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职教如何摆脱“失败者”标签?中考后进行职普分流是否过早?

胡卫 x 澎湃问吧
2022-03-11 19:56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据数据统计,2025年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率将达48%,技术蓝领缺口更是高达3000万人。一边是人才缺口、“技工荒”,另一边则是令人却步的职业教育,很多家长担忧孩子坠入职校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此外,中职校的师生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日益降低,也影响了中职的办学质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填补技术蓝领缺口。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综合高中,推进普职融合发展的提案》。澎湃问吧邀请到了胡卫委员做客,与网友就职业教育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职业教育“分流”何以变“分层”

在胡卫看来,目前职普“分流”逐渐变成了“分层”,背离了最初实现类型教育的初衷。职业学校建立之初,是希望将职业教育建设成与普通教育并行的两条轨道。职业教育更侧重生产劳动与实践工作技能,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普通教育侧重文化知识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二者具有同等的地位。职普分流的目的本应是类型教育,而不是层次教育。

然而目前,由于中考后职校分流并不是按照类型、能力、特长划分,而是按照分数高低划分,普职教育变成象征成绩好与成绩差的两极,职业教育因此被视作“失败者”“低人一等”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很容易失去教学积极性,导致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与风气越发松散,形成恶性循环。

职普分流节点是否应推迟

针对澎湃问吧用户提出的“中考后进行职普分流是否过早”的问题,胡卫表示了认同:“初中确实不建议作为分流的节点,容易导致应试教育。中考后的普职分流也已不再那么适用于当下的环境。”过去将职普分流安排在中考后一部分原因是高中不够普及,无法供足够多学生就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培养大批掌握基本技能的劳动者。

但当今情况已有所变化。第一,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人才标准有所提升,需要的不再是基本蓝领工人,而是复合型技术人才;第二,中专毕业后的学生很少直接就业,而大多会选择继续升学;第三,普高数量增多,已能够满足更多孩子读普高的需求,所以确实可以考虑将普职分流的端口移到高中之后。

在2022年全国两会《关于加快建设综合高中,推进普职融合发展的提案》中,胡卫提出全面改革高中阶段教育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把更多高中办成综合高中,在每所高中开设普高与技能课程,实行学分制教学”。规定学生必选的普通学术性课程与技能课程学分,同时允许学生根据高中毕业后的去向选择,选修其他普通学术性课程与技能课程。但目前来看办融合两类教育的综合高中,需要充实善于技术技能教学的教师、设置融合性的课程结构、保证一定的实训场地、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各方面均面临极大挑战,实现普职融合之路依然漫漫。

职业教育偏见如何打破

推进教育模式改革、试点综合高中之外,胡卫认为深层次上要想打破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推动改变。

第一,传统观念一定要转变,认知技术人才的价值。自古以来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士农工商”始终是“士”排在前,这种观念必然随着时代发展要慢慢改变。随着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未来国家发展越来越需要既能动手、也能动脑创新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

第二,打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让“分层”变成真正的“分流”。胡卫表示,未来应当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化改革,建设职教高考,使其成为与普通高考平等的高考类型,充分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甚至普通高校的学生若动手能力强,也可以自主选择进入职教高考。两种教育渠道实现横向、纵向打通,只有两条渠道都能达到教育程度的最高点,不再由分数来分层,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类型教育。

第三,提高职业教育的工作待遇与地位。对职校生和普通毕业生要一视同仁,工资待遇、落户门槛、养老福利等须和普通高校同等水平,甚至有超过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可能。这就涉及到劳动人事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多方面改革,只有在制度上保障职业教育人才、未来的大国工匠备受尊崇,保障工人的体面生活,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地位。

    责任编辑:鞠文韬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