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过半青少年近视,为何“双减”仍难出教室?政协委员这样建议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52.7%,小学阶段35.6%,高中阶段已达到80.5%。为什么我国青少年近视情况如此严重?如何让青少年近视防治落到实处?“双减”之后,为何孩子们还不能走出教室?
2022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做客澎湃问吧,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互动交流。
为什么中国的青少年近视率超五成?
倪闽景介绍,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为25%,德国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15%以下。相比之下,国内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达52%以上,差距令人瞠目。
倪闽景指出,近视有两种,一种是用眼过度造成的屈光近视,另一种是因为户外活动过少导致眼轴增长产生的轴性近视。视力退化与学生课业负担、用眼习惯、灯光照明、户外活动、电子产品使用等多因素有关。“从我们多年的研究跟踪发现,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确实是近视的一个诱因,但并非高相关。最相关的其实是户外活动时间,自然光照会减缓青少年眼轴的过快生长。”
澎湃问吧网友提问,别的国家小孩也看视频打游戏,为何始终是我们的小孩近视率最高?对此,倪闽景表示,“主要是我们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太少了,很多学校课间不让学生走出教室门,体育课数量不足,或者没有很好地落实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质量。”
除了学校,家庭在孩子的近视防治中扮演怎样角色?倪闽景认为,近视防控最重要阶段是在家庭,特别是孩子们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远视眼,随着年龄增大眼轴会变长。如果小时候户外活动不足,会导致眼轴增长加快,尽管看上去没有近视,但其实已经把余地都用光,此后一旦进入学习阶段马上就会近视。
因此,低龄阶段的孩子应当尽量少用电子设备。家长们再忙也要陪孩子多去小区走走,周末去郊游放松。这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真正的重视。
将近视率纳入校领导年终绩效考核
以上海为例,在目前中学生早出晚归的学习作息下,如何保证他们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据倪闽景介绍,上海目前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两节体育活动课,每天开展30分钟大课间活动,将来所有中小学校都要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应当鼓励孩子们课间走出教室自主开展户外活动,也鼓励其上学、放学期间步行,这些时间基本上可以保障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长。
目前各省市都把体育纳入了中考。在倪闽景看来,这确实起到了一些好的效果,高一阶段的孩子体质健康监测情况明显好转。但是体育成为考试也有其弊端,会让孩子厌恶体育,最后演变为全社会的应试体育情况,所以这方面要适度为好。
有的市区学校活动空间小,老师为了保证安全,课间也不让学生下楼,怎么办呢?倪闽景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校长的教育观念,“其实是学校不动脑筋,怕承担责任。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非常小的学校,但是学校把所有空间都动用了起来,结果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并不受影响。”
“学生的近视率已经纳入校领导年终考核,即将会有相对应的问责制度。小学生近视率将成为校长办学考核的核心指标,存在严重问题的,校长会被问责。”
“双减”之后,如何告别焦虑、走出教室?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双减”话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及网友关注的焦点。有网友表示,“双减”减去了课外辅导,却让体育类、艺术类培训又卷了起来,对此倪闽景认为,这是由于家长已经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习惯于把孩子在周末送到培训机构。“双减”能否真能给孩子减负,主要还在于整个社会教育观念得转变过来。
倪闽景指出,国家虽然反复强调健康第一的要求,但是青少年中近视、体质下降等问题依然严重,部分孩子甚至开始得心血管等老年病。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包含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方法、健康管理能力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健康观念,其核心是要让每一个孩子树立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这是所有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家长要知道,学习的本质不是要超越其他孩子,而是让孩子超越自己。除了做作业做习题,还有体育竞赛和社会实践这些完善自我的方式。孩子不是读书机器,要在课桌前读书,也要离开课桌去做有利于成长的其他事。”
对于“双减”之后教师工作现状,网友认为,培训机构和家长承担的辅导任务转嫁到了教师身上,导致教师的压力更大了,情绪也更焦虑了,这种情况如何改观?倪闽景认为,“双减”后教师的工作量肯定是增加了,“因此国家要做三件事:要么增加教师编制,要么购买第三方服务,要么增加教师投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