比较大,这里虽然不是主要的城市区,但是也有田园、城镇、淀中村,它是强调扶农、治水、造田三位一体,推进村镇创新网络来布局,城淀是加强梳理,梳理好淀和域的关系,就像一个太极图,北面城镇区域是有实体建筑的为阳,下面淀区以水为主是阴。

方案之二,这个方案好像是大家比较赞同,领导也问得比较具体。在雄安新区要进行城镇化,都是在西北,这个地方有一批浅的淀,浅的淀周围有现有的堤岸,把浅的淀区开挖,清淤、加深,这一块区域就不种芦苇了,希望在城区前面看得到水面,水城交融,挖出的淤泥堆到北面,形成城市的花园。城区建筑面积起步区16平方公里,和平江府、老杭州面积相近。挖出来以后相对集中的水面,相当于1.6个西湖。白洋淀是几百倍西湖的面积,原来是蓄洪的口子,这两边现在都还有防洪堤岸,有些畅想,可以这里将堤岸修整,中间造桥,桥下是水闸。白洋淀的中部是国家植物公园,以此为中心,将来搞生态文明论坛。

方案之三,特别强调自然的人文化、人文的自然化,自然生态系统向社会生态系统延伸,重构新区生态系统。大家可以看,左上角这个图是淀里面的村落,淀里面有高地和低地,这里就是小兵张嘎走的八卦阵,这个芦苇2米多高,密不透风,船可以通过水路面互相联通,这个地方也有一点居民,他们主要以每年割芦苇编芦席,做各种芦苇制品为生,要尽量保留一些这样的东西,还有生存价值,手工艺编制等等,希望留住乡愁。还有堤岸的利用,堤岸要生态化、园景化处理。

今天理想的规划模式不光是建筑师、规划师,应该是规划师+设计师+社会科学家+科学家,怎么样把这个城市变成创新的、最新的产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新区,有的领导在审议方案的时候提出来,雄安新区千万不要变成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地。总书记讲到1958年11月份开始动工1959年9月底就完工的人民大会堂,只用了11个月的时间,完全由中国建筑师组成的团队来进行设计,中国的工人进行施工,这个建筑过去半个世纪到现在为止还不落后,代表中国大国气魄,既有文化传承,也有国际水平。

除了前三个里面也有另外一种总体方案的设想,取“鲲鹏之形、承首都之势、应山水之态、喻家国天下的情怀”,水这块差不多,堆了山了,基础设施都在地下,堆土造山的高度稍高,翘起像像凤凰的尾巴一样,而凤凰的头是到水里面饮水,城区是翼形展开,城区的建筑扇面展开,不要正南正北,总之,这个城市北面要高一点、南面低,这也符合防灾、泄洪、泄雨水的要求。

白洋淀复杂的水陆情况是对新区规划的重大挑战,它既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起步区比较简单,因为起步区不牵涉到湖体也不牵涉到居民的动迁。

最难的是白洋淀中的淀中村和堤上村如何处理,首先这是历史形成的,大家看这个淀中村还有相当大的规模,它和外界联系都是通过坐船出行,也有堤上村,大堤很宽,大堤的两面堆起来以后形成居民点,这也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意见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应该都要清出来,因为村民吃喝拉撒都在这个淀里面,特别是他们现在的生计,一个是靠水产养殖,一个是搞农家乐,游客很高兴,但是那里面没有污水处理,上下水都排在淀里,要养水产加入饲料,水体富营养化,最好的方案是全部请出来。但是也有不同的意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说,美丽乡村是人与自然以质朴的方式友善互动的结果,有人认为留存下来的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因为它存在了上千年为什么要把它动掉?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自然的选择。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去碰,是最最棘手的问题,既要敬畏自然保护生态,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保护农民的利益,但是也要想怎么发展提高,让这些存在的东西不再污染环境。

最后我想说一下,目前新区规划还在不断深入研究,正在探讨的几个重大问题说一下,希望大家集思广益。

一、如何做到理水营城。我们不希望这个新区城里和北京一样干巴巴的,能不能河水引到城里面,水利部已经同意了把太行山的几个水库的水直接送到雄安新区,那个水的水质是二类水质。同时调整河北省高耗水行业,把水用到雄安,雄安1000平方公里发展目标的水就够。如何制造理水营城,这个要靠全国之力,真正实现水城融、蓝绿汇、天人合,不管什么方案的人,这是同一个理想,在目前动工的起步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100平方公里、扩展区1000平方公里,真正做到水城融、蓝绿汇、天人合。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是当前要讨论的重大问题。

二、如何做到新区建设中城乡协同发展理念的融合。真正把雄安新区建设成田园城市、特色县城、美丽乡村。

三、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做到“历经百年不落后”,总书记这句话对我们专家委员会压力很大,我最近看过一本2050年的巴黎规划,不知道你们看到过没有,这个城市和我们现在的理想模式差不多,所有基础设施都到地下去了,这都是绿色的系统,没有化石的能源,但是也有些是我们没想到的,如智能建筑群,“会呼吸的墙壁”,同志们想想看,我们现在是不会呼吸的墙壁,所以房间里空气不好,特别像我们这种房子,是空气最不好的,因为它空调是循环的,这个气是循环的。这里提出会呼吸的墙壁,是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房间氧是稳定的,不用开窗子调空气,还有能够调光调气的循环系统,所以这个是智能的建筑群,小型试验已经有了,关键是能不能做大,雄安是从头建,是不是应该早做研究,否则新城出来了,再改建就难了,还有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

四、如何在新区建设中同步修复白洋淀的生态功能,白洋淀生态现在在萎缩,白洋淀历史上平均是320平方公里,比北京城区还要大,现在只有220平方公里,最近下了一次大雨,我问了一下,他们告诉我白洋淀的水域没有扩大,现在只是水面升高了,要扩大还比较难,不扩大也不能再缩小,所以要稳定湿地的面积,补水、清淤,保持华北之肾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植物比较多候鸟不多,因为这里人太多,候鸟去的地方一般滩涂头是没有人住的,有人类活动候鸟会害怕,他到那里繁殖、孵化是不大可能的。

今天我的汇报主要是讲讲思路,说说当前困扰我们规划的几个问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演讲实录已经过审定)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