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调查|儿童节,回忆小时候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都是名著

郑薛飞腾
2017-06-01 11:02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六一儿童节又到啦。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热衷于在儿童节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在朋友圈晒一张幼照、怀念一下童年时代的玩具、借着自家孩子的体验讲着自己的儿童节故事……那么,翻书党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回忆下自己儿时读过的书。你人生中,读过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哪部?当时为什么读?读懂了吗?

捕捉到一只斯基文:

我最早读的长篇小说是张爱玲的《半生缘》。那时候是青春的内心悸动刚萌发之时,在初中班级的言情小说热中,迎合“潮流”的我读到的竟然是言情小说的巅峰之作。最开始读完《半生缘》,留下更多的记忆是关于小说内容的,年少的我只能在故事中寻求一种看电视剧的快感,并没有也不能够对其中的人事变迁、岁月蹉跎有多深的认识与感触,但张爱玲在我的心中却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

Rocky:

小时候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水浒传》,当时大概上小学三年级的样子,因为家长想让我读四大名著,《红楼梦》太难读读不下去,又嫌弃《西游记》是一年级小朋友才读的书,所以读了《水浒传》。当时其实读不太懂,只能看个大概的故事情节,其中的兄弟义气、世事无奈都没能体察清楚。当时太小,读完只是很中二地想把所有将领的名字与称号背清楚,恍恍惚惚地觉得自己说不定也是仙界掉落人间的哪颗兵将星。

芒种:

那时候看了很多古惑仔系列电影,认为江湖义气、拜把兄弟是非常酷的,然后对“社会”类的故事很感兴趣,所以读了《水浒传》。还有个原因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开始读四大名著。读了以后,对大概情节有理解。当时看,只是觉得故事情节、人物经历很精彩,对作品想表达的内涵却没什么理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古代的白话文小说还是有意思的。

关尔:

第一本读完的长篇小说是《鲁滨逊漂流记》,当时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读一些,渐渐就读完了,从那时候开始形成一种睡前看会书的习惯。当时读鲁滨逊不会太留意很多细节,只是为他能在一座岛上“为所欲为”,顺便还培养一个“仆人”星期五的做法感到兴奋。到今天课上还会讨论到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意识等,这都是当时不可能想到的。

起名废:

我小时候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最初读这本书不是出于兴趣,而是父亲为了培养我的阅读习惯要求读的。小时候,我也无法理解书中蕴含的所谓大道理,只是努力去认识每一个字,痴迷于鲁滨逊造房子、造工具、造船的孤岛生活。这本书前后翻了很多遍,每一次都很喜欢从他刚刚遇难流落孤岛那一章读起,仿佛自己就是鲁滨逊本人,体验着未知的生活。这本书为幼年的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从此热爱探险,热爱自然,也让我看到另一种生活状态——困境面前,不放弃对生存的渴望,且始终抱持坚定信仰。

西米露:

我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百年孤独》。记得当时是帮人买的,自己随便翻开读了一章,觉得写得太有意思,就停不下来。当时自然是读不大懂的,读完觉得马尔克斯真牛,后来就买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完一章就打入冷宫,一年之后才强行捡起来读完。还有两点感受:一是讲故事真有意思;二是我应该写不出有意思的故事。

英子:

张爱玲的《白玫瑰与红玫瑰》(其实这只是一个中篇小说——编者注)。小时候看书慢,一本三十万字的书要看小半个月,许多字不认识还需要翻字典。终于看完之后其实一点喜悦都没有,有的是长长的失落,因为无以为继,这本书看完后好像每天看书的时候就再次空出来,所以开始去寻找各种好看的书,养成习惯。

Antonie:

当时我妈推荐给我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我看得懂,但还有很多事件、线索拿捏不准,人物情感线也是似懂非懂。读完之后对整个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风貌有一种完整的感受,认识到一个人的奋斗不光是要看个人的努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C:

