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届女生,开始拒绝“粉红税”
原创 燃财经工作室 燃次元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燃财经出品
作者丨张 琳 曹 杨 孔月昕
冯晓亭 谢中秀 马舒叶
编辑丨谢中秀
又是一年3月8日,各大电商平台紧锣密鼓地为女生造节,拉动平台商品销量。相比于节日本来的意义,围绕女性、进行促销的“购物节”氛围更浓。有微博网友直呼,“这哪是购物节,明明是‘粉红税’节。”
“粉红税”一词,由美国在1930年起草消费税体系时提出。它指的是,某些产品在功能上相同或相似,但针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价格不同,一般来说,女性的价格更高。挑选“粉红”一词命名,或许是因为这是女性大概率更喜欢的颜色。这也是男女消费者价格差异的多发区。
比如消费者丫丫就发现,同一款的豆浆机,粉色比白色贵出了30元,“明明是同样的商品,只是换了一个大概率来说、更受女生喜欢的颜色,比如说粉色,价格就会比同类、同款、其他颜色的产品高。价格的差异如何得来?因为颜料费用不同吗?”丫丫十分不解。
但颜色只是“粉红税”最表象的表现,燃财经在豆瓣的“粉红税抵制者联盟”小组中看到,不少小组成员在吐槽,同个品牌、同系列的男女短裤,男生的短裤价格比女生更低,质感还比女生的更好;某品牌同款的男女鞋,男鞋价格比女鞋低了不少;以及某品牌的键盘,粉色价格也比其他颜色高……
2015年,纽约市消费者事务局曾做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从孩童时期的衣物玩具,到长大后的健康消费,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消费7%。同时,摩根大通的数据也表示,每位女性平均每年多支出1300美元(约合人民币8300元)“粉红税”。
与女性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粉红税”相悖的,是女性收入并不如男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演讲中指出,从世界范围看,女性的收入仍然只有男性的77%。
这些年,随着年轻人消费意识、反消费主义的觉醒,除了男女款不同价格这种“粉红税”之外,女性开始反思一些“男性不需要”、针对女性而塑造的消费需求。“为什么女生要跟‘美’有关,而且为了‘美’折腾自己,买护肤品、健身、美容。但男生就不用?还活得颇为怡然自得?我们真的需要为了所谓的‘美’去消费那么多东西吗?”丫丫疑惑道。
女性向来是消费的主力。比如《人民日报》就综合各大平台数据指出,2020年女性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8万亿元;在垂直电商领域中,有70%-80%的购买群体为女性,占据了消费者的“半壁江山”。这也是各电商平台、商家愿意围绕女性消费需求做文章,甚至为了拉动女性消费而去营销、鼓吹一些不存在的消费需求的原因。
但现在,越来越多女性意识到商家布下的“粉色”消费陷阱,不再心甘情愿当“韭菜”。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规避这些“粉红税”,回归理性。比如不再购买“女性专用”、寻找“平替”等。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几位女性朋友一起聊聊“粉红税”,看她们是如何识破和应对日常消费中的“粉红税”陷阱的。在她们中,有人抛弃“颜值溢价”,爱上“经济适用”;有人购买个护用品不再局限于性别限制,反而发现便宜好用的好物;有人尝到甜头,不爱女装爱男装;有人通过“粉红税”识破消费主义真面目,开始践行极简生活……
“她经济”时代,作为商家的营销策略,女性消费者可以为更好的设计和服务买单,但不能接受商家将成本有意转嫁到女性消费者身上的歧视行为。女性想要的并不是“特殊待遇”,而是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能被平等对待。
