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先登Cell后上热搜,华东师大这项热疗减肥法究竟有多牛

2022-03-10 12: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Succy 国际科学

最近,华东师大团队研发的热疗减肥法在微博上火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网友们的评论。

可见,这项研究完美迎合了上班族们不用运动也能减肥的强烈需求,不火不行。

简单来说,局部热疗能通过诱导脂肪细胞褐变促进脂肪燃烧产热,从而帮助人们大大减轻肥胖症状并改善代谢紊乱。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3月4号,国际著名期刊Cell(细胞)杂志刊发了这一成果,并将其选为封面文章!

这项研究的论文全名为“Local hyperthermia therapy induces browning of white fat and treats obesity”,中文译作“局部热疗诱导米色脂肪褐变并治疗肥胖”。

研究共历时5年,团队主要成员马欣然和徐凌燕研究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课题组。

在看这项研究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这些小知识。

脂肪细胞共有三种颜色:白色、棕色和米色。

其中,白色脂肪专门储存脂质且会在肥胖期间发生膨胀。而棕色脂肪是产热的,能够将脂肪的能量转化为热量。米色脂肪是一种过渡脂肪,它位于白色脂肪内,除非经历褐变,否则二者无法区分。褐变后,米色脂肪也能够燃烧脂肪能量并产生热量。

这项减肥疗法的核心就是热刺激以及米色脂肪细胞的褐变。

该团队将一种纳米粒子注入小鼠腹股沟周围的白色脂肪中,当小鼠暴露在近红外光下时,纳米颗粒会将其周围组织加热到约41°C。

加热10分钟后,研究人员用热成像技术观察到,12小时后该区域的热量出现增加,这表明有一些米色脂肪已经发生褐变。

之后,研究人员在人类身上也测试了局部热疗法。同样的,他们将41℃的热源作用在颈部和肩部周围的脂肪组织,又通过热成像技术发现了该部位的热量增加,且在移除外部热源后,这种热量的增加仍然持续升高两个小时。

论文作者由此得出结论:局部热疗可以通过激发米色脂肪细胞褐变来诱导人体产热。

英国爱丁堡大学内分泌学家Roland Stimson对此提出质疑:这种产热是否归因于棕色脂肪细胞的产热而非米色脂肪细胞的褐变后产热。

他认为论文作者应该确定棕色脂肪是否被特异性激活是很重要的,并且热成像也会受到血流、血管舒张和骨骼肌产热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肥胖研究人员Siegfried Ussar则表示,这是一种引人入胜且非常容易转化的研究成果。不过,要将这一技术在人类身上普及,情况会复杂很多。因为细胞类型的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且热疗对血流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局部热疗后新陈代谢的变化。

实验证明,与喂食高脂肪饮食但未暴露于局部热疗的小鼠相比,喂食高脂肪饮食并接受局部热疗的小鼠出现体重减轻、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脂肪沉积减少和脂肪肝减少等现象。

这说明热疗减肥法不仅能减肥,还有助于改善代谢紊乱。

此前,论文作者还研究过蛋白质热休克因子1(HSF1)作为能量消耗调节剂的作用。

他们发现,在脂肪细胞中缺乏HSF1的小鼠在喂食高脂肪饮食时体重和脂肪量更高,并且热疗后也无法实现产热升高,这表明缺乏HSF1的小鼠脂肪褐变的能力变低了。

华东师大研究员马欣然认为,这些发现的确可以帮助人类对抗肥胖。即使你只是通过一些方式让脖子保持温暖,也可以帮助燃烧一些能量。这不仅是为了减肥,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试想一下,如果这项成果在未来能够成功转化并普及,对我们这些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实在是一件幸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许坐着、躺着就能瘦的生活,离我们真的不远了!

参考文献: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heat-may-melt-away-white-fat-69773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2)00144-1

编辑 | 马老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 一号文件新部署
    • 王毅谈中欧关系、乌克兰危机等
    • 国防部回应澳方炒作我舰艇编队演训
    • 饿了么推出“春生计划”:投入逾10亿元,专项支持沪上商家春季经营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
    • 唐代刘禹锡的文章《陋室铭》中“山不在高”的下一句
    • 中国香港的一位导演,作品有电影《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等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