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车内空气质量久陷“三无”状态,专家建议出台国家强制标准

张建/经济参考报
2017-06-01 09:32
绿政公署 >
字号

长期以来,我国车内空气质量一直处在“无法规、无强制标准、无监管”的状态,众多车主对于新车内扑鼻的异味只能忍耐。

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93.4%的车主表示关注过车内空气质量问题,而车内空气质量也成为近年来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

前段时间,一位车主林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车内气味实在难以消除,车企对此也没有有效的治理方案,他被迫卖掉了车子。“一台50万左右的车,竟然用的是劣质的隔音棉,车内的甲醛含量也严重超标,太让人失望了。”

另一位车主也说,他的车发现异味后,主动找到4S店要说法,虽然4S店将车内的隔音棉进行了更换,但还是存在臭味,不知道如何解决。

记者近日在走访一些汽车4S店时发现,很多新车车内都存在严重的异味。实际上,奔驰、宝马、奥迪早在2013年就被曝出“沥青阻尼片含有有害物质”,而国家质检总局也曾要求这三家公司自查自纠,但之后没了下文。

在消费者不断投诉的压力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将联合解决奥迪、大众、斯柯达等品牌部分车辆可能因隔音材料引起的内部异味问题,并承认部分车辆所安装的车内隔音材料,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可能会产生异味。

一些车主对此并不买账,他们将这些问题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进行了举报,但没得到正面回复。

据记者了解,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其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物质对人体的危害较为严重。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车内饰件中使用的黏合剂、塑料制品、皮革等,含有甲醛、苯等污染物,是产生车内污染的重要来源;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三、在车内吸烟会大大增加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四、若车用空调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会滋生有害物质,导致车内空气变差;五、车垫受潮产生的霉菌异味。

然而,车内空气污染在我国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车内空气污染也没有比较完备的法规体系。截至目前,汽车行业实行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仍是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策,且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约束力不够。

在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呼吁下,环保部2016年初发布了备受关注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了一大批有害物质的限量值标准,并提及此标准将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然而,上述指南发布之后,事情的进展便没有了下文。

当记者向负责此项工作的环保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核实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展情况时,被明确告知,由于相关方面对征求意见稿还存在修改建议等原因,上述标准尚未制定完毕,实施时间依旧未知。

为此,北汽股份研究院车内空气质量专家李俊贤建议,应尽快完善车内空气质量国家强制标准。一些知名车企之所以在发达国家使用高分子树脂材料和橡胶等材料制作阻尼片,而在我国却敢于用沥青来替代环保材料,正是利用了我国国家强制标准的缺失。

对此,在环保部5月23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抓紧出台一批急需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就包括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

除此之外,李俊贤说,针对一些车企存在的国内外有别、召回不及时、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有关方面还需尽快完善汽车质量投诉举报快速处理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市场上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

据了解,目前国内车企对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基本采用离线的实验室分析方法,以抽检的方式进行检测。这套实验室方法准确度虽高,却不得不以“牺牲”其他特性为代价,比如操作过程复杂、检测时间过长、抽检可能造成“漏网之鱼”等。

(原标题为《无法规 无强制标准 无监管 车内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三无”状态 专家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强制标准 》)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