成分差不多
女款洗面奶却比男款贵20元
楠楠丨27岁 广告策划
针对女性的消费套路无处不在。
前段时间,家里的洗面奶用完了,需要新买一个。因为男朋友总蹭我的洗面奶,就想着顺便也给他买一个。于是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同一个品牌的洁面,成分基本一样,但女性的产品价格就是比男性的贵出20元。
至于为什么女士洁面比男士洁面贵,客服也没给出理由,只是说“不同产品定价不同”。
图/某品牌洁面男女款价格不同
来源/楠楠提供
不死心的我上网一搜,才发现遇到这个问题的不只我一个。在小红书就有博主分享,阿玛尼的男士洁面价格也远低于女士洁面,分别为380元(男士)和780元(女士);娇韵诗的男士双萃价格也远低于黄金双萃。豆瓣也有用户表示,“某知名品牌男士润唇膏比女士好用”、“雅诗兰黛集团的某男士牌子,其精华配方是兰黛集团数一数二的,而且比女性用品便宜多了”……
男女产品价格不同,背后或许有成分的细微差异。比如我看到的某品牌洗面奶,男士款与女士款虽然前几位配方成分都一致,但后面的成分却有了细微变化,比如女士款的配方里多了狗牙蔷薇果油、白椰树皮提取物等,而男士款成分则有薄荷醇。该品牌客服也告诉我,男士洁面一般具有更强的控油和清洁力,女士也可以用,但更适合偏油的肌肤。
于是作为一个大油田的我,果断选择了男士款。没想到使用效果不错,相比于以前每次洗完脸过一会儿脸就泛油,这一款男士洁面洗完后清爽多了。之后,再买护肤我都不会区分男女,而是仔细区分成分和功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一个。
不过我感觉女性在护肤和彩妆方面的“粉红税”并不在于男女款价格的差异,因为也有打着“男性专用”名号的护肤品,价格跟女性护肤品差不多,甚至更贵,也有男性消费者表示不少男性护肤品成分更差、使用效果不佳。女性在护肤、彩妆方面的“粉红税”更在于被灌输了更多护肤、彩妆的需求,为了达到美的效果,用上层层叠叠的护肤品,以及各式各样的彩妆产品。
但实际上,我们需要把爽肤水、柔肤水、滋润乳、抗老精华、美白精华、眼精华、眼霜、面霜等等全糊在脸上吗?粉底需要包括BB霜、粉底液、气垫、粉饼等等产品吗?口红需要十几支吗?无论男女,追求美都是合理的。但还是要分清,这种“美”的追求是商家、消费主义灌输的,还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女性保健品名目繁多
男性保健品仅“补钙”
李然 | 26岁 互联网运营
从去年开始,年仅25岁的我就开始痴迷女生保健品了。原因就是小红书里铺天盖地的广告,不断强调女性要注重保健,把抗老防衰放在第一位,我也不知不觉受到了影响。
从阿胶、燕窝到美白丸、阻断剂、抗衰抗氧化补剂,我几乎把市面上有名的品牌都买了一遍,一个月仅保健品的花费就在2000元左右。
宣传益气补血又美容的东阿阿胶,一盒均价近1000元;同样宣传滋补美容的燕窝,我也坚持一周一次的频率食用。听说美白丸宣传能抑制黑色素,全身美白,我又花了988元入手了几盒日本某品牌的美白丸。
同时,我也陷入了“保健焦虑”里。每天我会在手机上设定闹钟提醒自己按时服用各种保健品,如果偶尔遗漏了一次,我就会变得非常焦虑。
直到偶然的一次,我在淘宝里搜索“保健品”,发现几乎每款都在关键词里添加了“女性”字眼。我随手在汤臣倍健的店铺里一搜,标注为女性保健品的产品有27种之多,包括维生素、钙片、抗氧化抗衰老补剂等等,而标注为男性保健品的仅有十几种,并以补钙产品为主。
我意识到,这些高价保健品似乎更多收割了女性的“钱包”,借助所谓的女性专用的概念,在助长女性的保健焦虑。
图/淘宝搜索出现品类众多的女性保健品
来源/李然提供
但实际上,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保健品吗?需要每天服用抗糖、抗氧化、防衰老、美白、补气等这么多产品吗?虽然保健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是这究竟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还是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呢?
