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路上的美国史︱“一号公路”的前身:波士顿邮路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有着非常发达的公路网络。其中,成立于1926年的美国国道系统(US Routes,也叫编号公路系统)及其下辖的道路联通了美国本土48州的几乎每一个重要城镇,总长度超过了25万公里,在美国的交通运输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国道系统中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成员,其中包括它的1号公路。这条路北启缅因州美加边界的肯特堡,南到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岛,和大西洋海岸相伴而行,全程约3850公里,沿途串起了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里士满、迈阿密等重要城市。这条公路因地理位置而荣获NO.1的编号,它对美国历史的贡献也完全担得起这个名号。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它的前世——波士顿邮路(Boston Post Road)。
美国1号公路示意图双城奇谋:北美第一条邮路的诞生
波士顿邮路指的是殖民地时期,连接波士顿和纽约这两座城市以及诸多新英格兰小镇的一系列道路。其中,它有两条比较重要的分支:一条是从纽约出发,沿海岸线往东,经过纽黑文和普罗维登斯后,北上到达波士顿的南线;另一条是从纽约出发,到达纽黑文后折向内陆,经过哈特福德到达波士顿的北线。
波士顿邮路南北两条主线及重要支线示意图自从1620年满载清教徒的“五月花号”帆船在普利茅斯靠岸后,新英格兰的几个英属殖民地便开始发展,一些重要的城镇纷纷在沿海地区形成。然而在新英格兰的内陆地区,发展却十分缓慢。新英格兰本来是原住民中的佩科特人的传统地盘。那里并无连贯的道路,有的只是一些佩科特人走出的断断续续的小径,这给新英格兰各地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638年,新英格兰各地联名奏请英王查理一世,希望他允许并资助新英格兰建立一套官营的邮政系统。这个看似很合理的要求遭到了查理一世的回绝。其实,查理一世也并非全无道理,建立邮政系统,就得建立联通内陆各镇的邮路,这对于殖民时代初期的英国来说并不轻松。何况,在紧邻新英格兰的哈德逊河边,还有虎视眈眈的荷兰人,对新英格兰构成威胁。如果修建了道路,岂不是给荷兰人的入侵提供了方便?因此,查理一世没有同意新英格兰的请求。
1650年左右的新英格兰和荷属殖民地形势图新英格兰有的人并没放弃,毕竟,各个城镇之间的信件交流是十分必要的。1639年,一位叫理查德·费尔班克斯的波士顿人揽过了这个活儿,他自己经营起了邮政业务。由于在英国本土,人们习惯在酒吧或咖啡厅投递信件,费尔班克斯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一间酒吧,命名为“费尔班克斯小酒馆”(Fairbanks Tavern),供人们投递信件。于是,美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邮局诞生了。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很单薄,费尔班克斯只能负责短途的信件寄送,对于长距离的信件,他无能为力。邮政事业还是需要有官方背景的支持才能成功地经营。推动官方邮政发展的关键人物,名叫小温特鲁普(Winthrop the Younger)。他的父亲是曾经连任数届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的约翰·温特鲁普。小温特鲁普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新英格兰各地担任官员,最后当上了康涅狄格殖民地的总督。当然,人们记住他的,更多的是他那枚后来成为哈佛大学首个科学仪器的望远镜(温特鲁普是天文爱好者,送给哈佛大学一枚天文望远镜,那时候的哈佛大学的教学内容以文学、逻辑学和哲学之类的为主,还几乎没有除数学之外的自然科学项目,因此这枚望远镜成为了哈佛的第一台科学设备)。
小温特鲁普的画像(来自哈佛大学)1645年冬季,还没当上总督的小温特鲁普从康涅狄格去波士顿办事。由于恶劣的路况以及沿途佩科特人设下的各种陷阱,小温特鲁普吃尽了苦头,甚至差点丢了性命。这场为期一个多月且无比艰苦的旅程让小温特鲁普永生难忘。同时,他也发现,在路况稍好的路段,沿途城镇也会较多,经济也比较发达。这是因为,路况稍好的地方,更容易形成集市或建成教堂,进而会形成更多的居民点。当小温特鲁普成为康涅狄格总督之后,便下决心要为康涅狄格修建一条通往波士顿的大路,一来是为旅客提供便捷,二来是振兴康涅狄格的经济。
