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遵节循气 | 惊蛰到来,注意身心

2022-03-08 15: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惊蛰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赏花

桃花,就是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变种有深红、绯红、纯白及红白混色等花色变化以及复瓣和重瓣种。功能主治:泻下通便,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便秘及干燥。

蔷薇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功能主治:花治疗暑热胸闷,口渴,吐血;根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遗尿,外用于烧伤,外伤出血;叶外用治疗痈疖疮疡。

梨花,蔷薇科梨属,梨树的花朵。梨树,落叶乔木,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同雪花,具有淡淡的香味。梨可供生食外,还可酿酒、制梨膏、梨脯,以及药用。功能主治:美白肌肤,抑制皮肤黑色素合成,而且还具有止咳、尿路消炎等作用。

惊蛰养生

01

惊蛰注饮食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惊蛰时期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期,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喝。

推荐菜谱

葱白萝卜汤

[配料] 白萝卜片5片,生姜3片,葱白3段

[做法] 白萝卜洗净,切片,生姜洗净,切片,葱白洗净,切段。锅中倒水,烧沸,倒入白萝卜,煮熟倒入葱姜,继续熬煮待水烧干至一碗,离火倒出饮用。

[功效] 止咳化痰,适用治疗风寒感冒,咳嗽,鼻流清涕等症。

02

惊蛰注起居

起居方面。随着气温回暖,人们也就越来越会感到困乏,这就是俗称的“春困”。为了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为了一个良好的睡眠,建议睡前泡脚、按摩脚底,这样可以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睡前还可以稍微活动身体,有利于身体舒展和放松。

运动方面。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从事文职工作的朋友,在春暖花开之际,应走出办公室,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以防未老先衰。对于老年人,由于不适宜作剧烈运动,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广播体操、老年保健操、气功、太极拳等运动。

03

惊蛰注疾病

民谚说的好,“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三月,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力与防御功能下降。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肆虐,从而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而老人儿童更是高发人群。

预防措施:可以去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脑疫苗等。同时要加强自身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勤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艾灸

涌泉穴,取穴方法:屈足掌,足底掌心前面正中的凹陷处。随身灸法:温和艾灸,每次5~10分钟,皮肤红晕为宜,每天1次,共7次。推拿手法:先用右手握右足,用左手中指、食指两指擦右足涌泉穴100次;再用左手握做左足,用右手中指、食指两指擦左足涌泉穴100次。

太冲穴,取穴方法:足背,由大脚趾旁指缝向足背上推,约两横指宽度,至两骨前缘凹陷处。随身灸法:温和灸法,每次约15分钟左右,皮肤红晕为宜,每天1次,共7次。推拿手法:拇指指肚按压穴位做旋转揉动,力度以酸疼为宜,每分钟50~100次,持续3~5分钟,每天1次,共7次。

肾俞穴,取穴方法:先取命门穴(与肚脐眼正对的背部),命门穴左右双侧两横指宽度即是肾俞穴。随身灸法:温和艾灸,每次20~30分钟,皮肤红晕为宜,每天1次,共7次。

编辑:板蓝根

图源:网络

往期精彩

- 驻颜 -

画眉 | 宫廷秘方 | 胭脂水粉 | 白芷驻颜 | 中医美容常用方法

现存《永乐大典》美容医方 | 从经典本草看时尚美容

- 病痛 -

脱发 | 失眠 | 便秘 | 脾胃 | 湿疹 | 急症 | 记忆衰退 | 女性冬病

针治难产 | 针治颈椎 | 针治哮喘 | 针治失眠 | 战场针灸

春节综合征 | 须发早白 | 小儿感冒 | 口中甜味要当心

“人面桃花”可能是光敏皮炎 | 你的父母膝盖会冷痛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