从那以后,我不再盲目为所谓的女性专用保健品“买单”了。想吃阿胶,我会买原料回家自己动手熬制,用料更足吃得更放心。想要内补美白,我更注重调整作息,多吃维C丰富的水果,药房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片效果惊人。
现在的我,摆脱了保健焦虑,更多的把钱投入到运动和旅游里,气色自然而然地好了不少。
同款不同价,男装比女装香
悠悠丨28岁 职员
我以前对男装是很“嗤之以鼻”的,毕竟颜色常常是黑白灰,剪裁设计也几乎就是一个直筒,没有女装的丰富多样。
但前年回家,却让我认识到了男装的“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我是东北人,在北京工作。前年回家,一方面是走得匆忙,一方面是错估了东北的气温,所以没带够衣服。回到家乡后,我的薄绒打底裤根本无法抵抗北方的寒风,而因为临近春节,线下服装店和网店都关门了,我不得已穿上了我爸新买的秋裤御寒(我的身高有170+,在家里只能穿下我爸的裤子),外出拜访亲戚。
在穿上我爸的秋裤之前,我是很嫌弃的。但穿上之后,我立马“真香”了,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女款紧身打底秋裤的保暖性,根本没办法与这种较为宽松的、棉质的男款秋裤相比。我去网店分别按“秋裤 女”、“秋裤 男”两个关键词搜索,发现网上推荐的同等价位商品,女款秋裤主打的是美体与薄,男款的则主打质量和保暖。
这个发现,让我这个“爱美”girl开始注意服装的性价比,仔细观察后我发现,男装因为比女装缺少剪裁或装饰上的设计,因为往往会更便宜或穿起来更舒适。更有甚者,有一次互联网购物节,我在某品牌服装淘宝店上看到同款运动短裤,女款不仅比男款的长度短、使用布料少,价格还比后者高了20元。这让我直接联想到了“粉红税”和“智商税”。
此后,每次逛街或逛淘宝,我都开始尽可能地挑简单大方的女装款式,不再追求女装上收割“智商税”的累赘设计。因为我的身高,我偶尔也会试着买一些男款T恤等看起来很中性的衣服来穿。
最让我觉得“捡到便宜”的一次是我去商场逛街时,发现了一件男装羽绒服,内里填充鸭绒、外面是防水面料,我试穿后也很合身,保暖舒适不说,最重要的是不到200元。而平时我根本遇不到同等价位的女款羽绒服,或者质量、款式根本没眼看。我高高兴兴买下了这件羽绒服,它也直接成了我冬天通勤御寒的“战袍”。
这让我觉得,男装“真香”,我以后也要多多“捡漏”。
“女生最爱”豆浆机,让我多花30元
丫丫丨25岁 行政人员
我是从同事口中第一次听到“粉红税”这种说法。那天我去同事家里做客,猛然发现她家的豆浆机和我家的是同款,只是颜色不同,聊天中,我发现我们都是在这款豆浆机刚出的时候就入手了,顺口一问价格,却发现我比同事多花了30元钱。并且我们都是在同一家官方旗舰店购买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淘宝,分别找到了这两款商品,发现这两款型号和功能确实完全一样,但奇怪的是,对于两个不同颜色的产品,商家使用的是两个独立的链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我购买的时候没有发现两款的差价了。细看之下,我所购买的这款商品名称中的关键词出现了“女生最爱”的字样。
“这就是粉红税啊。”同事脱口而出,我这才了解到,因为商家的营销策略,女性在购买相同产品或服务时往往要比男性花更多的钱,因此出现了粉红税这种说法。 “这年头,女生的钱也太好赚了吧。就拿卫生巾来说,本来就是男性根本不需要但女性缺少不了的生活必需品,可是一条成人纸尿裤只要两三元,一条安心裤却要近10元,问题是这两者的成本相差无几。”
同事是极简生活的践行者,比起我厨房里一堆粉粉嫩嫩却派不上什么用场的瓶瓶罐罐,同事家的厨房显得简洁而宽敞。“我们买豆浆机用的是它的功能,又不是它的外壳,所以仅仅是因为外观更受女生欢迎,而让女生多花上30元买单,凭什么!”
