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书评丨评叶德元《做心平气和的班主任》:“心平气和”善如水
作者:刘永和(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教科所原所长)
“主任”是机构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也是“主任”,从某个方面说,大约是世界上责任最大、权力最小的“主任”。有人说,学校可以一月无校长,不可以一日无班主任,可见班主任对于学校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当过中学校长,也当过基层班主任,曾经还有一段时间既当着校长,又兼着班主任,对于班主任的角色描述我确实感同身受。
当一个班主任其实不难,但当一个好班主任并不容易,有时甚至很难。
班级管理需要“文化管理”,在“不管而管”的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管理的目的。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度教育”,制度是实施教育的保证,有制度在,班主任可以不在。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班级管理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的还是需要亲力亲为的“常规管理”。因为一个班级存在的时间不长,三年至六年而已,因而对于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往往时间不足,难以奏效。而要进行天天坚持的严格严肃的常规管理,绝非轻易之事。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上千个家长,就是一个不小的团队,甚至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班级管理牵动着一个或者几个社区。学生各有不同,家长各有不同,家庭条件各有不同,社会背景各有不同,因而,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难以解决全部问题。因此,总有一些学生难以教育,总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总有一些困难非常棘手。而且,班主任常常承担满工作量教学工作,已经整天忙忙碌碌,加上班级管理的繁杂工作,特别是一些难以管理的后进生,一些反复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让班主任老师不胜其烦,甚至怨声载道。
此前,突然看见一本奇书,书名为《做心平气和的班主任》,第一感觉就是好玩:做班主任已经不易,还要“心平气和”?真是谈何容易,站着说话不腰疼!于是,我带着好奇的眼睛,带着怀疑的心态,甚至带着批判的精神,去进行我的“追问”。然而,当我翻开这部印刷精美、带着墨香的专著,我立刻被吸引了:图文并茂的编排,草根叙事的方式,深刻深入的管理观念,可以操作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专著的核心概念“心平气和”,真的让我难以平静,难以“心平气和”。
做人,心平气和已经不容易;做“老班”,要心平气和则是难上加难。那么,作者叶德元老师为什么要提出“做心平气和的班主任”?他又是如何“做心平气和班主任”的呢?叶老师在给我的“赠书”的扉页上写了一行字:“心平气和与孩子过日子”,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心声”,道出了当一个好班主任的哲学道理。
于是,我产生了以下感受——
第一,“心平气和”来源于他的深刻认知。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方向。叶德元老师的“心平气和”来源于他的思想认知,来源于他先进的“班主任观”。
魏书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和学生一起过日子”,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大道至简,通俗易懂,而且振聋发聩。
叶老师把它用在班主任工作上,更加贴切,更加深刻。因为班级就是一个“家庭”,教室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则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学生是家庭的成员,就是家庭的“孩子”。于是,班主任就要和孩子一道过日子,而且还要心平气和过日子。
叶老师说:“如果学习是一生的事情,那么,在仅有的三年初中学习生活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初中生涯中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过程影响结果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很多时候真的不需要多么充分的理由,也许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微笑,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精彩的课堂、渊博的知识、张扬的个性,也许是因为老师善解人意。”
这就是叶老师所说的“班主任与孩子一起过日子”的应然样态与深刻理解,也代表着叶老师最深刻的“班主任观”。
第二,“心平气和”产生于他的扎实管理。
班主任的“心平气和”不仅是一种思想认识,还是一种定力与勇气,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叶德元老师之所以历任班主任,还能够“心平气和”,完全是与他的实实在在的、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分不开的。
班级管理有三重境界:一是人为管理,要求班主任亲力亲为的扎实有效的管理;二是制度管理,师生合作,共同制订针对问题的班级公约,并共同遵守,久而久之,制度力就逐步形成;三是文化管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全体学生明确目标,形成共同愿景,并且在制度的保证下,逐步形成班级文化,因此,文化力会润物无声,让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叶德元老师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拾级而上,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在《班级之初》的章节里,他讲述了自己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如何给学生留下第一好印象,如何给家长留下第一好印象,如何确定班规让班级更有序,如何选拔班委与培养班委,如何建设万能的班级教育小组等,一步一个脚印。
在《和谐关系》一章里,叶老师关注班集体的建设,关注“大教育”格局的营造;他提出“关系大于教育”,他关注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处理,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营建,更加注重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协调。
在《文化建设》一章里,叶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班级文化打造的心路历程,而且,班级文化聚焦“幸福”,努力让班级成为学生能够获得幸福的地方。我还以为,这是他的“进阶式管理”模式。
第三,“心平气和”植根于他的仁爱之心。
教育,是一种爱;爱,是一种教育。爱要是离开了教育,就会枯萎;教育要是离开了爱,就会消亡。
陶行知因为有了“爱满天下”,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教育与平民教育流芳世界;斯霞老师正是因为她的“童心母爱”,才使得自己的“当一名小学老师”成为许多老师的理想;叶德元老师也是因为自己的真爱,让自己这个历史老师的班主任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最美教师。师爱,是他认识深刻的源泉,是他实践创新的保证。
“我的书被人偷了”让他对教育“心存敬畏”,“给学生一个装得下去的地方”使他学会了“尊重包容”,还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故事,诸如“歪打正着——不是因为那个电话我才给你机会”“我被学生骂哭了”“他的存在对我们就是一种侮辱”“她用了最恶毒的话骂老师”等,教育故事涵养着叶老师的爱心,坚定着叶老师的信念,让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班主任工作中保持“心平气和”,让他的班主任工作走向了“诗与远方”。
正如姚文忠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言:“一位做事的敬业者,会有特定的性格特征,我们管这叫做事业或者职业的性格特征。叶德元老师的《做心平气和的班主任》道出了这个规律性现象。”我以为姚老先生所言的叶德元老师事业性格特征就是“心平气和”。
古人云,“上善若水”;我以为“心平气和”善若水。我为叶德元老师“心平气和”鼓与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