《天才》,因为觉得这本书名字很特别,而且对天赋这一方面的知识想做具体了解。第一次读它,只觉得主人公外貌很酷,与众不同。当我后来长大点再去重复读这本书,了解完整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所经历的起起伏伏时,才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知道“真善美”的真谛。主人公是一个天才,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天赋卓越却犯了出轨的错误,在业界名声大跌。最终,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回到原点从头再来。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名著,希望大家都能读到它。

嘉爷:

以前老师推荐了《简·爱》,那是我读完的第一本长篇。当时读懂百分之八十,明白人最美好的生活是尊严加爱,这本书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化繁为简、返朴归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

加西亚:

大概是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完整读完我记忆中第一部长篇《简·爱》。彼时因为阅读能力有限,读的是篇幅和情节都大量砍掉的“青少年版”;但不论如何,也毕竟是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几万字,所以勉勉强强挤得进长篇的门槛。对这本书的记忆寥寥,无非就是女主悲惨的身世,隐忍的性格,傲娇的男主人,和两个傲娇者的终成眷属。时至今日,零零散散地看过几个原著的片段,觉得作者其实笔力深厚,对细节的把握十分出色:既没有拖泥带水,又能恰到好处地融入。只可惜,年少时的腰斩版虽然保存了原作的韵味,在细节上却毫不留情大刀阔斧地砍,让我当时感受到的美学意蕴较为缺乏。

三岁:

记忆里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是姐姐推荐我看的,她说看完书会有很多启发。小时候没有办法很深地理解这本书,只剩下很多印象深刻的情节,像保尔为了冬妮娅跳崖的震撼,保尔在军队中的变化,两人多年后重逢却早已形同陌路的遗憾,以及保尔永不放弃、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本书让我懂得,人要有奉献精神,无论何时都要有坚定信仰,在任何情况都不能放弃希望。

半仙:

《岳飞传》,小时候去书店买书的时候看到的,我爸也极力推荐。当时读完,对于故事情节是懂的,但岳飞的“愚”忠让当时的我有些许费解,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直接导致父子双亡、北伐失败的惨剧。

忘了用什么昵称:

我记不太清自己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爸在我还不太认字的时候,就会给我讲《西游记》之类的白话小说,但这些其实都不算自己读的。稍微早一点的时候,自己读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算一本。读的原因是当时比较喜欢历险类的题材,这本书又很经典,新华书店常年在卖,读得开心且刺激。虽然我小时候一起玩的大多是安静本分的孩子,但内心其实更喜欢那些有江湖气的人。读完小说后更喜欢出门,常常和我哥去爬家边上的小山,内心也渴望去更远的地方。

马二狗:

受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影响,小时候读的第一部长篇就是《西游记》。当初买的都是青少版,语言是简化之后的,而且有注音,所以读懂并不成问题。对于我而言,读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既不是教科书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反封建精神,也不是网络上盛传的所谓的“惊天大伏笔”、“现实主义隐喻”等,而是其中呈现出宏伟而浩瀚的中国神话体系。这个体系带给我的震撼在我后来读《山海经》、《封神演义》一系列书籍时愈发深刻。到今天想想也更加会觉得其实我们对中国庞大、优秀的神话体系缺乏有效的开发,文艺工作者还应该继续努力。

帆帆:

我小时候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小妇人》。小学时,很偶然的机会在其他读物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感觉很有兴趣,就去书店买来读。尽管当时没怎么接触过外国小说,也许因为这本书语言比较简单易懂,还是能完整流畅地读完、读懂。这部小说描写一个美国家庭四姐妹的成长过程,四姐妹身上的许多品质对我的性格塑造产生极大影响。现在的我可能没有变成她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样子,但还是希望能像她们一样独立自强,为自己而活。

K先森:

我用了一个月时间读那本书,不得不说,俄罗斯的书很“难”读进去,那就是《复活》。杂七杂八的解释太多,人名又复杂,所以看这类的书都很慢。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受就是一个人犯下错误时,这个错误无论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反思自己,检讨自己。这本书的结尾很惊人,利用《圣经》为男主找到答案,也是想把社会的改革寄托于基督教。我突然想到了和尚给我说的一句话:“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