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 | 向山要油,良种提质,广东油茶全产业链打造“东方橄榄油”

2022-03-05 23: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走进超市,琳琅满目的食用油让人挑花了眼。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胚芽油、山茶油……中国人的“油瓶子”里花样越来越多。

2021年,中国“吃货”共消耗食用油3708万吨,人均年消费量超20公斤,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油消费大国,但国产油供给却不能有效满足国内需求。保障食用油安全,让“油瓶子”里多装中国油,上升为国家战略。

应对食用油价新高

油茶产业“向山要油”

“今年春节至今,国际油脂价格一路攀升。当前全国菜油均价较年初每吨上涨1322元,CBOT大豆价格涨至每蒲1700美分,突破9年半新高。”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油脂分析师陈彬介绍。受原料上涨影响,相关食用油公司已进行不同程度提价。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2021年,包括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在内的多种植物油价格较上年上涨了65.8%,这是有统计以来,植物油价格出现的最大年度增幅。

目前,在中国的“油瓶子”里,超过80%的食用油都是从大豆、花生、菜籽油等草本油料中榨取的。在2021年的粮食总产量中,大豆占比仅有2.4%,大豆进口量在近25年时间里增加了100倍,突破1亿吨。除了棕榈油,中国的油料和油脂主要从南美和东欧进口,进口来源集中度高,这也导致了国内油脂对外依存度高。

业内专家表示,靠扩大种植草本油料作物来解决油料问题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种油料必然会与粮食争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是一个出路。

油茶、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国和主产地,其历史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用油茶成熟种子压榨的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2016年,油茶被列为国家大宗油料作物,担负起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使命。截至2020年底,中国油茶种植面积达6800万亩,茶油产量62.7万吨,产值达到1160亿元,主要茶油产区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和浙江等地区。

油茶树上结满果实。

世界油茶看中国,中国油茶集散加工看广东。广东省是油茶主产区之一,油茶林盘踞在南粤260万亩的山地丘陵地带。油茶树根系发达,耐干旱贫瘠,既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也兼具景观和经济价值,形成粤北一道郁郁葱葱的生态保护屏障。

此外,油茶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除了可生产高端食用油之外,茶油剩余物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等领域,综合效益显著,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绿色银行”。

晒干的油茶果。

改良种勇创新

产业升级从根源抓起

二月二“龙抬头”,天气逐渐回暖,正是油茶树苗栽种的好时节。在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核心区的美林油茶种植基地,挖掘机在山头推土、打坑,工人们忙着搬运油茶树苗,一派热闹景象。

新种植油茶一般第4年开始结果,7至8年才进入丰产。“种苗出了问题,重新种植或改造耗时耗力,影响十几年发展,所以油茶良种非常重要。”美林油茶基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美林油茶种植基地一角,种上油茶新树苗。(谭家富 摄)

当前,良种选育过程不规范、油茶苗品种出圃配置不合理,成为油茶产业上游环节的突出问题。为了种得好,油茶行业不断改良品种。“目前,我们已经筛选出40多种适合广东本省种植的优良油茶品种。”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介绍。

为了科学化地选育油茶良种,基地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合作,选育丰产质优、高光效、强抗病性的良种油茶。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培育出自有优质油茶品种美林1号、美林2号、美林3号、美林4号,将油茶产量提高5倍。

在距美林油茶基地不足百公里的龙川县长洲村,骆碧群带着工人正在做油茶基地的日常管理养护。14年前,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她回到家乡长洲村,成立龙川县星汇山林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了长洲水库农场及周边大片荒山,种下第一批茶苗,开始了她的油茶事业。

骆碧群在油茶基地。

每当油茶花盛开时,山乡处处闻花香,院内院外晒油茶,成为长洲村里的一道景观。在以前,从山上采摘的油茶籽要放在阳光下晾晒,直至外壳裂开,再用竹扫把把外壳扫起来,最终实现壳仁分离。“这样耗时费力,也需要大量人工。”骆碧群表示。

农民手工将油茶果进行壳仁分离。

当前,油茶采摘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人力劳动成本,加上精深加工技术不足,使得油茶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为了提高油茶壳仁分离的效率,骆碧群联合技术团队进行探索,成功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条油茶果脱壳自动生产线。同时,又从台湾引进了先进的榨油设备,完成自动自动去壳、烘干、压榨、过滤、灌装等一整套现代化榨油工序。

