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家解析英国安全形势:威胁经济向好趋势,与IS处境有关
3月下旬发生的英国议会大厦袭击事件将公众视线重新拉回对英国反恐形势的关注。当公众还没有从此事件回过神时,5月底发生的曼彻斯特恐袭再次让人意识到英国反恐形势的不乐观。
6月3日,英国伦敦桥附近发生接连炸弹袭击事件。目前为止,该事件已经造成6人死亡,此外,3名嫌犯已被英国安全部队击毙。
紧张气氛未散,目前尚未有组织认领这一起袭击事件。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已发表声明称,“这场袭击是对正在享受周六夜晚的伦敦市民及游客的一场蓄意的、懦弱的攻击,我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它,没有任何理由能为此野蛮行径辩护。”
过去一阶段以来,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接连遭受多起恐怖袭击。尽管“从总体的恐袭次数和伤亡情况来看,受到的攻击是有限的。但欧洲平时给人经济发达、社会安宁的印象,特别是(接二连三恐袭事件)对于这些国家和国际社会在政治外交方面的强烈冲击,以及媒体集中报道的放大效应,使得这些地方被看作西方社会遭到恐袭最严重的地区,也被看作今天国际社会恐袭作用的重灾区。”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非传统安全中心主任余建华研究员曾评论指出。
伦敦桥系列袭击事件发生后,余建华研究员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对英国袭击事件频发的原因、反恐机制现状、应对机制以及可能的政策后果一一作出分析。
蓄意而为的袭击
澎湃新闻:这是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整个英国遭遇的第三次较大影响的袭击事件,您对此怎么看?
余建华:首先,此次袭击必然与8日英国大选有关联,恐怖组织策划的袭击会影响民意。在这个时候制造事件,能抓住公众眼球。
我想提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与“伊斯兰国”(IS)现在的处境也有关——经过伊拉克政府军收复拉马迪和摩苏尔,巴沙尔政府收复阿勒颇等事件,IS这两年崛起的辉煌期似已逝去,显示出逐渐由巅峰下滑颓势,但不能说IS自此将一蹶不振,而是要看到形势可能更加危险,因为IS在很大程度上将由攻城略地的公开阵地战,更多地转向猝不及防的地下恐怖暴力突袭。2016年在全球多地,尤其是法国、比利时、德国和土耳其等此起彼伏的频繁恐袭已显示这一走势特征。加之由于近两年IS在中东地区的袭击行动过于狂暴,其得到的认同日趋减少。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IS追随者、认同者经过土耳其到往叙利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在这样的情况下,IS试图将其影响扩展到外部世界。
在这次袭击中,三名嫌犯已被英国警方击毙。这次“小组式”作案可能是由IS成员或是其追随者因为中东地区的不利形势而转战到欧洲所致,也有可能是受到IS思想蛊惑的当地居民采取的行动。在英国,亚裔穆斯林血统移民比较多,从之前欧洲几次袭击事件来看,策动恐怖事件的往往是这些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
此外,经我研究发现,每年6月到7月是袭击的高发期,因为此间是旅游高峰。袭击者选择的地点很讲究,因为恐怖分子往往强调自己的政治表达——极端、反人类、残暴,并且制造最大的影响效果。伦敦作为国际金融、文化中心,对旅游者将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从作案时间看,时间发生在周末,公职部门的防御工作可能相对松懈。
澎湃新闻:从枪支控制、移民管控等方面说,英国向来给人以相对严苛的印象;英国本身又是岛国,与欧洲大陆分离。但最近针对公众的袭击事件频发,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英国反恐机制,您觉得在这方面,英国当下做得怎么样?
余建华:其实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其防恐、反恐能力都在不断增强。从2005年伦敦地铁恐袭案后,大规模的恐袭事件发生在英国还是得到了有效控制。事件发生后,从击毙嫌犯、控制局面等环节可以看出,英国警方的反应还是比较迅速的。但要注意的是,恐怖分子的作案能力也在增强,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惯用的炸弹作袭击手段到近些年的“卡车袭击”作案特征,变得让反恐力量更加难以防范。加之恐怖袭击力量在暗处,“独狼行动”、“小组行动”成风,反恐局面一时确实难以控制。
安全现状威胁英国经济增长
澎湃新闻:根据从社交平台跟踪到的信息,我们注意到,系列袭击事件已经让英国民众产生不安和困惑感,您认为在防范机制方面,英国还有哪些抓手?
余建华: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之前发生的法国恐怖袭击案还是英国议会大厦袭击案,根据警方公布的信息,这些嫌犯都曾经被注意过。据此,针对这部分人员的监控系统还是应该更加严格;第二,应该采取“治本”的态度,对社会不满的极端分子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怎样减少这部分人对IS的认同,无论对英国还是整个中东地区来说,处理好社会治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欧洲的恐怖危机不仅与欧债危机、移民难民危机、中东剧变动荡、“伊斯兰国”猖獗相联系,而且折射出欧洲国家社会治理和中东政策的失当,乃至深层次在“言论和新闻自由”旗帜下对伊斯兰文明缺乏应有的尊重,这也是当今欧洲遭遇恐怖主义危机的重要社会文化根源。伴随全球化进程消极效应而凸显的极端主义问题,不仅反映在欧洲恐怖主义危机中,更明显地反映在中东久治不愈的恐怖主义病症上。当然,对中东地区而言,中东伊斯兰社会几十年来在探寻顺应世界时代发展潮流、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治理正道的突围困顿,也是当今中东恐怖主义痼疾的内部根源。
澎湃新闻:英国大选临近,又处在脱离欧盟谈判开启的重要阶段,英国在安全领域的现状将为其带来怎样的影响?
余建华:首先,这一系列袭击对于特雷莎所在的保守党一方在即将到来的英国大选中有有利的一面,因英国脱离欧盟而接任首相一职的特雷莎反对的就是欧盟对难民开放、加强人员流动的态度,特雷莎多次强调对人员流动的严格控制。接连三次袭击也佐证了特蕾莎的观点,使她的主张得到了国内的认同,有助于她争取更多的选票。
第二,从长远来说,对特雷莎所在的执政党也是不利的。欧洲经济最近呈现复苏态势,但是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对经济复苏是一大打击。比如之前法国所遭遇的恐袭就给旅游业带来打击,英国恐袭也势必影响到旅游业,英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被拉低。
第三,英国在中东的政策会引起英国社会的更多反思,可能将采取更谨慎的态度。英国是西方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主要国家,在恐袭方面的行动让人觉得英国紧随美国步调,忽视伊斯兰世界的情绪、文明。西欧虽然总体恐袭次数和伤亡状况实际有限,但西北欧若干国家反恐形势的迅速恶化,对国家和国际社会政治外交冲击强烈。当今欧洲的恐袭危机不同当年,意识形态类型的恐怖主义袭击大为减少,虽然极右排外的恐怖袭击还存在,但更主要的则是来自宗教极端主义的恐怖袭击,其背景直接与近年来欧洲严峻的移民和难民危机相关。
第四,英国的反恐政策也会调整,或将像法国一样长期保持在全国紧急状态,或是维持在安全防范级别最高的两级。
最后,2005年伦敦地铁袭击案件发生后,英国在主要交通、建筑物点都加强了防范,最近的事件将促使防范措施加强;同时还会呼吁英国本土或是去往英国民众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加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