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紫光展锐,真能接棒海思,成就“国产之芯”?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去年7月初,紫光集团公告称,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令人震惊。近日,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有了新动向。
经查询企查查发现,紫光集团旗下关键子公司紫光展锐发生了法定代表人变更,由赵伟国变更为吴胜武,同时吴胜武还接替了赵伟国的紫光展锐董事长一职。
除紫光展锐外,吴胜武还在紫光集团旗下多家公司担任高管,包括长江存储董事、紫光国微董事、紫光联盛董事长、紫光存储董事长和经理、紫光智能汽车科技公司董事长等职。
不过,相比吴胜武参与管理的其它公司,中国大陆的移动芯片厂商紫光展锐更受关注。据称,本次重大人事调整后,该公司也将聚焦提升其在5G手机芯片领域的竞争力。甚至有业内人士分析,紫光展锐有望接棒华为海思,担当国产之“芯”的大任。
只是,紫光展锐真有这个实力吗?在全球芯片格局已定的形势下,情况恐怕没有那么乐观。
紫光展锐“临危受命”
据分析,紫光集团的“被破产”,是源自紫光集团一直以来的“买买买”动作,导致大面积举债。包括虎贲芯片、紫光显示器、紫光内存、SIM卡芯片、汽车安全芯片等。由此,旗下半导体产品众多、资产近3000亿元的芯片巨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半年多过去,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案尘埃落定,重整投资方由智路建广联合体牵头,长城资产、湖北科投、珠海华发和河北产投等组成联合体,出资600亿元承接重整后的紫光集团全部股权。
而开篇紫光集团的法人变更,便是以上重组有所进展的新信号。据了解,紫光展锐为2018年由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合并而来,产品包括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是目前除高通和联发科之外,全球第三大独立手机芯片提供商,在国内也是仅次于联发科的存在。
而紫光展锐CEO楚庆,更是一位半导体通信老兵,在行业沉淀24年。早年为华为无线预研部以及海思相关研发部门的高管。
2020年,全球贸易战升级,华为麒麟被扼杀,高通在华势力更是不断壮大,甚至小米OV等都抱上了高通的大腿,在冲击高端市场上跃跃欲试。
在华为短暂退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同时,荣耀又被迫从华为剥离,苹果随之坐收渔利,进一步蚕食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因此,紫光展锐被视为国产手机芯片的“希望”,更被视为是接替海思,重新让华为在5G等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崛起的“新秀”。
然而,紫光展锐势头正盛之时,也是其母公司紫光集团的“落难”之日,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已经成为其最终的宿命。因此,紫光展锐依然被寄予厚望,可谓是生不逢时、临危受命。
短板明显,还需加速补齐
要知道,尽管紫光展锐瞄准的是5G领域,更是为此而来。但是其目前的产品却集中在4G领域和中低端市场。
另一面,则是高通在华势如破竹,由于各大手机厂商“无芯可用”,也不得不选择拥抱高通,甚至让高通成为其“座上宾”,在谈判议价上,也毫无主动权。
例如,去年12月,在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正式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手机移动处理器——骁龙8 Gen1移动平台。
中兴通讯、小米、vivo、Redmi、realme、OPPO、一加、努比亚、iQOO、荣耀、黑鲨、索尼、夏普以及联想旗下摩托罗拉,均宣布将采用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
高通被众星捧月一般的“待遇”,与强大的客户阵容,也反衬出紫光展锐在客户资源上的薄弱与不足,以及市场表现上的寂寥与落寞。
据观察,虽然紫光展锐全球排名相对靠前,但是却在芯片研发能力、芯片制程技术上,与第一名的高通,以及国内头号的晶圆厂半导体厂商联发科相差甚远。
首先,在研发成本上,联发科的Total Solution(完整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在厂商研发成本上占据了极大优势。
其次,芯片研发周期与效率,是保障智能手机处理器供应、确保新品如期上市及量产产能的重要方面。而高通、联发科都久经沙场,针对主流的厂商,都有快速试错的应对方案。
但是,在供应主流智能机机型方面,紫光展锐却略显稚嫩。由于主流厂商试错成本高,产品投放后,一旦处理器出现瑕疵,后果也不堪设想。
因此,鲜有厂商会贸然“尝鲜”,换用尚且不够成熟的晶圆厂商紫光展锐。这也意味着,其营收规模的扩大,将会持续承压。