1664年,英国击败了荷兰,占领了哈德逊河,建立了纽约殖民地。纽约的官员弗朗西斯·勒夫莱斯(Francis Lovelace)听说小温特鲁普有修路计划,便派人联络,请求联合修路。勒夫莱斯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希望通过修路来加强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发展两地及沿途的经济,更重要的是,还能更好地应对荷兰人随时会发起的反击。
勒夫莱斯的画像1673年,小温特鲁普和勒夫莱斯开始着手规划线路。勒夫莱斯在春天和夏天先后两次亲自考察路线。第一次,他计划用两周从纽约走到波士顿,考察沿途的地形。然而他低估了路程的艰难程度,两周过去了,他才抵达康涅狄格境内的哈特福德,不得不放弃计划。精疲力竭的他给小温特鲁普写了封信,建议小温特鲁普召集本地最好的伐木工们一起来商议路线。最后,他还是充满希望地写道:“这条路一旦建成,便会成为国王拥有的路里最好的一条。”
到了夏天,勒夫莱斯再一次外出考察路线,和小温特鲁普在哈特福德会面。但这时,纽约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荷兰人对纽约发动了突然的反击,舰队已经抵达了曼哈顿外围!勒夫莱斯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纽约,然而他还是晚了,荷兰人重新占领了纽约城。
勒夫莱斯见城市失守,赶紧派出一个骑兵,去给小温特鲁普报信,让康涅狄格做好战斗准备。这位骑兵连夜出发,几天后到达了哈特福德,把纽约的战况告诉了小温特鲁普。之后,小温特鲁普让这位骑兵继续赶往波士顿,去传达战争的预警。也许是天意使然,这位好运的骑兵竟然在森林和山谷里发现了一条易于马匹行进的好路,顺利到达了波士顿。于是,从纽约到波士顿的快速通道,竟然在这样狼狈的情况下被走通了。
勒夫莱斯却无法体会到任何喜悦。1674年,英军再度打退了荷兰人,收复了纽约。然而,勒夫莱斯因为擅离职守导致城市陷落,被判有罪。他被送回了英国,关进了伦敦塔监狱,不久就病故了。小温特鲁普则很欣慰地看到了这条路的开通。他应承了很多居民的意愿,借着这条路,发展新英格兰和纽约的邮政系统,因此这条路被称为波士顿邮路(后来的北线)。这不仅是北美历史上的第一条邮路,也是北美洲第一条联通两个大城市的可以全程跑马的快速道路。
第一条邮路的开通方向快递、里程碑、报纸:邮政局长富兰克林的创举
小温特鲁普任命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长距离邮差。这位邮差的姓名,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从一些零散史料里,人们推测他的名字很可能叫爱德华。从此,爱德华开始往返于纽约、哈特福德和波士顿之间。虽然是邮差,但爱德华的任务却远不止投递信件。由于波士顿邮路是在那位运气极好的骑兵慌忙之下走出来的,因此爱德华要做的,就是按照骑兵的描述,沿途做上标记,以免这条路得而复失。同时,他也要负责物色沿途建立客栈的地点。到后来,爱德华等早期邮差的任务里,还加上了救助沿途的旅客,以及报告沿途发现的可疑人员两项。
波士顿邮路的开通,带动了新英格兰经济的发展。新英格兰内陆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城市间的旅客数量也逐步上升,贸易变得通畅,军事防御也连成了一片,佩科特人和荷兰人也不再是新英格兰的威胁。后来,南线及各支线也被开通,新英格兰开始变得欣欣向荣。
爱德华之后,在波士顿邮路上工作谋生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涌现出了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邮差”——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对于这个名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第一印象:在雷雨天放风筝的疯狂科学家,建立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育家,参与了《独立宣言》起草的美国国父,常驻法国的外交家,指点了托马斯·潘恩的思想家,印在100美元纸币上的那个老头。没错,这些说的都是这同一位富兰克林,他年轻时的职业,就和波士顿邮路紧密相关。