同事一席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可以为好看的外表买单,但要一视同仁,而不是因为性别差异而被区别对待。从同事家回来以后,我反反复复想了好几天,才发现自己因为盲目消费多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更花了好多冤枉钱。
在同事的带动下,我也开始理性消费,把关注点重新拉回到产品本身的价值上,满满当当的厨房也开始变得简洁宽敞,自己的心情也更加轻松自在。
“女士专用剃毛刀”
和男士剃毛刀毫无区别
毛毛丨24岁 会计
作为一名家族遗传的“毛手毛脚”星人,我从大学就开始尝试用各种办法去体毛,一开始是用脱毛膏,但不知是皮肤敏感还是使用不当,用后胳膊和小腿都会起小红点子。于是我就停用了脱毛膏,转而选择了更为安全的剃毛刀。
在选择剃毛刀时,经网络信息和身边朋友的推荐,最终选择了某大牌号称可以“减少对皮肤伤害”、“亲肤润滑”的“女士专用剃毛刀”。说实话我对这些功能丝毫没有察觉,毕竟剃毛刀的作用就是刮干净体毛,而且要接触皮肤还要刮,所以说不伤害皮肤我是不相信的。
不过因为使用感受还行,我也没在意,就一直使用着。“女士专用剃毛刀”的价格不算高,100元包含一个刀架和两个刀头,因为刀架是金属的,非常结实,所以后续只需要换刀头。但因为刀头是带肥皂的,一旦肥皂没了就得换。所以我一年也得买个五六个刀头,一般买个80元3个装。
后来有一次临时出差,我用了酒店里的一次性剃毛刀刮毛,感觉就是和平常用我的“女士专业剃毛刀”差别并不明显,刮得也很干净,就是刀片差点用起来不够流畅。或许也是这次替代品的使用体验还行,退房时我还将酒店第二天更换的新剃毛刀带了回家。
再认识到我的“女士专用剃毛刀”是“粉红税”则是某次和男友逛超市的时候。当时刚好我们俩的替换刀头都没了,到了货架我用的那款女士用的刀头没货了。就在我说上网下单时,我男友告诉我这牌子的刀头都差不多,还说他有多余的刀架和刀头让我回家换上试试。
到家后将信将疑的我,回家试了试男友用的剃毛刀,体验感确实很好,可以说和我原用的女士专用款毫无差别,关键是刀片就差了周围那块皂头。但相比于我100元一个刀架、两个刀头的价格,男士剃毛刀的价格低了不少,99元可以买一个刀架、五个刀头。单买刀头的话,也只需要120元就可以买八个。
现在我已经习惯用普通刀头了,毕竟所谓皂头和亲肤润滑功效也不是我所需要的,关键是价格更便宜了而体验感毫不受影响,那我没必要多一些我觉得无用的功能花钱。
曾经加价2000元买手机
现在只要能用就可以
青萍 | 31岁 商务运营
我之前是个超级颜控,就是那种生活中所用到的东西基本都是不考虑性价比,而是颜值必须放在第一位。现在买东西,虽然也会看外观,但却收敛了很多,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买手机。
我是高考之后拥有的第一部手机,是妈妈送给我的毕业礼物。我记得当时买手机还是去线下的国美或者苏宁,而那会儿最火的手机品牌是诺基亚。但在买的时候,我就一直觉得诺基亚的设计特别丑,还特别厚,根本不适合女生用。最后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多花了好像是300多元,买了一款摩托罗拉的手机。虽然具体什么型号我已经记不住了,但可以很清楚的记得主体是黑色、边边是红色,然后绝对是属于当时那个“年代”的轻薄款。
自此之后,我每次换手机,都不是先关注品牌或者是性能、配置,而是先找到市面上热门机型中配色比较好的几款,之后再去对比性价比。而如果某一款手机的颜色特别出众或者特别独一无二,那我就会直接放弃其他的方面,直接下单。
