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青光眼周:警惕青光眼危害——规范诊治随访管理

2022-03-08 15: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做健康的传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今年3月6~12日是世界青光眼周活动。众所周知青光眼已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也就是说与其他眼病不同,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只有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才能保留住患者的视功能。

为了配合这一全球性公益科普活动,不少媒体机构纷纷关注公众对青光眼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资料显示有60~70%的人对青光眼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淡漠。在临床中也时有遇到这样的病人,体检或就诊时发现有异常,甚至一只眼睛已经完全失明了才来就诊,青光眼已到晚期。由于视神经已经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失去的视功能也无法再挽回了,令人惋惜!

1、青光眼的防范

目前我国城市青光眼的患病率已经达到2%,世界青光眼患者中有一半在亚洲,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亚洲的青光眼患者中又有一半以上在我国。更令人担忧的是,绝大部分青光眼是慢性的临床表现过程,因此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青光眼,等意识到视力受损时,已经失去了早诊早治的机会。所以,公众很有必要了解青光眼,以及可能的早期表现。

现代工作和生活进入新的模式,大多数要用到电脑、视屏,下班后也有很多信息要刷屏,有的晚上还要追剧。这样的用眼强度和快节奏,眼睛很容易疲劳。不少人就自己买来了可舒缓眼部疲劳的滴眼液,眼睛的不适似乎有所改善。久而久之,看一会儿电脑或手机屏幕就感到疲劳,视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有的近视眼度数也不断增加……除了近视、眼疲劳和干眼,这其中还可能隐藏着青光眼早期表现的危险!

青光眼是一种与环境、心境、年龄、遗传等多因素相关的一类疾病。比如说寒冷或气候明显变化季节容易发生,青光眼病情也容易进展;直系血缘亲属中只要有确诊的青光眼患者,那么这个家庭其他人患病的危险性就会高10倍,因青光眼与多个基因有关,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病;从年龄方面来看,全年龄段甚至胎儿均可发生,但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的发病几率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要高;青光眼还是典型的眼科心身疾病,也就是说其发生发展与人的情绪精神状况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焦虑、闷闷不乐、抑郁表现比一般人群要明显。还有一些青光眼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比如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远视、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等等,也容易发生青光眼。因此,具有上述症状或因素的人们,需要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眼压、视神经、视野和房角等,有些还需要定期检查,并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心境,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眼,以防潜在青光眼发生的可能。

2、及时治疗和规范随访管理

目前青光眼的最有效治疗是降低眼压。尽管目前的治疗只能控制青光眼病情,而无法彻底治愈,但一旦早期发现,就给予积极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青光眼的,从而最大程度保持未受损的视功能,也就能够避免青光眼的致残致盲。根据不同青光眼类别和病情的轻重程度,以及每个个体的全身健康状况,医生会建议选择相关的降眼压滴眼液、激光或手术等方法来控制青光眼。

这里强调的是,及时诊治很重要,同时规范随访管理也同样地重要!应严格遵照医嘱使用相关的药物,即便是激光、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也要定期去医院做随访检查。由于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所以,定期去医院随访是很重要的。如果病情平稳的话,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就足够了。如果病情时常出现波动,那随访的频率可以适当加大些。这样可以观察原先治疗效果和发现问题,医生再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青光眼性损伤不再继续。

此外,治疗方案是医生给每位青光眼患者量身定制的,但好的方案治疗并不完全等同于好的效果,因为方案的执行是靠病人自己去落实的。还有,平时的生活工作节律,情绪管理,以及一些青光眼危险因素的避免,是要靠自己去把控的。对于青光眼这样一种慢病,需要医患共同协作,病人也要主动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去。了解青光眼,最终战胜青光眼!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

执笔:孙兴怀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审核:肖 明 上海市静安区北站医院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青光眼学组组长

孙兴怀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