富兰克林和波士顿邮路有不解之缘。他出生的那所房子,就是位于波士顿邮路边的。从他一生的贡献来看,他在邮政系统工作的这段经历并不算出彩,然而正是因为他当邮政局长时取得的成就,波士顿邮路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被提升了一个档次。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在富兰克林之前,虽然邮政系统在波士顿邮路的沿线已经有不错的发展,但它的前景并不乐观。由于长途投送信件的成本较高,邮差和马匹在沿线的吃住都会产生不小的费用,因此邮政系统的收费也很高。在17世纪末,一封从波士顿寄往不足100公里外的普罗维登斯的书信,就要收费6便士,这对当时殖民地的普通百姓来说,是不低的价格。作为对比的是:寄回欧洲的信件只需要2便士!另外,负责交钱的是收件人而不是寄信人。这样就会出现信寄到了,收件人却付不起钱,或者抵赖不交钱的情况,邮局的赤字越来越高,雇员减少,服务也越来越差。于是,使用邮政系统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样就导致了成本越来越高,陷入了恶性循环。
富兰克林改变了这一切,拯救了新英格兰的邮政系统,也拯救了波士顿邮路。1753年,富兰克林被任命为邮政局长。上任之后,他就去波士顿邮路沿途视察。他发现,沿途邮局的分布十分不均匀。比如,从纽约到纽黑文这一百多公里的区域,以及从沃伦到莱斯特这几十公里的地段,人口不少,却连一个邮局也没有。他又发现,北线的信件比南线更容易延误,因为大多数邮差更愿意走沿海岸线前进的南线,而不愿意走上下坡更多的北线。
于是,富兰克林在邮政系统内发起了改革。他淘汰了懒惰和不称职的邮差,节省了开支,然后用省下的钱在邮路的沿途新增了许多邮局,让邮政服务能惠及更多的人口。他重新制定了价目表,把价格变动的距离区间更加细化,距离较近的信件寄送的收费被明显降低。如此一来,愿意使用邮政系统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信件一多,平均成本就得到了降低,那么长距离寄送的收费也就相应地降了下来,吸引更多人使用邮局,形成了良性循环。
同时,他发明了邮件根据收件人姓名和地址而进行分类的系统,也就是后来美国邮编的雏形,此举大大提高了邮政系统的效率。为了进一步增加邮政系统的收入,他开设了送信上门的服务。顾客只要多加半便士钱,就能在家门口取信,而不用去邮局。他还推出了夜路传送服务,把从纽约到波士顿的寄送时间从两周左右减少到了四天,形成了最初的“快递”业务。
而富兰克林还带来了两项更为重要的改革——里程碑和报纸。长距离的旅途,难免会有意外。遇到意外的旅客或邮差,会拜托同路的人去下一个城镇求援。但同路的人经常很难说清发生意外的具体的地点,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无谓的耽误时间和经济损失。富兰克林想出了一招,他在波士顿邮路的路旁,每过一英里,就设置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距离波士顿xx英里”的字样,于是人们就能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不仅方便了救援,而且也方便了行人对自己旅程的规划。里程碑就这样出现了,后来被运用到了美国大大小小的公路上。长途旅行的人更多了,沿途的经济也相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此,新英格兰成为北美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波士顿邮路的里程碑(来自维基公共资源)北美第一份报纸的诞生,也是富兰克林的功劳。当邮政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之后,富兰克林觉得,这么伟大的系统,除了传递人们之间的私信之外,应该还能产生更大的作用——传递新闻和思想。在他的倡议下,《波士顿新闻信笺》(Boston News Letters)问世了,它满载各类新闻和文章,沿着波士顿邮路,被送往了千家万户,从此,新英格兰和纽约的居民开始关心时政,新英格兰的识字率也得到了提升。
独立战争的引线、高速公路的策源地