加上母公司紫光集团破产,紫光展锐只能依靠资本市场为其加码助力。
不过,其融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据了解,早在2019年,紫光展锐就被传,有登陆科创板的计划。去年4月,也完成了规模超5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但是关于其在科创板IPO的消息,似乎没有了下文。
早前,也有媒体表示,紫光展锐是否与紫光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子公司紫光国微有所关联。
得到的回复是,二者虽为紫光集团旗下公司,但与其没有直接股权关系,紫光展锐不上市公司合并范围内。由此可见,其可能独立在科创板上市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只是,紫光展锐何时才能登上二级资本市场,为其冲击5G芯片助力,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其是否能够承接海思的使命,成为国产之芯的新代表,也暗藏着诸多的不确定。
荣耀与海思带来的红利,恐难持续
近日,知名统计机构CINNO Research公布了20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SOC销量榜,数据显示,华为的部分业务被各大巨头瓜分后,除了其销量同比大幅下跌近超三分之二,其它厂商的整体排名,也有微妙的变化。
如上图所示,联发科2021年以1.1亿颗的芯片,同比增长了42.5%,甚至超过高通的1.066亿颗,而苹果、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分别位列第3、4、5名。相比而言,紫光展锐的销售量甚至与其它前4名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紫光展锐(UNISOC)的环比增长率却十分惊人,高达百余倍,究其原因,是紫光展锐在2020年国内市场才出货10万颗,基数太小。
对于这种夸张的增速,有业内人士将其归结于荣耀从华为脱离,以及海思麒麟芯片受限。其先进的6nm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刚好可以弥补荣耀高端手机缺芯的不足。
据了解,紫光展锐旗下的首款6nm工艺芯片,已经正式上市,而且,全球首颗6nm EUV工艺的5G Soc芯片诞生并正式进入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将可以支持2G-5G网络共同使用,支持Sub-6GHz频段和NSA/SA双模组网,该类智能手机也将于今年陆续问世。
不过,尽管紫光展锐的多位高管均来自海思,与海思的关系千丝万缕,但是商场如战场,此一时,彼一时。紫光展锐的产品出货量之所以直线拉升,也是因为一个客观现实:在当下的手机芯片市场,分为自用与第三方供应。
除了苹果、三星、华为外,大部分手机厂商需要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而在5G芯片技术上,目前只有紫光展锐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可以用于第三方供应。据预测,而其它的芯片厂商,即便渗透5G芯片市场,也尚需时日,短则三到五年,长则十年八年。
但是要知道,作为国内既具备手机研发能力,也具备芯片研发能力的头部企业,华为也正在布局芯片厂。
例如,自2020年受美方卡脖子以来,频频有消息称,华为正在摸索自建或者合作IDM(集设计和制造等于一体)工厂。
甚至有媒体报道,华为未来将在未来将在北京、天津、无锡、上海,以及最重要的东莞做去美产线,成为三星那样的IDM大厂,短期目标是28纳米进程。
这也意味着,一旦华为在28纳米非美线取得突破,那么华为将突破美国的芯片封锁,达成“活下来”的战略目标。而有其在海思芯片上的积累,加上其在制程能力上的不断精进,其势必有朝一日,也同时具备研发与制造5G芯片的能力,实现自给自足也将指日可待。
那时,紫光展锐作为第三方芯片供应商的实力,毫无疑问也会被大大削弱。而且可以预见,一旦时机成熟,华为可以实现芯片自给自足,也就不太需要紫光展锐,甚至还会在其它厂商所需的芯片市场上,与紫光展锐来一场角逐。
结语
在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普遍缺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行业背景下,紫光展锐与华为海思、荣耀的抱团取暖,显然是权宜之计。
虽然之于我国芯片技术的走向成熟,芯片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实现技术上的独立自主,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但是在商言商,紫光展锐未来需要面临的市场变数与挑战,也不容忽视。
但愿这个冉冉升起的新星,真能担负起民族之“芯”的使命,在未来全球的芯片半导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