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阻击奥密克戎③|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出“2021年冬天是最后一个与新冠伴随的寒冬”这一定论还为时尚早。
世卫组织曾在去年底提出“2022年我们必须终止新冠肺炎大流行”。
今年真的能终止新冠大流行吗?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
近日,澎湃新闻邀请了三位专家做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特别推出的在线视频访谈节目——澎湃会客厅,就阻击奥密克戎相关话题开展了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就上述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以下为专家对话
澎湃新闻:人类与新冠病毒的这场战役已经进行三年多了,我们今年能终止新冠大流行吗?
吴凡:我个人的观点,只能说是谨慎乐观。
我从几个方面考虑,一个就是从技术层面去看,新冠病毒不断在变异,带来疫情防控以及终结大流行相当的不确定性。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它肯定还要不断地变异,我想待会儿咱们听听金教授讲病毒要变异这件事情,只要这个病毒在人群当中的流行得不到终止,那么病毒变异这件事情是确定的。
但是到底变得更好了,所谓“好”就是它致病率越来越低,真的变成大号流感了;还是它变成大号流感以后哪天又变坏了,这一点是不确定的。所以从技术层面讲,病毒变异这件事情是不确定的。
但是技术层面也有好消息,无论是从临床救治的药物也好,还是新型研发的疫苗也好,我们都有一个非常快速的科技赋能的工作在做,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
第三个层面我觉得要从策略层面去讲,就是仅有疫苗和药物其实还不行,从中国过往的经验中可以看到,我们就得全国一盘棋、守土有责,实现了“动态清零”,但是仅中国清零了还不行,只要全球不清零,全球不一起努力的话,那这件事情恐怕还需相当时间。
所以我的个人观点:我只能是谨慎乐观。
金冬雁:我完全同意吴院长的看法,我也是审慎乐观。
关于病毒变异的问题,有一些病毒学家就认为奥密克戎就是具备了大流行后毒株的一个特点,或者说是它的一个雏形,就是将来的毒株可能就是像这样的。
当然也有一些病毒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奥密克戎是从哪来的?奥密克戎并不是从以前全世界普遍流行的毒株里面发展出来的,目前它是一个未知的来源,现在我们也不明白。有人说可能是出现在免疫缺陷的人中,可能是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也可能是在动物,这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是,我们如果从长远一点去看,就是我从2020年初讲的,我们去看现在已有的四种人类感染过的冠状病毒,它们最初第一次到人的时候也是引起大流行的,但是经过多年的进化,它在人体里面越来越适应,它的总体的趋势是致病性减弱,然后病毒保持一定的传播率。要有传染性更强的毒株才能取代现在的奥密克戎BA.2毒株。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病毒的致病性是减弱的,当然有可能会有一个事故,就算是这四种冠状病毒偶尔发生一些变化变成一个强毒株,但是这种是意外,而且是短暂的,不会长期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应该还是变成弱毒株。
这是我从病毒学方面提出的看法。
丁胜:刚才两位专家的这些看法我都非常认同,我个人也是本着比较谨慎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事情。
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病毒未来的变异,其实可能还是处于一个早期的阶段,未来它到底怎么变异,需要一些时间进一步观察。奥密克戎BA.2毒株就是最后的一个毒株?我想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判断。
大家讲的或者经常听到的所谓“今年终结疫情”,我想可能更多指的是已经广泛接种加强针同时有被动感染免疫的这些国家,目前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还能维持免疫力的情况下,这些国家能够进入到所谓当前应对的状态,未来如果新的毒株出现会是怎么样,其实还是需要时间去看的。
但短期内要终止新冠大流行,我觉得目前我们国家或者说其他的很多国家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所以我想未来可能还需要我们广大的群体通过加强针的实施,真正提高免疫水平,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到终止大流行的状态。
当然,乐观地讲,我们应对病毒,从检测到治疗到免疫,其实都是在快速地推进,都是有重大的一些进展。我想有这些科技的加持,未来应对疫情我们还是非常乐观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