报纸有不容小觑的力量。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港口发生了倾茶事件,第二天,关于此事的新闻就通过报纸传遍了几乎整个马萨诸塞。不出几天,从新罕布夏到纽约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件事。英国政府旋即对北美殖民地采取强硬措施,英国海军封锁了波士顿港口。这个消息再一次通过报纸,迅速传遍了整个新英格兰,之后又通过纽约,经南边新建的其它道路,快速传向了南方各殖民地。报纸传递的不仅是英军封锁波士顿的消息,还传递着殖民地人民的不安、愤怒和失望。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就此激化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很快,在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便传来了的独立战争枪声。
威廉·沃伦的油画:列克星敦战役波士顿邮路在独立战争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列克星敦战役的前夜,波士顿的银匠保罗·列维尔便是通过波士顿邮路,前往列克星敦及康科德的殖民地志愿民兵集合点通风报信,这才有了列克星敦那场著名的战斗。
列克星敦之战当天,一位民兵骑着快马,沿着波士顿邮路南下,沿途传递着一个消息:“渴望自由的朋友们,大家注意了,今天早上天亮前,大约1000到1200名英国士兵在没有受到任何挑衅的情况下,对我们开枪了!”这条简短的消息点燃了殖民地人民的怒火,一直传到了纽约,后来又传到了费城、弗吉尼亚,沿途的民兵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正式拉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比较诙谐的是,独立战争中,美国国父、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率队打的第一仗,便是在纽约阻击英军,保护波士顿邮路。可是华盛顿失败了,被迫退走新泽西的普林斯顿,直到他夜渡特拉华河、奇袭特伦顿得手之后,才扭转了战局。
华盛顿领导下失败的纽约之战独立战争之后,波士顿邮路逐渐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一位名叫勒维·皮斯(Levi Pease)的铁匠,在波士顿邮路上跑起了一项新的生意——长途载人马车。他为往来于波士顿、普罗维登斯和斯普林菲德三地之间的旅客提供舒适的宽蓬马车服务。这样的旅途比骑马和徒步都要舒适、省时很多,受到人们的热捧。从此,长途客运业务在美国出现。
当这项业务逐渐发扬壮大之后,人们对道路的平整度和宽度等又有了新的标准。于是,波士顿邮路被扩宽、平整,并且越过纽约,继续向南沿着海岸线延伸。美国就此提升了自己的速度,就连邮政局也被迫顺应潮流,不再使用骑马的人当邮差,转而改用马车寄送信件。而引发了这一系列变革的勒维·皮斯,被后人誉为新英格兰公路之父。
勒维·皮斯勒维·皮斯的载客马车线路示意图到了汽车出现之后,这条路被进一步平整、扩宽,并逐渐从波士顿延伸到了佛罗里达半岛,和南方的另外两条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路径——林肯公路(Lincoln Highway,第一条横穿美国的公路)和迪克西公路(Dixie Highway,最早的纵穿美国的公路之一)——的部分路段连成一体,组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东海岸大动脉。
在美国建立后,波士顿邮路上还发生过许多大事件。例如,林肯在竞选总统前,曾连续地在波士顿邮路沿途巡回演讲,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率;“高速公路”这个概念,最早是小罗斯福总统提出来的,而小罗斯福提出这个概念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纽约当州长的时候,被堵在了曾经的波士顿邮路上。这条路还在日后引发过关于铁路和公路究竟谁更重要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1926年,美国规划国道系统,这条由波士顿邮路为雏形发展而来的东海岸大动脉,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贡献,荣获1号公路的编号。1938年,连接迈阿密和基韦斯特岛的长达180公里的跨海高速路修通,成为了1号公路的最后一块拼图。如今,波士顿邮路这个名称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由它发展出的1号公路仍旧是美国东部最重要的交通运输要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