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校友捐款不能变成一笔糊涂账

李勤余
2017-06-05 16:4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6月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宣布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款3亿元。5月20日,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校方已获捐超过10亿元。近年来,企业家马云、雷军、史玉柱等为母校豪掷千万甚至上亿元已不是新鲜事,高校捐赠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这样的新闻见得多了,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企业家们为何对捐赠母校情有独钟?其实,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回馈母校,无可厚非且值得称道。不少富豪,也确实对教育行业很有感情。比如,当年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又在杭州电子工学院当了7年英语老师。因此,他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并设立“杭州师范大学马云教育基金”的行为确乎出自真心。

不过轰轰烈烈的捐赠场景背后,也不是没有值得商榷之处。目前,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条规定表明,企业开展公益捐赠行为将享受到更大的税收优惠。

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认定企业家们回馈母校就是为了享受税收优惠。但是,目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校友个人捐赠金额、单笔捐赠金额、校友捐赠率等多项纪录屡创新高的现象仍然值得关注。有没有部分企业利用国家政策浑水摸鱼,以致捐赠高校的动机不纯?在问题没有发生前,设立预警机制、杜绝隐患,应是上上之策。

而巨额捐款的去向,更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一般来说,捐赠人都会通过协议指定用途。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名人校友捐款的过程和仪式往往得到媒体大肆宣传,后续消息则鲜有人知。事实上,高校捐款的透明化也有助于对捐款者的监督。近年来,大额捐款往往以分期支付的方式进行。若热闹过后,捐款者不能如期支付后期费用,也应该给公众一个交代。

校友对母校的情感,不应该受到质疑。企业家们热心公益,理应受到社会的肯定。但涉及到大额资金流动,更应建立起成熟的捐款体系。一切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最终受益的就不仅是捐款企业和受捐高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