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印染助剂业包装桶量大回收低,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创新回收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2-03-04 15:32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当前,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各行各业。其在调研发现,纺织印染助剂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使用的包装桶数量也日益增多,但是在目前的回收模式下,包装桶不能有效地实现循环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管理压力。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徐冠巨建议,创新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循环利用模式,助力行业低碳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数量庞大,回收利用低下 

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的使用数量庞大。据统计,印染助剂包装桶使用量每年达到1000万只,且复合年均增长率到达5%。因盛装产品具有易清洗、可降解、环境友好的特点,印染助剂行业约80%的包装桶经清洗后可以多次循环回收利用,平均循环利用次数可达5次。但目前行业内仅有40%的包装桶作为周转桶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低。 

徐冠巨分析,造成周转桶回收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管理上存在模糊空间和不确定性,进而加大了实际执行难度。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及环保部门有关函件,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属于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严格管理。而根据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有关回复,行业内普遍认为如果回收本公司供应的包装桶,可不作为危险废物管理;但收集其他公司的包装桶仍需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由此导致:一是,存在部分印染企业心存疑虑,不敢将使用后的包装桶交由印染助剂厂商回收利用;二是,即便是厂商只回收本厂的桶,由于全国印染助剂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且使用方不可避免向多家厂商采购原料,因为包装桶外观相似的原因导致回收不易区分厂商,而且,在运输、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包装标签破损、脱落等情况,也导致了难以区分厂商。

徐冠巨认为,以上多种原因导致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回收利用效率低下,存在浪费现象。

对现有回收模式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徐冠巨认为,可对现有回收模式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危险废物豁免管理的理念拓展应用于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管理,实现行业内供应链与循环链的无缝衔接,建立起“销一收一”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行业内符合循环利用条件的包装桶在收集、贮存、运输、清洗等环节进行危险废物豁免管理。

具体而言,印染助剂厂商应当承担产品消费后的生态环境责任,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特别是在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的环节。

在该行业包装桶的管理上:第一,重点落实对包装桶的回收处置责任,“销一收一”,即印染助剂厂商按照本公司年销售包装桶的数量等比例回收本公司以及同类助剂生产厂商的包装桶。第二,明确豁免管理的对象,制定豁免标准,并确认符合豁免条件的包装桶的豁免方式,由此,以明晰的实施路径推动该行业问题解决。

为此,徐冠巨建议,第一,在环保部门牵头指导下,行业龙头企业试点示范,推动模式创新。创新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循环利用模式,建议在生态环境部牵头指导下,首先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龙头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并且包装桶的回收和再利用,由相关企业实施完成。试点工作过程中严格组织审核与过程监管,强化试点企业主体责任,随后将标杆经验扩展到行业。

第二,实现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豁免管理体系。建议在试点范围内探索废包装桶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将危险废物豁免管理理念实践于印染助剂行业废包装桶循环利用管理过程中,明确废包装桶的分类方式、豁免条件、豁免内容及豁免方式,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废包装桶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责任编辑:李跃群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