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
假设集中力量生产皮鞋……
原创 吴主任 吴主任

很久没有就#捕捉自由的影子# 这个系列更新了。感觉得来一篇了。聊一聊经济学的第一课,稀缺。
经济学的根基什么?就是说为什么人类需要经济学?因为“稀缺”。所以你会发现无论主流非主流,无论古典还是新古典,任何流派经济学的第一课都是从“稀缺”开始。所有国家的发展理念,无论能否做到,言必称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所以米塞斯说这个世界99%的问题都是因为穷。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你们仔细品一品这七个字。言简意赅。
大家从小在课本里学过,有那么一个学说预言,在未来的某个阶段,物质极大丰富,每个人按需求分配是吧。非常令人憧憬。
我们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人有吃有喝,有房有车,所有物质都不再稀缺了,不仅仅一切都免费了,而且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开的都是迈巴赫,住的都是独栋别墅。
那么,你们觉得,“稀缺”的问题不存在了吗?你觉得所有人从此开始过上了差不多幸福的生活了吗?
其实可以想象一下,那种看似富足但雷同到令人恐惧的场景就先不说。反正必然就有人希望拥有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就好比今天,多数人都已经有衣服穿了,为啥还是挑来挑去的,还是对各种设计不满意,还会为各种限量版疯狂呢?因为脱离了人类需求的物质,真的就只是物理学范畴的物质。而在生活语境下的物质,是一种欲望满足,是精神需要。
精神上的稀缺几乎不可能彻底消灭。物质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极致高效率的自动化逼近极大丰富,以至于告别稀缺。但精神层面的做不到,不仅因为人性欲望的无底洞,还因为时间和空间的稀缺是解决不了的。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听到周杰伦的歌,手机上随便听。但是周杰伦演唱会的现场是稀缺的,场地大小是稀缺的,周杰伦无法裂变出无数的自己,他本人的劳动时间是最稀缺的。
当所有女人都有那么几款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包包时,就一定有人希望拥有某个设计师独家设计且纯手工打造。而这些又必然是稀缺的。因此实际上,只要时间和空间的稀缺无法解决,不可能真的实现物质极大丰富,所谓物质极大丰富是一种非常含糊的表述。这里忽略了人的主观偏好,你生产一堆没有人喜欢的东西,那不叫丰富,那叫资源的浪费。
边际效用递减和人的主观偏好,这亘古不变的人性,导致了无论是生活的满意度还是幸福感,都不可能靠某只天眼从上到下规划安排。
恰恰相反,只能从自由市场中试错才能得到。并且整个过程都是动态变化的。对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谁能提供一碗白米饭谁就是在解决稀缺问题。今天大概很少会有人因为吃上一口白米饭而泪流满面的吧。
当然了,今天不探讨心理层面的自我调整和幸福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个问题无论是儒释道还是现代心理学都从各种角度指引过人类了。
虽然都是基于人类行为的研究,但不同于心理学的那种深入个体情绪的诊断,经济学作为一门硬科学就在于,一种基于不变人性的硬框架。前面说,我们的生活本质上最大的稀缺是时间的稀缺,这对每个人都一样。这个无情的事实可以说是所有思想的种子,催生出大量的终极命题。而所谓发展经济实际上就是不断地提高效率。什么是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产出,就是让人类的时间变得更加有价值,就是在稀缺的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东西。
因此总体上来说,当人们可以不用再为吃饱饭而付出大量时间时,人类肯定要更幸福一点,本质上,是人的时间价值因此上升了一点。假如一个人忙忙碌碌这一生只不过为了有吃有喝,不敢说跟动物差不多,至少意味着生为人的兴趣探索、成就、自我实现等等更多可能性没有了。吃吃喝喝的一生,无论用多少所谓市井的古老的智慧包装粉饰,都掩盖不了贫乏且可悲的一生。
如上所述,这里并非反对类似“知足常乐”这种与幸福感受有关的自我心理调整。个体的幸福感受离不开这些东西,但这与个人单位时间内所能掌控的资源这种客观事实是不冲突的。
同样一个人,是在现代生活更幸福一些,还是在饭都吃不饱的时代更幸福?物质匮乏的年代人通常是退无可退,生存尚且面临挑战,哪儿来的时间探索创新,反思生命的意义?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精神层面的自我调整,来慢慢去接受现实,去适当降低预期,去平衡好欲望和能力。在累死累活都很难温饱的时代,谈幸福实在过于残忍。顺便说一下,这也是为什么说,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古装剧都是一种彻底失真的高度美化。服化道越讲究的,越精美的,越残忍。
如果视野放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那么全体人类从一开始的饮毛茹血到现代化的巨大转变,本质上是在不断地对抗个体时间稀缺性(即生命有限)。尽管人类行为本身可能只是源于欲望的满足,只是基因的奴隶。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脱离了个体五花八门需求的那种逼真高效实则最低效。用大白话说就是各种一刀切的,运动式的操作,如同上面说过的,假设开动所有机器,集中力量给所有人制造皮鞋,一切看起来是如此高效和美好,但实际上反而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是一种极为致命的自负。
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解决稀缺的办法,正如同哪怕就皮鞋这种单品,一百个人可能有一万个需求,决定的因素可能是心情,可能是广告,可能是性格,可能是天气……
怎么办?没有具体的办法,有且只有一种方向,就是让愿意挣皮鞋钱的人去冒险,去试错,去适应变化。比如这几年皮鞋这个品类被运动鞋,休闲鞋等等冲击得七零八落。就这么个单品的需求都变幻莫测,想到人类所需的更多商品和服务,是得自负和无知到什么程度才屡屡去横加干涉?
写到这里,也该是这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上场了。这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种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所催生出来的所谓“公平诉求”确实是整个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而且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这不仅需要更强悍的理性去理解“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区别,还得需要更多人能在心理上接受人与人天生能力和运气注定的随机分布。在客观层面上,普通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同样工作时间所能得到的商品和服务变得越来越多,靠的是资本和市场的高效作业,绝不是分配调节的结果。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大盘效率的提升必将惠及所有人,让所有人相比自己的过去,都能有更强的购买力,时间变得更加值钱。而一旦从结果更平等的标准去调整和分配资源,必然要拖垮整体的效率。当然,对不少人而言,也许换来的是内心的一时平衡和舒坦。
但要记得,这种内心的平衡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一旦资源被长期低效糟蹋,原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解决了的某些领域的稀缺问题必将卷土重来。最终人群中谁更能扛得住,不言自明。
原标题:《假设集中力量生产皮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古典美学对话世界
- 中越发布联合声明
- 官方:加大“开盒”挂人等处置力度

- 中国已要求国内航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外交部回应
- 俄联邦委员会批准《俄罗斯联邦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是意大利科学家
- 一种又名副热带季风气候,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的中纬度气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