“有现代农业科技引领,企业才能走得更远。”骆碧群说。公司成立至今,已取得了30多项发明专利,还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授予“广东省茶油加工及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

星汇山林自主研发的油茶果脱壳设备。

龙头驱动 规模经营

建联农带农“绿色银行”

“粤北青山出好油,脱贫致富盖高楼”。 2020年9月,东源县顺天镇横塘村三丫塘村民小组组长朱辉东,代表全组签订了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将本组所属的2910亩林地流转给美林油茶种植基地,发展油茶产业。

“林地租金每亩每年80元,租期为50年,租金每10年上调一次。”朱辉东介绍,他家20多亩山地和撂荒旱地已经流转出去,山地年租金每亩80元,旱地年租金每亩达200元。

美林油茶种植基地。

“村集体想我们流转连片的山地种植油茶,我们按照流转面积的5%配比,由村集体提供自留土地,我们企业免费提供种苗,负责种植,同时免费提供10年的管、收服务,收入归村集体所有,打造助农增收的‘美林模式’。”美林基业集团开发中心负责人黄志杰向记者介绍。

2021年,由美林集团牵头实施的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河源市)正式批准建设。产业园以灯塔盆地为中心,辐射覆盖3县26镇,力争5年内按标准化模式新种油茶20万亩,打造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油茶基地,提高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油茶丰产,农民增收。

发展全产业链是提高收益、提升价值的重要途径。放眼广东全省,在河源市龙川县、肇庆市广宁县、韶关市浈江区,一座座省级油茶现代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形成连片标准化示范区,还串起了油茶全产业链,提高油茶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研发能力。同时,更有效解决油茶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单个农户、小规模种植难以发挥效益的问题,让普通油茶种植户获得更多收益。

强研发重品牌

12221推动产销两旺

打开网购平台,输入关键词“油茶”,成千上万的油茶产品排满商品列表。按品类划分,除了食用油外,还有护肤品、洗护用品和礼品。野生天然、健康优质、纯正等标签,成为商家主打的卖点。

记者了解到,在某网购平台,河源油茶品牌“上山打油”,规格为500毫升的产品售价148元。据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品牌茶油每斤均价为80元,中高端定位产品每斤售价110至140元不等,通过有机认证的茶油产品价格更高,达到每斤200元。

“上山打油”品牌油茶系列产品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用茶油洗头。清代《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茶油......蒸熟用之,泽发生光。”据《广东新语》记载,初夏时,人们将露头花晒干,将之融入茶油中,用来洗发护发。这种露花油在当时风靡一时,还出现了“洋舶争买以归”的盛况,成为热门的出口商品。

“茶油所含的山茶甙、茶多酚、黄铜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在开发新药物、新化妆品方面有极大潜力。”中国木本油料产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油茶产业协会会长祝洪刚表示。“我国油茶需求市场巨大,但因种植受限,市场空缺一直存在,目前还是少部分家庭使用的产品。”

茶油灌装生产线。

为开发油茶的综合价值,推动科技成果转化,3月4日,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联合实验室在河源正式揭牌。“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将整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优质资源,组织专家在河源进行创新科研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岭南联合实验室主任李昌珠表示。联合实验室将为广东油茶提供国家级平台和技术支撑,更好地培育油茶相关产业,开拓粤港澳大健康产品市场。

 “油茶作为新兴行业产品,目前价值和价格等量尚未被消费者广泛认知。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和对产品的陌生,使得传统通路市场、超市业态和电商,都无法成为油茶企业打造品牌的最优渠道。” 祝洪刚认为,如何结合品牌现状,寻找市场突破口,在行业还不太成熟的今天迅速建立品牌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培养出一批品牌拥护者,将是众多茶油企业面临的一大考验。

3月4日,油茶“12221”市场营销行动启动现场。(谭家富 摄)

一直以来,12221市场营销体系是广东农产品打造品牌、产销两旺的制胜法宝。早在2021年12月,广宁油茶率先启动12221市场体系建设。3月4日,油茶“12221”市场营销行动正式启动,通过建设油茶大数据平台、建立省级采购商队伍、培育油茶经纪人队伍、拓展国内外销区市场等方式,打造“广东油茶”公用品牌,促进油茶产销有效衔接,让“粤字号”茶油充实中国的“油瓶子”。

【记者】林晓岚

【来源】南方农村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