记忆中第一个因为颜色加价购买的手机是2013年发布的iPhone5S的“土豪金”。当时就因为它独特的颜色,很多人蹲守着准时准点的抢,但最后我也没抢到。而彼时这款颜色的手机在市场上已经被炒到了过万元。我是找到了一个在北京中关村卖手机的朋友,友情加价2000元左右买到的。
不过后来,随着年龄的上涨,慢慢的这种“颜值溢价”对我的吸引力就小了很多。最近一次有想换手机的冲动是2021年12月,小米12的发布。当时确实被手机的尺寸和“原野绿”的配色吸引了,还特意去了小米之家去试了试手感。但因为我目前用的这个手机是2020年底才买的,思前想后之后,果断放弃了。
反正手机嘛,用的是性能,而非颜值。可能之后再换手机,我也不太会再受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吸引。毕竟工作的时间久了,深知一个打工人的不容易,这些噱头的东西就不那么重要了。
花里胡哨的“女生酒”,只适合拍照
淼淼丨26岁 媒介
打开朋友圈或翻看小红书,各色漂亮的杯子盛满颜色鲜艳的低度酒,似乎总能抓住看客们的眼球,收获更多的点赞。文案中,更是将这些小甜水称为“女生酒”,一时间,低度酒似乎成了女生们的时尚潮流新密码,不来上一杯,拍照晒晒,都不配当独立女性了。
我酒量还行,高度酒尚可一试,自然对低度酒没有需求,但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反复攻势下,也动了尝新的念头。小红书上关于“女生酒”的笔记近10万篇,高颜值、低度酒和方便调酒成为安利的关键点。近两年,天猫美食品类日还推出了“女生酒”专场,低度零卡、高颜值、气泡感十足的小甜酒成为专场主推的产品。
有次闺蜜到家中玩,正赶上家里没酒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最近大热的“女生酒”,既为尝鲜也为晒图,就到便利店买了七八种。结账时,我们才发现,这些“女生酒”还挺贵,一瓶300毫升的就要40元。为了图片好看,我们还特意买了几种水果,按照种草文的调酒教程,做出红橙蓝紫等颜色各异的特调。忙活了个把小时,终于完成了拍照的仪式。
终于到了畅饮的环节,我尝了一口很多博主推荐的一款杨枝甘露味道的爆款酒,结果那叫一个甜,别说跟杨枝甘露扯不上什么关系,称作酒我都觉得牵强,一点酒味都没有。试了一圈下来,除了青梅酒尚可入口,其他的我们根本喝不下去。
我们只得又去便利店,买了两瓶红酒,这才有了一个微醺的夜晚。酒过三巡,我们开始吐槽今天买酒踩坑,“可能我们不像个女生,才喝不了女生酒”,“女生就只能喝这么难喝的小甜水啊”,“人家有些女生就是只能喝低度酒啊”,“那也不用买这么贵吧,买瓶高度数的洋酒,自己能调出一桶小甜水”。
吵吵闹闹中,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并达成家里一定要囤好酒的共识,从此,小甜水在我俩的酒单里纷纷被除名。其实,喝酒尝鲜踩雷本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只是我们觉得非要把这么难喝的酒包装成“女生酒”,且还买那么贵,通过营销让女生买单,感觉就是在交“粉红税”。
*题图及部分内文配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丫丫、悠悠、毛毛、青萍、楠楠、淼淼、李然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你交过“粉红税“吗?
原标题:《这届女生,开始拒绝“粉红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